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迪生和摩根的恩怨,看创始人如何才能掌握公司的控制权?

发布时间:2025-01-07 19:02

通用电气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公司之一,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89年爱迪生创办的爱迪生电灯公司。

那现在通用电气公司为什么没有爱迪生的影子呢?

这就要从100多年前,这场资本和企业家的战争开始说起了。

图片

1876年,爱迪生制造出了第1个简单的白炽灯泡。1878年就宣布,要在几个星期内制造出一套可以给曼哈顿照明的系统。要知道,电灯照明的价格比当时的煤气便宜很多,所以消息一出,煤气类股票应声下跌50%。

但是到了1882年,爱迪生的供电系统也没有建立起来。我们知道,任何时代,搞研究做发明总是需要大笔的投入,周期又长,同时又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很多银行不太愿意给创业公司贷款。

于是,爱迪生想到了大名鼎鼎的摩根公司。摩根是当时金融业的巨头,控制着全国当时约40%的工业总值。

而摩根也被爱迪生的发明给吸引了,他不但认为这个项目有投资潜力,而且还将改变世界,于是他不顾自己父亲的反对决定,给爱迪生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

爱迪生的事业远比他想象的难度要大,要把一些实验室的想法变成实际的应用,距离非常遥远,花费也远远超过预期。

很多投资者陆续对爱迪生失去了信心,只有摩根依然对他保持着持续的耐心、信心和支持,不离不弃。1884年,摩根还帮助爱迪生重组了公司的董事会,把很多对爱迪生不满的投资者踢了出去。可以说,爱迪生能够超越所有的竞争对手,这和摩根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摩根和爱迪生这对黄金搭档,他们的蜜月很快就结束了。

图片

1989年,为了应对市场竞争,爱迪生创办的电灯公司等几家公司在内,被合并成了一家新的公司——爱迪生通用电器,通用电气的名字第一次在历史上出现了。

当时爱迪生通用电气主要竞争对手中包括西屋电气,著名的发明家特斯拉就在这家公司就职。另一家公司是汤姆森休斯顿公司。

汤姆森休斯特公司向摩根提议,爱迪生通用电气和汤姆森休斯特公司合并, 形成一家大的公司,可以减少恶性竞争,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这个建议非常符合摩根一贯的作风,摩根本人非常喜欢通过兼并、控股、协议等方式来控制一个行业里的公司,从而建立秩序,避免过度竞争,他在铁路,船运,钢铁等行业都有过类似的操作。

摩根发现科汤姆森休斯顿公司的利润率竟然是是爱迪生公司的两倍多,他决定支持两家公司合并。

新公司名字也变成赫赫有名的通用电器,但爱迪生的名字被彻底抹去了,新公司占据了美国3/4的电力市场,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

令人唏嘘的是,这样重大的决策,竟然是在爱迪生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为了融资,爱迪生不断地出售自己公司的股权。当时他的股份已经被稀释到只有10%,虽然爱迪生对于摩根的举动非常地生气和恼火,但也无能为力。

爱迪生一气之下卖出了自己持有的全部股票,彻底退出了他创办的公司。

100年后,乔布斯遭遇了类似的事情,他被赶出公司后,也和爱迪生一样 ,卖出了几乎所有苹果的股票。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家和资本的博弈,并不是现在的才有,早在一百年前就开始了。

图片

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融资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每一次融资都会让创始人的股权稀释,创始人都有失去公司控制权的风险。

一般来讲天使投资可能会拿走你10%到20%的股权,A轮B轮又拿走你20%到30%的股权,到了CD轮,又会有10%左右的股权被稀释,上到了上市的时候,创始人手里的股份也就是10-15%,比如美团在上市的时候,创始人王兴手里的股份大约只占公司的11%。

当年乔布斯被迫离开自己创办的苹果公司,本质上也是因为股权稀释,他的股份太低,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在董事会中失去了话语权,才被迫离开公司。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Uber的创始人卡拉尼克也被董事会赶出公司,据说在上市的时候,他想参加敲钟仪式,也被董事会拒绝了。

像国内这样的例子也有不少,2005年李想创立“汽车之家”,后来,平安信托已收购了公司47.7%的股份,成为汽车之家的最大股东。当年10月3日,创始人李想与前CEO秦致退出了董事会。

一号店创始人于刚,ut斯达康创始人吴鹰,俏江南的张兰,雷士照明的吴长江等在和资本的博弈中,都有过类似的遇遭。

资本是逐利的,因此是冷酷无情的,但是公司的发展又离不开资本的帮助,于是创始人常常面临两难的选择。

那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难题呢?

图片

其实现在有很多种办方法,可以圆满解决这个问题。

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是AB股的股权设计制度。

AB股是美国市场上一种常见的股权激励制度,它跟传统的一股一权原则不一样,实际上它是两类股票,这两类股票在收益上是一样的,但是他们对于公司运营决策的投票权却完全不同,A股每股有一票的投票权,而b类股票每一股则有多票的投票权。B类股票一般由创始人和他的团队持有,创始人即使在股票比较少的情况下,仍然拥有比较多的投票权,保持了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最早使用AB股双层结构的公司是谷歌,谷歌在2004年上市的时候,创始人手里只有20%的股份,但却有公司60%的控制权,后来的facebook在2012年上市的时候,也采用了AB股的形式,创始人扎克伯格拥有公司60%的投票权。

国内像京东、小米、百度,美团等等公司也都采用了双层股权设计的结构。

据京东上市前一年的年报数据显示,刘强东持有的b类股票,每一股有20票的投票权,京东经过多轮融资,刘强东手上的股票股份只有15.8%,他拥有公司80%的投票表决权,掌握着着京东的绝对控制权。

之前香港股票交易所不允许有AB股公司上市,直到在2017年底,才修改了交易所规则,允许AB股这种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上市。

图片

当然,除了这种双层股权设计的机制外,还有很多机制可帮助创始人控制公司所有权。

当然,除了这种双层股权设计的机制外,还有很多机制可帮助创始人控制公司所有权。

比如,协议控制,就是通过大家签订协议来确保公司的控制权。

比如通过公司的章程。像有限责任公司。可以不按照出资比例来分配分红权和表决权,这就是把股权中的控制权和索取权分离了,比如大家可以协定,你出了40%的钱,但是你可以拥有80%的表决权,拥有60%的分红权, 只要双方同意,就生效。

阿里巴巴约定公司章程的修改,必须经过95%以上股东表决通过,这样,马云和他的团队只要拥有5%以上的股权,就可以把阿里的控制权牢牢握在手中。有些西方的家族企业也是采用这种做法,传承几代了,家族的股份比例已经很小了,还能牢牢控制着公司。

另外,还有一种常见的做法,就是采用 一致行动人协议和投票权委托。

一致行动人协议主要是针对上市公司的,就是指当几个股东意见不一致的时候,约定大家都听某一个股东的意见共进退,这个股东的控制权自然就增加了。腾讯的创始人团队就和另外一个大股东南非的MIH公司签订了一致行动人协议,保证了自己的控制权。

总之,掌握公司控制权的方法有很多,关键在于创始人要有这样的意识,不能等到问题出现再去想办法。

对于创业者来说,在创业之初,在设计公司相关制度的时候,就要考虑公司的控制权,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网址:从爱迪生和摩根的恩怨,看创始人如何才能掌握公司的控制权? http://c.mxgxt.com/news/view/686121

相关内容

从小就辍学的爱迪生,为何那么牛?看看他背后的靠山你就知道了
【图】创始人重掌大权?爱驰汽车“宫斗”始末
天蚕土豆:对版权有掌控力,才能和对方谈条件!
扒一扒明星和经纪公司的恩怨情仇
360创始人周鸿祎与傅盛的恩怨情仇,如何化解成为创业伙伴?
腾讯和阿里背后最大股东是外国财团,为何实际控制权还是中国人?
余秀华和90后的恋爱,一直掌握主动权,她才没有被爱冲昏头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朴正熙上台掌权后,如何创造韩国汉江奇迹?
娱乐圈“安嘉和”丨权力感与控制欲才是家暴的根源
郭台铭瞧不上比亚迪?看郭台铭与王传福的恩怨情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