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离世76年后,辛弃疾路过赤壁写下此词,东坡的苦词中之龙都懂
辛弃疾比苏轼晚出生103年,同为宋代顶级词人,两人所处的年代虽不同,但经历却差不多。他们的起点都很高,苏轼21岁靠文采名扬京城,而辛弃疾也是20岁出头扬名沙场。可是过了高光时刻后,他们的人生却充满了坎坷。苏轼被一贬再贬,最后去了“天涯海角”的儋州;辛弃疾罢官赋闲了半生,临死前仍喊着“杀贼”。
公元1177年,苏轼离世76年后,在湖北任职的辛弃疾路过赤壁。在这里辛弃疾想起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他一时有感写下了一首致敬东坡之作,词的名字叫《霜天晓角·赤壁》。
世人都觉得东坡一生豁达,无论何处他总能找到自己的乐子,似乎朝中那些得与失都和自己没了关系。他在黄州圈了块地,并取名“东坡”,没事种种菜,吃吃黄州的炖猪肉,大家都觉得他其实过得很闲适。但辛弃疾知道,在这看似洒脱的外表下,有一股壮志难酬的悲凉。于是在这首词中,辛弃疾对东坡充满了同情,不得不说:东坡的苦词中之龙都懂。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词。
《霜天晓角·赤壁》
南宋.辛弃疾
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词的上片是为苏轼鸣不平。“雪堂”指的是苏轼在黄州时盖的一处居室,“迁客”指的是被贬的东坡。“不得文章力”指的是他写了那么多好的文章最后却没什么用处。后两句其实是一语双关,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评的就是“曹刘兴废”之事,辛弃疾写千百年来这些事都没了踪迹,既是指曹刘三国事早就飞灰湮灭,也是指东坡当年的豪迈之语也早就成了陈迹。
与一般的词作不同,辛弃疾这首词上片先抒情,而把写景安排到下片中。词人眼前的江中有突出的赤鼻矶,两岸有红色的岩石,江水奔腾而下,泛起阵阵浪涛。这一句其实是模仿苏轼《念奴娇》中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得同样很大气。矶岸的“赤”和江寿的“白”,一红一白,一硬一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情此景下,想起苏轼的半生坎坷,又想起自己的不得志,辛弃疾发出了一声长啸。这一啸是悲痛的,天地这么大,却容不了他的苦闷。一句“为予窄”是愤懑,也是无奈。至此全词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词人用一啸喊出了自己这10多年的苦楚,令人动容。
在岩石的日落
都是在赤壁,苏轼和辛弃疾都写下了自己的心声。苏轼的《念奴娇》充满豪情,辛弃疾这首《霜天晓角·赤壁》则辞锋刚劲,不过辛弃疾这首词确实很难与苏轼相媲美,所以这一次算是高下立判了。但不可否认,辛弃疾这首词无论是语言上的苍劲,还是气势上的雄浑,在宋词中都数佳作,这也是其能流传下来的原因。
网址:苏轼离世76年后,辛弃疾路过赤壁写下此词,东坡的苦词中之龙都懂 http://c.mxgxt.com/news/view/736927
相关内容
原创诗中李杜,词称苏辛——苏轼的坎坷人生古代才气逼人大才子,人间极品苏轼,词中之龙辛弃疾,最狂还是他
同是贬官后无眠,苏轼和辛弃疾各作一首《西江月》,谁意境更高?
爱妻逝世苏轼专门开个词牌为她写此词,此后再也没有碰过这个词牌
三首中秋词,展现苏轼三种人生态度,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苏轼最神奇的一首词,他只写下了一半,另一半随之出现,成为经典
【古诗词鉴赏】宋代词人苏轼《南乡子·集句》词赏析
辛弃疾、苏东坡、柳永、李清照,这四人诗人,你最喜欢哪一个?
苏轼PK辛弃疾,2首《西江月》,背景相似,谁的境界更高?
苏东坡苏轼苏哲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