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不管是怎样的破书,只要有他一两行题跋,就会身价百倍
黄丕烈(1763—1825),乾嘉盛世下最负盛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校勘家。
王欣夫先生曾对黄丕烈有一番全面的评价:“有清一代,学术大兴,咸能超迈往古,独树一帜;而校勘亥豕,鉴别版刻,上希中垒,下亦不失为晁、陈。藏书家自汲古、传是以后,流风所扇,吴会为盛;至嘉庆间,长洲黄氏士礼居之藏而集其大成。昔阮文达曰:今宋本无黄氏鉴藏印者,终若缺然可疑。’洪稚存列藏书家为五等,而目先生为赏鉴家,其为当时儒林所推重如此。"
自光绪十年(1884)潘祖荫《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六卷编刊完成,历经百余年的整理、增补与研究,如今留存的黄丕烈题跋已有一千余篇,经黄丕烈题跋的书籍已有八百余部,书中题跋记述内容广泛。
缪荃孙评价“黄跋”时称:于版本之先后,篇第之多寡,音训之异同,字画之增损,授受之源流,下至行幅之疏密广狭,装缀之精粗弊好,莫不心营目识,条目缕析。
傅增湘说:“夫荛圃当乾嘉极盛之时,居吴越图籍之府,收藏宏富,交友广远,于古书版刻先后异同及传授源流靡不赅贯,其题识所及,闻见博而鉴别详,巍然为书林一大宗,举世推挹之,宜矣”。
黄裳先生说:“黄荛圃也喜欢在题跋里记琐事,买书经过,书肆、书估、书价、藏家包括日常生活,都随手记在跋文里。虽然有些学者很不以这样的作风为然,加以讥笑,但我却喜欢读这样的题跋。他的题跋已经被搜辑为厚厚一叠,他曾经跋过的书的身价也被抬高到不可思议的荒谬高度。不管是怎样的破书,只要有他一两行题跋,就会身价百倍(其实百倍也不止)。”
题跋是黄丕烈留给后人的一笔巨大财富,即所谓“黄跋”。
迄今为止,已有800多篇“黄跋”被后人多方搜集,编辑成为极富价值的版本目录。
黄丕烈喜欢为他所收藏的古籍善本一一撰写题跋。黄丕烈的题跋,首先是他的学术札记。因系藏书的关系,他不必另置一札记册子,而可以直接写在所藏之书上。这种方式较之一般的札记,更能有的放矢,更利于深入考证。
人们重视黄跋,正是因为这些题跋就是黄丕烈的考据成果,是极富学术价值的学术札记。在研究版本之外,黄跋也特喜好叙往事、述见闻。例如,黄跋好记藏书家姓名事迹。对当时江浙一带特别是苏州的书业经营情况,黄氏题跋中有极为丰富的记载,堪称书林掌故之渊薮。
不仅如此,黄丕烈还将题跋的写作当做全面表现自己一生活动的一种文体和形式。
他的生日、家庭、儿女、日常生活、藏书生活、工作方法、学术观点、学术活动、交游乃至诗作,都巨细靡遗地出现在他的题跋中。所以,他的题跋不仅保存了大批珍贵的版本学资料,同时也是我们研究他本人生平、思想和建树的主要参考文献。
黄丕烈的题跋内容丰富,活泼多样,长短随意,收放自如,不拘一格。有的题跋不厌其详,将收书始末娓娓道来,描写细微,神形毕具,令人闭目可以想见当时之情景,可称是篇优美的书话式散文;有的题跋又极短,但言简意赅,字字精到,充分体现了黄氏渊博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从心所欲的驾驭语言能力。
在黄丕烈之前,从来没有人将藏书题跋写成这个样子。现代盛行的书话体裁,无论在写作思想还是在文章写法上,都程度不同地受到了黄丕烈题跋的影响。许多书话作者都自觉不自觉地借鉴了黄氏题跋的风格和写法,甚至着意加以模仿。所以尽管题跋写作不自黄丕烈始,以图书为题材内容的题跋写作在清代和清代以前也不止黄氏一家,但人们仍愿意从黄氏题跋中找寻书话的源头,奉其为书话体文章的楷模。从对后世的影响来看,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黄丕烈的题跋开创并完善了种新的题跋类型,可谓现代书话之滥觞。
网址:黄裳:不管是怎样的破书,只要有他一两行题跋,就会身价百倍 http://c.mxgxt.com/news/view/734552
相关内容
黄永玉:黄裳几乎无所不能 竟然还是坦克教练不太能理解天价转会费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总有人说的转会费就不是钱一样
盘点一夜身价百倍的明星:鸟叔被疯抢
《中国书法史》:自成一家始逼真——黄庭坚的行书
送别黄永玉:人只要有笑,就没有输
OK的问题的后续发展会是怎么样的?
“爱书人收藏的是整个世界”
他本是文官,因为看了这本书,独创《九阴真经》影响武林几百年!
杨卓舒是怎样从基层记者逆转成为身价百亿的富豪的呢?
一幅600多字的书法,拍出4.368亿天价,单字价值70多万,谁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