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唐朝原版!原来这才是李白想表达的
公元752年,距离李白被赐金放已经八个春秋。此时的李白已至中暮年,尽管时光冲刷掉了几分壮志难酬的忧愤,但夜深人静时,他仍会愁绪翻涌。
一天,他同好友岑夫子、丹丘生,登高饮宴,纵酒放歌。江湖快意,他兴之所至写下那首酣畅淋漓的劝酒诗,一曲《将进酒》,名垂数千载。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唐·李白
但你知道吗?这篇你背得滚瓜烂熟的《将进酒》,有可能不是李白的原版《将进酒》。 我们教材中的《将进酒》,则出自宋刻版的《李太白文集》,宋人收录的版本,有很大概率被修改过。那原版在哪呢?看这里。
1990年出土的敦煌文献中,发现了一份唐人手抄版本的《将进酒》,而这版本的名叫《惜罇空》,题目的意思是“惋惜酒杯已空,酒已喝尽”。
而很多专家都认为,《惜罇空》更有可能贴近原版一些,因为这是唐人手抄的。
不同一
“高堂明镜悲白发”为“床头明镜悲白发”
不得不说,如果“床头明镜悲白发”才是李白的原诗,那他在人们心中的诗仙形象,恐怕要大打折扣。
很显然,“床头明镜”既没有“高堂明镜”大气磅礴,也缺乏诗应有的韵律美。
不同二
“天生我才必有用”为“天生吾徒有俊才”
这一句还好,不像前一句反差那么大,二者都具有一份自信和豪迈在里面。那是李白的生命底色,亦是我们一路追寻的青春年华。
不同三
“朝如青丝暮成雪”为“朝如青云暮成雪”
哪一种更好呢?
很多人认为,或许“青云”更好!
理由有两个。
第一,汉唐以来,常有用“云”比喻鬓发的描写,比如杜牧《阿房宫赋》中,“绿云扰扰,梳晓鬟也”一句。
第二,从艺术角度来看,“青云”到“雪”的转换,既是同类对偶,又意趣非凡,它的表达效果比“青丝”到“雪”的转换更具韵味,所以“青云”更胜一筹。
不同四
“古来圣贤皆尽死”为“古来圣贤皆寂寞”
《将进酒》中那句比较含蓄的“古来圣贤皆寂寞”,而《惜罇空》更是直截了当的说:“古来贤圣皆死尽!”可谓是霸气……啊……无比……
实际上,“死尽”与下文中的“惟有饮者留其名”的语意最为连贯,李白李白强调“古来贤圣皆‘死去’”不独于古,而更重于今,更直白有力地表达了对自身遭遇的愤慨之情,换句话说,“死尽”这样的狂言更有冲击力。
或许,对于宋人的审美而言,“死尽”显得不雅,所以改为了“寂寞”。
或许,是李白也觉得《惜罇空》实在是太猖狂霸道了,所以就自行修改了其中的词句,进而形成了被后世广为传颂的《将进酒》。
网址:《将进酒》唐朝原版!原来这才是李白想表达的 http://c.mxgxt.com/news/view/735688
相关内容
莫高窟发现《将进酒》原版,下笔之狂令人直呼:再也不喜欢李白了《将进酒》文本演进“三部曲”
原来《唐朝诡事录》中的这两个角色…
原创唐朝最具争议的武将,被李白崇拜遭杜甫鄙视,最后因杜甫遗臭千年
音乐剧《将进酒》:这个李白不寻常 且待新酒成佳酿
看到杨贵妃的复原图,才明白为何李瑁拱手相让,李隆基却狠心赐死
诗人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无人对上,宋朝才有了下半句
唐宋文坛对决,李白苏轼谁是“一哥”?请看《长安诗酒汴京花》
陕西人艺版《白鹿原》原汁原味
关于唐代超级大明星——诗仙李白的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