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方言有什么特色 山东方言分布地区 山东方言简介

发布时间:2025-01-16 18:38

摘要:山东有一百多个县市的方言均属于官话大区(也叫北方方言)。参考古代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在今天各地的分化规律,山东各地方言又分别划归三个不同的官话小区: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那么山东方言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呢?本文将为你介绍山东的方言文化,让你对浙江的语言文化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一.山东话简介

山东话,是山东人独有的文化遗产。在现今普通话一统天下的时代,保持方言的纯洁性显得更为重要。也许有的人会说:“山东话,各地差异很大,根本就没什么统一的标准”。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山东方言自鲁西到胶东是慢慢过渡的,山东人的发音习惯以郯城、临沂、蒙阴、沂源(或莱芜)向北,以东的所有地区(包括东部临沂,整个潍坊地区、青岛地区、烟台地区、威海地区的各县市)在发“r”这个音时,均为“y”,例如:“人,日头,热”发音为“银,易头,耶”,以西,特别是鲁西南地区(枣庄济宁、菏泽聊城、泰安、临沂市的费县、平邑县)“shu”音发为“f”,例如“水”、“睡觉”、“说话”、“树”等发音为“非”、“费觉”、“佛话”、“富”。基本情况就是这样,但淄博博山、东营的广饶,潍坊的寿光,青州,临朐北部,济南的章丘有个特例,“人”“热”等发音为“len”“le”。这在山东是最为奇特的。

二.山东话归属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李荣等主编)的最新汉语方言分区结果,山东一百多个县市的方言均属于官话大区(也叫北方方言)。参考古代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在今天各地的分化规律,山东各地方言又分别划归三个不同的官话小区: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

1.冀鲁官话

指通行于河北省、天津市以及山东省济南、聊城、德州、滨州、淄博、泰安等40余县市在内的方言。

2.中原官话

指分布在河南省、陕西省、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及该省鲁南、鲁西南包括菏泽、济宁、枣庄、临沂等近30个县市在内的方言。

3.胶辽官话

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其中该省有青岛、烟台、威海等40个县,大致相当于人们常说的“胶东方言”的范围。

三.山东话分区

山东方言内部存在不少差异,这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钱增怡、高文达等学者根据各地方言特点,把山东话分成两个大区:西区、东区;四个小区:西齐区、西鲁区、东潍区、东莱区。

1.西区69个县市。其中

(1)西齐小区42个县市:济南、历城、章丘、长清、平阴、济阳、沾化、利津、广饶、博兴、桓台、淄博、邹平、高青、滨州、庆云、无棣、乐陵、阳信、惠民、商河、泰安、莱芜、新泰、新汶、肥城、临邑、德州、陵县、平原、禹城、武城、齐河、夏津、临清、高唐、茌平、东阿、聊城、阳谷、梁山、莘县、冠县。

(2)西鲁小区27个县市:

临沂、郯城、苍山、费县、平邑、枣庄、滕州、微山、泗水、曲阜、邹城、宁阳、兖州、济宁、东平、汶上、郓城、巨野、嘉祥、金乡、成武、单县、鄄城、东明、菏泽、定陶、曹县。

2.东区40个县市。其中

东莱小区15个县市:威海、荣城、文登、乳山、烟台、牟平、海阳、长岛、蓬莱、龙口、福山、招远、栖霞、莱阳、莱西。

(1)东潍小区25个县市:

莱州、平度、即墨、青岛、崂山、胶州、高密、昌邑、寒亭、寿光、潍坊、青州、昌乐、临朐、安丘、诸城、胶南、五莲、日照、莒县、莒南、沂水、沂南、蒙阴、沂源。以上大致是西齐区归冀鲁官话,西鲁区归中原官话,东莱和东潍归胶辽官话。

四.山东方言的特点

山东方言亲属称谓在体系上体现了讲秩序和讲人伦,它沿袭父系家族为中心的旧俗,以“尊”和“亲”为标准,形成了四大亲属称谓体系:一是父系亲属称谓,二是母系亲属称谓,三是夫系亲属称谓,四是妻系亲属称谓。这就囊括了一个人血缘的、婚姻的所包含的一切该尊的和该亲的对象。同时,每个体系各自独立,各成系统,互不交叉、包含,秩序性很强。

1.重亲情:“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

山东方言亲属称谓的重亲情特征,表现在对非血缘关系的亲属的面称上。对姻亲,当面称呼要用血缘关系的称谓称呼。对于妻子来说,称呼丈夫的一切亲人,一律随丈夫,也就是说,如同称呼自己的亲人一样。如,称公公为“爹”、“爷”、“达”、“爸”,婆母为“娘”、“妈”,大伯为“哥”,小叔为“兄弟”、“弟弟”。对于丈夫来说,称呼妻子的亲人也一律随妻子,如,称岳父为“爹”、“爷”、“达”、“爸”,岳母为“娘”、“妈”,大舅为“哥”,小舅为“兄弟”、“弟弟”。对于大伯、大姑来说,称呼弟弟的妻子也一律像称呼自己的亲妹妹那样,称为“二妹妹”、“三妹妹”。对于姐妹的丈夫来说,称呼大舅、二舅之子女,也一律像称呼自己兄弟姐妹的子女那样,称为“侄子”、“侄女儿“。

对于干亲,当面称呼完全同嫡亲,而不像其他地方有“妈”、“娘”的区别,或“大”、“干大”的区别。

对于族亲,称呼同辈的妻子和同辈的丈夫一律同嫡亲兄弟姐妹。如,称同辈人的妻子,年龄比自己大的,一律叫“嫂子”、“大嫂”、“二嫂”;年龄比自己小的,一律叫“妹妹”、“大“大妹妹”、“二妹妹”。称呼同辈人的丈夫,年龄比自己大的,一律叫“姐夫”、“大姐夫”、“二姐夫”;年龄比自己小的,一律叫“妹夫”、“大妹夫”、“二妹夫”。

此外,称呼同辈人的母系亲属也一律同称呼自己的母系亲属称谓,如“姥爷”、“姥娘”、“大舅”、“二姨”;自己的配偶称呼这些人时,也这样称呼。

对于庄亲,即同村异姓的人,之间的称谓也用亲属称谓词去称呼,突出乡亲的亲情。

对陌路人,也根据其年龄、性别特征,称之为“大爷”、“大娘”、“大哥”、“大嫂”、“大兄弟”、“大妹妹”,只不过一律用“大”而不用“二”、“三”、“四”之类的排序词罢了。

但在鲁西南地区,除亲属称谓外,忌称“大哥”,见面应叫“二哥”,“二哥”是尊称。据说,起因于武大郎与武松的传说故事。武大郎是个三寸丁,妻子与人通奸,是个“乌龟”、“绿帽子”;而武松武老二,英雄豪气了得,成为山东大汉的典范。而在鲁东南地区,见面须称“三哥”,俗以为“大哥王八二哥龟,就数三哥是好人”。

2.分亲疏:“亲就是亲,不叫也亲;不亲就是不亲,叫也不亲”

在面称里,山东方言靠称谓词前加“表”字来区分亲与疏,即俗谚所谓“一表三不亲”。这种情况,主要是对同辈的妻系、母系亲属而言。如,称同辈的岳父为“表大爷”、“表叔”,岳母为“表大娘”、“表婶子”,舅哥舅弟为“表哥”、“表弟”。对姨、姑丈夫的亲属,也冠以“表”字,如,称姨、姑之子女为“表哥”、“表弟”、“表姐”、“表妹”,其公、婆为“表爷爷”、“表奶奶”。婚姻双方的父母,即“亲家”,相互称谓也用“表”:“表哥”、“表嫂”、“表弟”、“表妹”。

在背称上,山东方言专有一套区分亲疏的称谓词。一是对夫系和妻系的粗俗称谓。如,称夫之父为“公公”,母为“婆婆”,祖父为“老公公”,祖母为“老婆婆”,哥为“大伯子”,嫂为“大伯嫂子”,弟为“小叔子”,弟媳为“兄弟媳妇子”,姐为“大姑子”,妹为“小姑子”;有时为了稍微表示礼貌,冲淡不敬色彩,在其后再缀上嫡亲称谓词,如“公公爷”、“婆婆娘”、“大伯子哥”、“大姑子姐”。对妻系亲属背称更粗俗。如称岳父为“丈人”,岳母为“丈母娘”,妻子的哥为“大舅子”,弟为“小舅子”,姐为“大姨子”,妹为“小姨子”;也可后缀嫡亲称谓词,如“丈人爷”、“大舅子哥”、“大姨子姐”。而称呼妻之姐妹的丈夫,则用“连襟”、“割不断”,“一肩挑”、“两乔”谑称。

二是有一种说法,叫“灭亲不灭祖”,可以六亲不认,但不能不认宗族。这说明,齐鲁文化“亲疏”的区分标准是血缘,姻亲是第二位的。

在宗亲称谓中,山东方言按亲疏远近的不同,也区分为不同的亲疏层次。由亲到疏的排列次序为:亲兄弟姐妹、亲爷亲娘、亲爷爷奶奶、亲大爷叔姑——亲叔伯兄弟姐妹(同一祖父)、亲叔伯大爷叔姑(与父亲同一祖父)、亲叔伯爷爷(与爷爷同一祖父。这就是五代宗亲,俗谓“五服”)——一个林地里的(林地,即墓地,“五服之外的,亲疏关系以林地来确定)——一个老林地的——一个支股的(即宗族有同一历史来源的)——一个姓的。以上这些宗亲范围除去“一个姓的”,都要在族谱中出现。表现在称谓语中,在叙称时往往加以强调,前加“亲”、“亲叔伯”、“叔伯”、“五服”、“一个林地”等词语。如“亲娘”、“亲大爷”、“叔伯哥”、“一个支股的姐”。

对于远亲,即亲戚的亲戚,或祖先的亲戚,山东人称之为“瓜拉秧亲”、“拐弯子亲”、“老亲”,以为“方瓜秧爬了葱地里,胡弄胡曲”,一般不再深交,所以在称谓时也用前加成份强调出来。如“姥娘门上的”、“岳父门上的”、“老亲戚”、“庄亲”。

山东方言以对嫡亲特有的直称表达亲情,以示远近。对嫡系亲属,长辈可以直呼儿孙辈的“小名儿”(即乳名),儿女有的已到半百年龄,父母仍以乳名面称。乳名是长辈称呼儿孙辈的专利,其他人不得面称,直接面称具有詈言性质。对于嫡亲兄弟姐妹来讲,哥、姐也可直接称呼弟、妹乳名,但仅限于弟、妹儿童时期。面称儿孙辈的已婚者,还可以排行称呼,如“二份里”、“三份里”;称呼其配偶,则为“二份里的”、“三份里家”。同辈哥、姐也可以排行称呼已婚弟妹,但用语不同,以“第二的”、“第三的”或“老二家”、“老三家”称之。在鲁西南广大地区,因用“老二”、“第二的”婉指男性生殖器,故除非亲生父母和同胞兄长,不得面称他人为“老二”、“第二的”。

山东方言中还有一些特定的拉开亲情距离的称呼方式。在嫡亲中,长辈的名字属于家讳,不得直称;但是,对于三代以外的宗亲、庄亲,则可以用亲属称谓前加上被称呼的人的名字的形式称呼,如“庆堂叔”、“正法大爷爷”、“光同姑奶奶”。

3.别内外:“外甥是姥娘家的狗,吃饱了就走”

家庭是以男性为中心,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姻亲则为外亲。“外甥外向”、“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意为不亲。这种内外之别,表现在称谓中,有以下几个特点:对外亲称谓体系作简单化处理。对母系亲属称谓体系,不再区分母亲的兄弟及其配偶的长幼,一律用“舅”、“妗子”相称,而不是长于母亲者一种称呼,幼于母亲者一种称呼;对父母的姐妹及其配偶也不再区分长幼,一律用“姑”、“姑夫”、“姨”、“姨夫”相称。最为突出的是对姐妹、女儿、孙女的后代子孙,不加细致区分,不分男女,不分女儿之子孙和姐妹之子孙,一律用“外甥”称之,“外”者,与“内”之子孙相对也,以示有别。面称姻亲特别讲礼仪,称女婿为“客”、“贵客”,甚至乱了辈份,称之为“姑爷”;而背称则称妻系亲属为“丈人”、“舅子”、“姨子”,非常鄙俚,具有詈言性质。用独特的形式称呼已嫁的女儿、姐妹,即以她们所嫁丈夫的姓,或者所嫁村庄的名称呼她们。如果女儿姓黄,便称女儿为“老黄家”;如果女儿嫁到刘庄,便称女儿为“刘庄”。

4.重礼仪:“礼多人不怪”

尊称,俚称分明。面称用尊称,叙称可用尊称,也可用俚称,这是礼仪规范的要求。他称、直称讲究。所谓他称,即降一辈称呼对方,站在下一辈人的角度上称呼,这是山东方言的“尊敬体”。使用尊敬体要注意在称谓词前中“您”或“他”,以示区别。如,称呼父母为“您爷爷”、“您奶奶”,称呼哥嫂为“他大爷”、“他大娘”。对晚辈的他称非常简单,称所有的子、侄、孙辈男性为“他哥”,其配偶为“他嫂子”,女性为“您姐”,其配偶为“您姐夫”。而不以弟、弟媳、妹、妹夫称之。这种他称也可前加晚辈子女的乳名,如称妻子为“燕燕他妈”,丈夫为“妮她爷”,婆母为“来福他奶奶”;也可前加“孩儿”,如“孩儿他娘”、“孩儿他爷”。

网址:山东方言有什么特色 山东方言分布地区 山东方言简介 http://c.mxgxt.com/news/view/726427

相关内容

山东方言:山东有个地方,外婆不叫外婆,叫姥娘,舅妈不叫舅妈
山东话和普通话比较接近,在山东有些方言,山东人自己听不懂
河北人和山东人有没有什么区别,河北人和山东人的区别
东北和山东有什么区别?一北一东,风土人情大不同
羊撞人山东话配音 怎么学山东话
星河地产东部区域品牌发布会暨山海半岛张连伟代言签约仪式举行
“山水德清”与“东方明珠”越走越近
公告=山东泰山钢铁集团——山东泰山不锈钢有限公司分布式光伏电
山东名人汇总 山东名流 山东明星 山东富豪 山东企业家【山东名人】
灼言|这个冬天,总要来一次山东吧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