武大“启明星”卫星研发负责人金光教授:我为什么放手让学生做卫星

发布时间:2025-01-07 12:44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武汉大学金光教授。 长江日报记者任勇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3日讯(记者周劼)“像一串糖葫芦,一箭22星飞到各自的轨道,彼此太相似了,地面测控站正忙着给各家找自己的‘孩子’。”采访中,金光的电话不断,都是关于接收卫星信号、如何锁定“不安分”的“启明星”的事情。
  2月27日,武汉大学自研的卫星“启明星”发射升空,引起广泛关注。除了发射本身创纪录的“一箭多星”外,就是“启明星”身上的特殊标签——它是一颗以50名博士、硕士、本科生“混编”团队为主体,老师们为辅导辅助而研制出来的“学生卫星”。
  学生们站上前台,放手去做,老师们退后一步,放心帮扶,这颗截至目前国内独一无二的“学生卫星”,既圆了学生的航天梦、科研梦,也圆了老师的育人梦、教学梦。
  2月28日,长江日报记者来到武汉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金光办公室,和他聊起了他的梦。
  手把手从“什么是卫星”开始研究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武汉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的大厅内展示的“启明星”微纳卫星模型。长江日报记者任勇摄
  带着学生一头扎进科技最前沿,放手让学生承担重大研究任务,是件稀罕事儿吗? 金光说,在百废待兴、自力更生的中国科学界,这可是常态。
  1952年,英国留学归来、时任大连工学院物理系主任的王大珩先生遵从国家安排,服务国防需要,带着6个学生来到长春,创办了新中国第一个光学领域研究所——中科院长春仪器馆(今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前身),6个学生中就包括后来的光学与激光专家王之江院士、光学仪器专家姚骏恩院士等。
  金光,1958年生于长春。在来武汉之前,他是地道的长春人,小学中学,乃至工作到退休,都没离开过这个城市。1978年他作为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考入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今长春理工大学前身),当时,这个由中国科学院创办,和长春光机所“一块牌子两个单位”的教学学院,也是新中国第一所培养光学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1988年,金光又考上长春光机所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1995年在职攻读王家骐院士的博士研究生。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长春光机所开始进入航天光学领域,为神舟系列飞船研制对地观测相机。金光说,跟他们原来做靶场光学追踪完全两码事儿,以前是从地上往天上看,现在从天上往地上看,正好倒过来,整个研究体系和标准完全不一样,相当于再次从零开始。经过10年努力,当神五神六飞上太空时,我国对地光学观测分辨率从几十米一下跃升到一米。其间,金光不仅积累了空间光学观测的诸多经验,还对航天、卫星的设计、制造流程有了全面的了解。
  2003年,45岁的金光向所里提出,既然我们能做光学照相机,为什么不能造卫星呢?长春光机所采纳了他的建议,当时的所长宣明对金光说,既然是你提的建议,就你来干吧。于是,长春光机所特别成立了空间新技术研究室,金光任主任。
  金光在所里张贴海报,开始全所硕士、博士生海选,金光说,当时选的比例是100个报名的选10个,我们既看到他的发展潜力,同时又注重知识面的宽广,然后进行综合考量。最后选了11个学生组建最初的队伍。
  组队的第一件事是“忘本”,把之前定的很多研究方向都抛弃了,金光和他们一起从头学起,从怎么造卫星的每一步学起。在此基础上,一年一年不断招聘,慢慢队伍壮大到四五十人,从2005年开始,金光说,我领着这帮年轻人,像自己的孩子似的,手把手从“什么是卫星”开始讲起、研究起来。
  2005年到2015年,整十年的努力拼搏,金光说,我把这帮孩子基本培养成才了。
  2015年10月7日,在中国航天酒泉发射基地,一箭四星,长春光机所研制的“吉林1号”4颗组星发射成功,开辟了我国商业航天的先河,他们将卫星光学分辨率提升到0.72米级别,当时的新闻报道说,“在航天界引发巨大震动”“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跨越”。
  拿出科研经费让同学们做卫星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参与“启明星”微纳卫星研发的武汉大学学生代表、博士生张雪峰在实验室内介绍“启明星”微纳卫星的相关情况。 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吉林1号卫星的成功为金光在长春光机所的科研生涯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2018年他60岁退休,恰逢武汉大学布局航天光学遥感器和卫星的研发工作,特别成立了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在武汉大学和湖北省、武汉市的大力支持之下,引进了很多高端人才,金光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在研究所里带了很多硕士、博士生,但他一直有一个“大学梦”。金光说,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好多老师都是来自长春光机所的老科学家,他们一生在科技前沿做实际研究,经验非常丰富,老先生们给年轻人讲课,他们的课既是理论所在,更是一生经验所系,非常接地气。“我有一个小的梦想,将来能不能回到高校给同学们上课,参考这种培养体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开始就接触世界的最前沿。”
  2019年,金光来到武汉大学,相较于从理论到理论、从教材到教材的教学,他说,在长春光机所40年的科研经历,从水面舰艇到飞机再到航天,各种光学仪器我全都干过,我更想把我一生在实际中掌握的知识、技能,乃至经验教训,毫无保留地向学生讲授。
  金光给本科生开过三门基础课:《精密机械》《光学测量》《工程光学》。他说:“讲一个公式,我会把我过去的科研经历、故事结合起来,成功的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发生的事情历历在目,都装在脑海里,每讲一个公式时,我会跟学生们讲,你要注意哪些参数,为啥要注意参数呢? 几十年前某某项目研究中就是对这个参数没太足够重视,最后出现了什么样的事故,回过头来又怎么改变参数,把东西做得非常满意。讲这些学生非常爱听,沉浸到一种故事情节中。”
  武汉大学给予高端引进人才100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落实后,金光想着就用这笔钱让学生们做一颗卫星,将课堂上书本里学到的东西活用起来。“在给本科生讲《工程光学》时,我给学生们一个保证,课程结束,只要认真,就可以去设计华为的手机镜头了。卫星也一样,技能的提升,回过头来再将理论认识得更透彻。理论和技能两方面有机地结合。”
  太空图片传回,我和老师当年一样流了泪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研究团队正在观看卫星发射。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2019年4月,“启明星”团队在武汉大学全校范围内张贴海报,无论是本科生,还是在读硕士生、博士生,只要愿意从事航天、有热情研制卫星者都可以报名。
  得到初步名单后,经过教师团队的认真考核,最后确定下正式名单。这个“混编”学生军一直是“启明星”研制过程中的主力,历时3年,其间有的学生毕业离开,金光粗略地数了一下,参与到“启明星”研制的学生大约有50人,本科生20人,研究生30人。
  卫星研制一般分为结构、热控、姿态控制、星务、通信、电源等几大系统,学生团队也有模有样,按照这些系统分成若干个研发小组,全程参与到了卫星研制中。金光当时带的3位博士生也参与到了不同领域的研发。
  让学生走上前台,金光还给了一个“奇怪”的理由。金光的导师是王家骐院士,和蒋筑英一样,王院士是长春光机所的第二代科学家,曾负责中国神舟飞船光学测量相机的研制。金光说,“神五上搭载的光学相机传回图片时,王老师眼泪止不住流下来。当时我还非常不理解,都五六十岁的老先生了,俗语讲,男儿有泪不轻弹,怎么就会抹眼泪。当我自己挑大梁干的时候,第一次看到自己研制的空间相机的图像,眼泪也哗哗掉下来。王老师他们十年磨一剑,我们十年磨一星,每天都是加班加点,一天恨不得当两天用。其间所经历的波折、挫折、迷茫,在一个人的人生经历里都会留下深深的烙印。科学研究对人心灵的折磨,或者是取得成功所带来的喜悦,难以用语言来表述,一‘泪’消万愁。‘启明星’建立在严谨的科研流程上,每个学生都付出了极大的心血,我想让他们理解看到自己的图片的那一刻的激动。”
  郭羽萱是金光2020级博士研究生,她参与了“启明星”卫星图像处理方面的研究。她想起刚进校时,金光并没有马上告诉他们参与这个项目,而是把他们送到了长春光机所,跟着自己曾经的学生学习。郭羽萱说,卫星项目是一个涉及很多领域的综合性工程,金老师没有将项目很正式提出来,而是让学生们先去学习,先去体验,找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然后看我们感兴趣的程度以及能否将自己之前所学应用到其中,再来决定我们的方向。我之前做遥感专业图像处理研究,参与了卫星研制后,就不得不去了解物理、电子信息等方面的知识。接触了卫星之后,郭羽萱更多地要跟硬件打交道。“金老师常说,你可以玩软件,只有做出实打实的硬件,才是真正了解和掌握了这个领域。”
  金光另一位2020级博士生李妩舟,一考上武大就参与到了“启明星”项目的研制中。她负责卫星姿态控制,这是金光给她的建议。她说,当时和老师沟通过,他觉得自己是物理学院毕业的,对这一块比较了解,所以定了这样一个方向。卫星的姿态是由两个传感器来决定的,一个是星敏感器,通过测定天空中恒星的位置来确定自身的绝对方位,缺点是更新速度比较慢,跟不上卫星姿态的变化需求;另一个传感器是陀螺仪,可以测出卫星当下姿态变化的角速度,缺点是只能测相对位置,但更新速率快。两个传感器结合就可以准确知道卫星当下的姿态。这是书本上都知道的道理,但是一旦放到实际中,如何将两者组合搭配好,问题就一大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两句话真实地概括了我的感受。但是最终还是拿下来了,事后证明,他让我做这个的眼光是比较准的。”
  【编辑:汪宇瑾】 

网址:武大“启明星”卫星研发负责人金光教授:我为什么放手让学生做卫星 http://c.mxgxt.com/news/view/682181

相关内容

明星分子ITIC的探索之旅——北京大学占肖卫教授分享研究成果与经验
启明星卫星最新资讯
“星星”金秀贤变大众情人 “学渣”都教授大学考四次
明星可以做大学教授吗?
“明星学者”:当营销成为教授的新责任
北大缅怀:Showman教授去世是国际行星科学界重大损失
哈工大:让大学生站在科研“C位”
“我是明星,快授予我荣誉博士学位!”
宋明炜 美国卫斯理学院东亚系教授
金一南《苦难辉煌》,曾遭大学教授狠批:对历史几乎没有什么研究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