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冯毅升:“吹”出来的甜蜜事业
一口铜锅,一根木棍,三种糖稀,一揉一吹一捏……一块红色的糖稀瞬间变成了一条栩栩如生的龙,观之如画,食之甜蜜,总能唤起人们儿时的记忆。
2008年,“吹糖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冯氏糖艺被列入铜川市印台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冯毅升被确定为非遗传承人,因为热爱,他决定将这项“甜蜜”事业进行到底。
吹糖人,就是用嘴吹起来的糖人,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它起源于宋代,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吹糖人技艺要求手艺人具备高超的手工技巧和对糖料温度的精准控制,能够即兴创作出各种生动的形象,如动物、人物、花卉等。它常见于庙会、集市等民间活动,色彩鲜艳、形态逼真,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甜蜜的味道,深受各年龄层人们的喜爱。
家传四代吹糖人
1月15日,印台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冯氏糖人非遗传承人冯毅升在新春年货会上吹糖人。(印台区委宣传部供图)
1月15日,在新春年货会上,记者看到了正在忙着吹糖人的冯毅升,摊位前围满了小朋友,架子上插着各色各样吹好的糖人,有葫芦、龙、蛇、马、老鼠等。
“可找到你了,孩子嚷嚷着要来买你吹的糖人……”一位领着孙女的爷爷说。
话隙间,只见冯毅升用木棍从锅里缠起一块红色糖稀,反复滚动在石板上降温,然后打窝、揉、捏、吹、拉,两分钟,一只栩栩如生的老鼠就制作完成了,围观的小朋友拍手叫绝,小女孩兴高采烈地拿着老鼠走进了熙熙攘攘的人群。
冯毅升说:“我家四代吹糖人,曾祖父是天津人,靠着这门手艺走街串巷养家糊口。祖父、父亲和我都是退役军人,祖父上世纪40年代安家于河北饶阳,吹的糖人形象生动,父亲于上世纪60年代转业到铜川,继承了家族吹糖人手艺,到了我是第四代。”
少年时期始学艺
冯毅升生于上世纪70年代中叶,在那个物质匮乏但精神富足的年代,父亲吹的糖人温暖了他的整个童年。“每到逢年过节,父亲总会在家里给我吹糖人,先是拿着玩,玩着玩着就吃了……”
1月10日,冯毅升在印台区文化馆吹糖人。(印台区委宣传部供图)
耳濡目染,十一岁的时候,冯毅升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吹糖人。吹糖人,第一步就是要将麦芽糖和蔗糖精心配比,熬制糖稀,控制火候很关键,软了不行,不易成型;硬了更不行,吹不动。第二步就是吹制造型,对于没有工艺美术功底的冯毅升来说,从十二生肖到动画片中的卡通形象,都是靠不断观察和反复吹制。第三步就是修整和上色,修整一下糖人看上去更精致,更形象。小时候只有金黄色,现在的红色和绿色,都是从瓜果蔬菜中提取出来的汁液,没有任何添加剂。第四步就是定型保鲜,自然晾干后套上防尘袋,干净又卫生。
申遗成功成传人
晶莹剔透的糖人,看似简单,但想要吹出名堂,成为非遗传承人,并不简单。
“吹糖人的整个过程,最难的就是控制温度。”冯毅升回忆,刚学的时候,手常常被烫的脱皮,脱了长,长了脱。因为熬制糖稀的锅,在不断地加热,一直持续在100多度,夏天的话,糖化的比较快,拿到手上的温度也比较高,就容易烫手,也不容易成型。冬天的话,像今天这会零下七八度,糖稀从锅里取出来,可能一下子就冻住了,所以要反复滚动均匀降温,控制好温度赶紧吹……
回想起上世纪90年代初在部队联欢会上吹糖人,冯毅升回忆,那次大家都展示才艺,他只能跑到蛋糕店买了些原材料,就地找工具,吹了一匹斑马,用彩笔染的色,没想到栩栩如生,深受战友喜爱。“当时就觉得自己喜欢,是家族的传承,更是中国的一项传统技艺,所以一定要坚持下去。”
现如今,作为冯氏糖艺非遗传承人,冯毅升忙着赶集会、庙会和展会。“逢年过节我都在文化宫摆摊,1月19日就要去铜川新区赶铜川市的新年集会了,春节期间还要去富平县中华郡摆摊,那里人流量大,生意更好。”别看冯毅升已经50岁了,但他依然像个20来岁的小伙子,对这项“甜蜜”事业充满憧憬。
网址:非遗传承人冯毅升:“吹”出来的甜蜜事业 http://c.mxgxt.com/news/view/729263
相关内容
江西南昌糖画非遗传承人40载坚守 让“甜蜜”艺术焕发新生戚薇李承铉:娱乐圈的甜蜜爱情故事
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交流,李子柒分享非遗故事
吹、塑、画 非遗糖人带来的春节记忆
当好非遗传承“守艺人”
产业化与非遗产传承的辩证关系
觅食蜜语明星产品与“非遗文化”的甜蜜之旅
非遗“代际传承”的喜与忧
冯绍峰恋情风波:甜蜜曝光与神秘回应
多彩非遗进校园 传统文化共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