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再现故宫文物南迁史,作家祝勇耗时5年写就60万字长篇小说《国宝》

发布时间:2025-02-25 17:54

作家祝勇的最新长篇小说《国宝》,近日于红楼公共藏书楼举办以“人在,文物在”为主题的新书发布活动。

新书发布活动现场。

《国宝》近六十万言的篇幅,以宏阔的笔力书写中国近现代历史,已入选202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第三期名单。小说通过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聚散流徙,讲述其因南迁而波澜飘摇的家族史,以小见大,以家映国,从烟火日常的民间立场见证磅礴沧桑的近代中国。《国宝》用丰赡的细节还原历史现场,以精彩的故事重建南迁之路,呈一代故宫人的守藏之心于纸上。

跟随南迁路线重走万里

202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也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作家祝勇以文学笔触带读者重温那段历史。

1933年2月5日深夜,一支特殊的队伍悄然驶出北平紫禁城。一万多个木箱在寒冬中沉默地向南移动,箱内封存着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基因——商周青铜铭刻着最初的礼乐,唐宋书画凝结着文脉的温度,明清瓷器流淌着技法的精魂。此时,东三省的硝烟已烧至山海关,日军铁蹄步步紧逼,故宫文物危如累卵。故宫博物院组织动员,将文物分批南迁。自此,浩瀚的皇家典藏在中国大地上经历了长达十数年的颠沛流离。

作家祝勇。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文儒在谈到《国宝》创作背景时透露,祝勇为还原历史真实,曾跟随两岸故宫南迁路线重走万里,采访了多位亲历者。了解越多,祝勇越是发现,这段历史有太多难以尽述之处。为此,祝勇写出一本非虚构作品《故宫文物南迁》,2023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纵然如此,他还是觉得有很多话没说出来。“非虚构作品的主要任务,是对故宫文物南迁作一个大而全的脉络叙述,没有足够的空间去挖掘人物的情感。故宫南迁的很多细节栩栩如生,在我心里呼之欲出,我觉得不写小说都不行了。”长篇小说《国宝》由此诞生。

以历史为骨,以人性为魂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最特殊的一场迁徙:没有难民,没有枪炮,唯有穿草鞋的学者、扛木箱的挑夫、驾卡车的士兵,在北方当代寒夜里护送文明的星火向南行进。时延十数年,地迤万余里,过长江、越秦岭、入川渝,文物箱的辙印与故宫人、抗战将士的血痕在中国版图上交错成河山图谱。

故宫文物南迁牵涉人、事、物众多,细节纷纭,要用一部小说作品去呈现,并不容易。《国宝》选择重点塑造一位叫那文松的故宫人。小说围绕那文松护送石鼓等故宫文物南迁展开,从他的家庭离合映射出整个文物南迁历史。当时文物从北京到了上海、南京,又继续撤退至大西南,分为北、中、南三条路线。那文松负责护送文物撤退走的是北线,属于三条线中的重点——沿陇海铁路西行,先存宝鸡,后穿越秦蜀古道,迁于汉中、成都、峨眉各处。

同时,以历史为骨,以人性为魂,《国宝》描绘了抗战背景下文化守护者的群像,在严酷历史中捕捉人性的微光。他们的坚守与挣扎,构建起一座“颠簸中的文明基因库”,成就了艺术与信仰的至高光辉,也彰显了人类面对极端环境时的深刻抉择。他们用血与泪护佑历史,用骨与魂延续文明。五千年文明的根脉与结晶,紫禁城帝王的集藏与凝聚,与民族文化的承载者一道,在艰难跋涉中光芒未灭,器物不再是沉默的客体,而是文明存续的活体见证。

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在分享阅读感悟时特别提及:“《国宝》这部长篇小说,对南迁这一事件文学性叙事,我个人觉得是填补空白之作。作家并没有局限于对那一大事件之势的叙事,同时写了诸位国宝保护人及他们的家庭,写亲人、家族之命运的悲欢离合。”

中国作协副主席邱华栋评论道:“《国宝》到了小说结尾也特别收得住,人在文物在,家在国也在。这个小说从头到尾是极棒的历程,有空间的,有时间的,在一个特定年代里面呈现给我们二十世纪中国人护宝的精神。”

值得关注的是,《国宝》不仅是一部关于文化守护的历险之作,更是向故宫文物的致敬之作。小说将艺术品的命运与人性的挣扎交织,以鲜为人知的文物技术与艺术知识,唤醒读者对文化与美的重新认知。正如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所说:“祝勇倾尽毕生所学,在小说中注入他喜欢文物,信手拈来地写下他对中国历史上这些著名作品的认识和欣赏。但他不是掉书袋,不是故意炫技,每一处都用得那么熨帖。”

从史海钩沉到文学虚构的华丽转身

从《故宫文物南迁》的史笔峥嵘,到《国宝》的诗性磅礴,祝勇做到了从散文到小说,从史海钩沉到文学虚构的华丽转身。《国宝》以虚构的力量,重现残酷而复杂的抗战现场;以笔为刃,划开岁月迷雾,重现故宫文物南迁这段传奇的文化征程。

作为上个世纪90年代国内兴起的“新散文运动”的一员大将,祝勇在散文领域内深耕多年。从“布老虎丛书”到故宫系列书写,“祝勇散文”已成为当代文学一个不容忽视的标牌。

然而,从散文到小说的转型并非易事。祝勇透露,《国宝》初稿因“太贴史实”被《收获》杂志副主编谢锦否定,他虚心听取各方意见,毅然删改十余稿,读中改、改中读,终将纪实的骨架转化为虚构的血肉,完成了最终的艺术升华。祝勇回忆:“这部书写了5年,不断改动的打印稿摞起来有一人多高。”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路艳霞

网址:文学再现故宫文物南迁史,作家祝勇耗时5年写就60万字长篇小说《国宝》 http://c.mxgxt.com/news/view/737408

相关内容

文学再现故宫文物南迁史,作家祝勇耗时5年写就60万字长篇小说《国宝》
长篇小说《中国大港》出版,获赞塑造了“文学史上一个海港地标”
关于小学学作文400字集锦5篇
专家研讨长篇小说《买话》:先锋文学再出发
广西作家黄佩华长篇小说《花甲之年》作品研讨会在南宁举行
展现故宫文物和传统文化,《了不起的故宫宝贝》出中英文版
台湾写真:“绕了一圈,还是回到台北故宫博物院”
写给一代青年的答案之书,—张炜全新长篇小说《去老万玉家》出版
人物传记范文300字(通用12篇)
成长的故事作文500字(精选25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