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和读者之间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5-01-16 16:24

一篇业余写作者的读后感。

蔡康永接受采访,那时候他还在主持《康熙来了》,有人问,看这个节目好多年,后来觉得不好看了怎么办。蔡康永温柔回答,这个很正常,因为你长大了。还有一次,蔡康永说到当明星的委屈,其中一件,具体的原话我忘了,大致意思还记得:大家误解的时候,说的一些话狠狠伤害了明星,很多年以后,彼此有了些成长,能够多一些体谅,将心比心,但这时早已忘记究竟是哪个明星。

他这段话,不但用在娱乐圈,哪怕书籍,似乎也有参考意义。读庆山的这本《夏摩山谷》,“我长大了”这个念头一直在闪现。想起曾经读安妮宝贝的书,还是中学时候,语文课老师布置的回家作业,摘抄好词好句,大家风靡去抄写她的语句。我忘记摘抄本我记过的话语,但印象深刻,有一阵QQ签名用了她书里的那句“我想要丰盛而浓烈地活。”现在回忆,都已经是十五年前的事情了。

那时当然完全不知道什么才算丰盛浓烈地活,我所在的学校,每个礼拜一都要数学考试,考完第二天讲解,先按分数发考卷,压力大到掉头发,周末在家听着广播电台的梁静茹周杰伦,驼着背疯狂做题。对于安妮宝贝,现在回忆,我是肤浅地喜欢那些华丽的句子。至于小说故事,那时我是王朔的超级读者,痞里痞气,窝在被窝里能读得笑出声,完全和她不同风格。

因此中学时代读安妮宝贝,更多是被她的表达方式吸引,那些华丽词汇好像摄影作品,加上了一层层鲜艳的滤镜,所有感官被调动。这一本《夏摩山谷》,虽然安妮宝贝改了名字,叫做庆山,但书中的文字分明依然是十多年前的风格。我觉得有趣的一件事,是我在读的时候,不再像曾经那样被这些词汇挑逗,我开始更客观地解读。或许这是蔡康永所说的,“这很正常,因为你长大了。”

这让我想起了我作为读者,和另一个作家之间的关系。过去的很多年以来,有一个让我感到尴尬的名字——三毛。如前所说,我在中学时代喜欢的是王朔风格,后来在荷兰留学,大学最后一年西班牙实习,留下来生活的一段时间,偶然网上读到三毛的有趣冒险,找来了她的所有的书一口气读完,那是我第一次读到非虚构的写作类别,真实分享亲身的经历,这种文体的魅力很快俘获了我,让我看到小说和散文以外的另一种写作方向。

对于一个二十岁出头,热爱文字,渴望尝试写作的我,找到了些方向,尤其当网上日志的读者给予的认同,对于那时候的默默无闻又年轻,第一次品尝到被人关注带来的虚荣感的自己(当然膨胀了,不膨胀也实在够虚伪,死气沉沉)。然而,三毛的非虚构自传形式写作,既是一把打开写作道路的钥匙,又是一个要用很多年才能撕掉的标签。当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的第一本书已经出版,合作的出版社坚持用《三毛不在撒哈拉》的名字,我曾为了此事飞去北京希望改名,但编辑和社里领导认为,书是商品,没有人认识的作者,贴标签是最快速的方式。那家出版社甚至找到了三毛生前的友人,为我的书写了推荐语。

这件事我已翻篇,连带三毛我也翻篇,事实上在那本书出版后,我不再读三毛,更不再提及这个名字,因为我早有预感,这一条出版社决定的捷径,将会在未来给我的写作路途带来更大的困难,贴标签容易,撕掉难。

也许现在的我做个实验,重读三毛,讲不定会有和安妮宝贝的书的类似感受,因为我长大了,接触到了更多的同类型作者,也因为我在尝试不同的可能性,此时越来越对于写小说而跃跃欲试。但这不影响我依然喜欢三毛,只有自己写过非虚构的关于身边的故事,才会知道这需要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和敏感,足够特殊的经历和社会环境,还需要巨大的坦诚,一点也不容易。对了,三毛有过“亲爱的三毛”信箱,一段时间我和读者之间也有邮件往来交流,正因为这个邮箱的存在,作为写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更近,埋下了伏笔,才会有后来的交换梦想,现实中和读者的一起生活。

22岁那年,我在巴塞罗那,写下了我的经历和身边遇到的人。后来的那些年,我再也不写这类型,想摆脱三毛的标签。如今30岁在冰岛,我长期定居了,这些年解开了这个心结。冰岛的生活带给我绝佳的非虚构个人自传素材,恰好过去的这些年,作为独立记者采访和写作的长期训练,让我再次尝试这类别的写作,变得更坦然。

面对底下偶尔仍然会出现的,“好像三毛啊”,甚至还会冒出“好像李娟”,可能脸皮厚,我学会了自我消解,自我分析,有以下原因:一来这类别的中国作家不多。毕竟大部分人都是写小说,把自己真人真事拿出来写本身很难,容易受到人身攻击和道德绑架,还需要有足够特殊的生活场景支撑,不然日常生活也很难出彩并且得到灵感和关注。我算是有经验,经历过因为写真人真事被网络暴力过,挺了过来,自学了一套如何把控尺度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现在对于我,一切条件都摆在那里,冰岛生活的独特性,爱写作恰好又还算清晰客观的表达能力,为什么不写下去,不应该因为不认识的人的三言两语去停笔。二来她们都是很棒的作者,这是夸赞写得好,带来了愉快的阅读体验,而不是标签。我不再是二十岁的小女孩,现在对自己有明确的认识,不再膨胀,端正了自己的位置,更不再担当不必要的责任和义务,始终提醒自己,我未曾接受过专业的写作培训,未曾加入任何写作的权威协会,不过是个爱好者,恰好网络给了我一个表达的平台。

关于庆山的这本《夏摩山谷》,我未能读完,但我想我不会说刻薄的话语,就好像我不会说任何一个作家和作品的刻薄话语。可能是我长大了,也可能时机不对,无法静下心读,或许同时间也有人因为读了这本书,得到了共鸣,或者得到一些改变人生的启发也说不定。

还有一个偏执的念头,我顽固地相信,每本书要是有机会出版来到这个世界,都必定有这本书的可取之处,尤其在纸质书式微的时代,出版社从一开始的选题,肯定比过去有更多的考量,不然在纸墨成本高昂,且视频等多媒体当道的如今,随意草率做一本书,逻辑不太对。

以上,阅读后引发的思考,写下这篇文章作为记录。也给自己一个警告,读者会成长,我更要成长,多尝试,多挑战自己。

网址:作家和读者之间的关系 http://c.mxgxt.com/news/view/725269

相关内容

小说作者与作者之间的关系
读者和作者有什么关系
作者和读者的三种关系:平等,转化,合作
作者、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著作权人和作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管平潮:​作者如何构建与读者的关系
法人与作者之间的法律关系
羊和龙属相配婚姻如何?深度解读二者之间的情感关系
葛浩文:作者与译者之间是一种不安、互惠互利的关系
《家族荣耀之继承者》人物关系解读和结局预测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