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中国日报看山西:太原元宵创新口味掀起“元宵热”

发布时间:2025-02-13 15:49

2月10日,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韩福元(右)在太原市晋源区的晋祠桂花元宵作坊为顾客介绍元宵的历史。 朱兴鑫 摄

随着元宵节的到来,来自山西省太原市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韩福元加快赶制元宵。节前对他来说总是最繁忙的。

韩福元说:“自1月31日春节后复工以来,我们每天生产约9万颗元宵,以满足节日市场需求。”他有着50年的元宵制作经验。

在太原市晋源区的晋祠桂花元宵作坊,有3台自动石碾机,每台高达3米,将糯米磨成细粉。

“中国南方有汤圆,北方有元宵。晋祠桂花元宵被誉为北方元宵的代表,凭借晋祠大米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和对传统制作工艺的坚守备受珍视,”韩福元解释说。他一边熟练地准备馅料,一边分享了他家“招牌菜”背后的故事。

元宵节吃汤圆或元宵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习俗。元宵更耐嚼,汤圆更嫩。

制作正宗的晋祠桂花元宵绝非易事。这需要十几道工序。做好馅料后滚制元宵,一层一层经过四到五次的沾水等步骤,最终形成瓷实的圆球。

“这种技术是晋祠桂花元宵的独特之处,”韩福元说。

传统的馅料需要将核桃、芝麻、花生翻炒去皮后,再把糖稀加热化开,加入白糖、冰糖、纯天然玫瑰花酱和桂花酱翻炒,炒制完成后放入模子压实擀平,晾晒切块。

除了经典的桂花玫瑰口味外,该工坊还推出沙棘口味元宵、木糖醇元宵、黑芝麻元宵,以此吸引年轻消费者喜爱。

这些创新口味受到了好评,为数百年的传统元宵制作技艺增添了当代色彩。

“顾客最近上门购买或者电话下单购买元宵的越来越多。我们每天从早上5点多工作到半夜,”他说。

晋祠桂花元宵的历史起源于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深深植根于当地文化。2023年12月,晋祠桂花元宵制作技艺被列入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于太原本地人郭志宏来说,晋祠桂花元宵不仅仅是一种节日的享受,更是一种怀旧的味道。

“元宵象征着团圆、幸福和中国春节的甜蜜,”他说。“每年元宵节前,我都会来这里买元宵。这让我想起了童年,那时普通家庭都在家里做元宵。”

如今,韩福元把制作手艺传给儿子韩伟,他是晋祠桂花元宵第五代传承人。

“馅料是经过几代人精心配比传承下来的,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口感需求,”36岁的韩伟说。“我们还使用传统工具石碾子来碾磨,保证糯米中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才能制作出软糯香甜的元宵。”

为了推广这一文化遗产,韩伟在太原市地标性商业文化街—钟楼街开设“晋阳文食体验店”。这家店不仅卖元宵,而且还能让游客亲身体验非遗晋祠桂花元宵制作技艺。

他还打通线上销售渠道,预计今年销售超过300多万颗元宵。

这家作坊正在努力拓宽群众的就业和增收渠道。目前,太原市晋源区有30余家作坊和500余人从事元宵制作,年产值达5000万元。

(记者 朱兴鑫 张小敏|杨润德|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网址:文化中国行|中国日报看山西:太原元宵创新口味掀起“元宵热” http://c.mxgxt.com/news/view/734445

相关内容

海口:花灯初争妍 元宵味正浓
中国元宵吃汤圆的来历
元宵晚会、地标打卡,《唐宫夜宴》为什么火成2021“文化现象”?
精编2018元宵节灯谜及谜底大全 —中国教育在线
八台晚会喜乐闹元宵 在团圆的氛围中传递祝福开启新春
热闻|元宵佳节至,汤圆销售旺!市场探访:口味造型“卷起来”,养生品类受热捧
揭阳这对跨国夫妻的别样元宵节,感受他们一家别样的元宵佳节
泰国泰中文联举办“泰中友谊金色50年”元宵晚会
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故事
芒果台元宵喜乐会张亮主持 韩星火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