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的传奇故事

发布时间:2025-04-02 15:47

梅兰芳(1894 年 -1961 年),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其祖籍为江苏泰州,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梅兰芳乃是近代极为卓越的京昆旦行演员,位居 “四大名旦” 之首;同时,他也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崇为 “世界三大表演系统” 之一。他的代表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游园惊梦》《断桥》等。其所著论文被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则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

他是杰出的戏曲家、京剧表演艺术家,更是我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人物。青年时代投身戏曲艺术,在京剧表演领域打下了坚实深厚的基础。此后,他勇于革新,积极编演新戏,促使京剧在诸多方面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他所创立的 “梅派” 艺术,承前启后,影响深远,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戏曲艺术的天空中熠熠生辉。

他还是让京剧走向世界的先驱者,是闻名遐迩的艺术大师。梅兰芳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品德高尚,演技精湛绝伦,在艺术界和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极高的声望。

刻苦学艺
梅兰芳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他的祖父梅巧玲是早期京剧的著名演员,擅长演旦角。父亲梅竹芬同样是京剧演员,然而在梅兰芳四岁那年便不幸去世。伯父梅雨田是颇有名气的琴师和笛师,为京剧、昆曲伴奏,熟知众多剧目。梅兰芳在长辈们的艺术熏陶下,自幼就对戏曲充满热爱,常常沉醉于看戏、听戏之中。

八岁时,他开始踏上学戏之路,所学亦是旦角。男孩子学习旦角,需扮演女角色,唱、念、做皆要模仿女性,用假嗓演唱、说话。这无疑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起初,他的天赋条件并不理想。有时,一出戏老师教导许久,他仍未能掌握。有一回,一位老师见他学习进度缓慢,生气地说道:“不行,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

梅兰芳顿时脸红耳赤。但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学有所成,于是用心琢磨,反复练习。一段唱词,常人唱六七遍便能学会,他却要坚持唱二三十遍。渐渐地,他练就了一条又宽又亮、圆润甜美的好嗓子,唱出来的声音犹如天籁之音,格外动听,令人陶醉。成名之后,他有一次再次见到最早教过他的老师。老师略带羞愧地说:“我那时候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您别这么说。” 梅兰芳微笑着回应,“我受您的益处太多了,当初若不是挨您一顿骂,我或许还不懂得奋发图强呢!”

梅兰芳小时候,眼睛存在远视问题,眼皮下垂,眼珠也缺乏神气。而旦角在舞台上的眼神至关重要。这该如何是好呢?后来,他养了几只鸽子。每当鸽子展翅高飞,他便用眼睛紧紧跟随鸽子飞翔的轨迹转动,目光越望越远。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眼睛问题不仅消失了,还变得格外有神,即便到了老年,在舞台上演出时,眼神依然光彩照人,仿佛能穿透舞台,直抵观众内心。

有些人总认为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是源于天赋条件优越,实则其主要应归功于他的刻苦学习与不懈努力钻研。

唱红了
梅兰芳从十岁起便登上舞台开始演戏。十四岁那年,他加入喜连成的戏班,正式参与演出。

“喜连成” 后来改名为 “富连成”,这是我国最为著名的京剧科班,培养出了许多京剧名角,如侯喜瑞、马连良、谭富英等。梅兰芳与这个戏班一同演出,又学习了众多剧目,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表演经验。

刚开始演戏时,梅兰芳主要演唱工戏,即在舞台上以唱为主,像《二进宫》《三娘教子》《祭江》《玉堂春》等。这些戏只要嗓子好,唱得字正腔圆,便能受到观众欢迎。然而,随着清朝的灭亡,社会不断进步,群众对京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不再仅仅满足于聆听演唱,而是更期望看到那些富有内涵、具备精彩表演的剧目。

梅兰芳心想:“看来,只演重唱的青衣戏,已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了。我必须拓宽戏路才行。”

于是,他又向老师们学习了许多着重身段、表情和武工的戏,如《穆柯寨》《樊江关》《虹霓关》等,演出后果然大受欢迎。梅兰芳还常常观看同行们的演出,从他们身上汲取长处,化为己用。昆曲,作为一种古老而高雅的剧种,具有丰富的表演技巧。梅兰芳又向前辈艺人学习昆曲,演出了《思凡》《春香闹学》《游园惊梦》等名剧,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他的演技得到了大幅提升。

还不到二十岁时,梅兰芳就在北京声名鹊起。之后,他前往上海演出,同样一炮而红。他那甜润大方的唱腔、俊美动人的扮相以及细腻入微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高度赞扬。原本,京剧的旦角戏不如老生戏 “吃香”。旦角演员一般难以演唱 “大轴” 戏,即每场演出的最后一出。可自从梅兰芳出现后,旦角戏也能担当大轴了。许多人前往戏园子看戏,皆是为他而来。梅兰芳的声望甚至超过了前辈名家,就连当时被誉为 “京剧大王” 的谭鑫培也不禁感叹:“现在胡子(老生带胡子)唱不过旦角啦!”

创造 “梅派”
梅兰芳打下了深厚的艺术功底,将传统剧目演绎得精彩绝伦,获得了观众的广泛认可。但他并不满足于此。

“我们要创新,演新戏。” 他满怀激情地说,“我观看了新兴的话剧,发现话剧的剧目大多反映现实生活。我认为京剧也可以尝试这样做。”

“对。咱们也编些时装戏演。”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时装戏,即描绘现实生活的戏。由于演员要身着现实生活中的服装登场,京剧传统的表演方式难以适用,需要采用新的表演方式。而且在化装、道具方面,男演女的难度更大了。然而,梅兰芳毫不畏惧困难,迎难而上,迅速排练出《孽海波澜》《邓霞姑》《一缕麻》《童女斩蛇》等戏,并成功上演。

“京戏也演时装戏啦!” 观众们兴奋地相互转告,“演得还真不错呢!”

梅兰芳为京剧演现代戏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此后,他又全身心地投入到编演时装戏的工作中。传统京剧在旦角化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为大多是男扮女,在发式、服装、扮相上缺乏女性特点,并且缺少舞蹈元素,舞台效果欠佳。梅兰芳在朋友们的大力帮助下,精心排练了大批新戏。在这些新戏中,他所扮演的现代妇女,头饰焕然一新,服装别具一格,扮相十分美丽动人。不仅如此,梅兰芳还为众多角色精心设计了舞蹈。

例如《天女散花》中的长绸舞,舞者手持长绸,翩翩起舞,如仙女下凡,飘逸灵动;《霸王别姬》中的剑舞,刚柔并济,尽显虞姬的果敢与柔情;《西施》里的羽舞,轻盈优美,仿佛将西施的柔美与哀愁展现得淋漓尽致;《太真外传》里的盘舞,婀娜多姿,令人仿佛置身于唐朝宫廷的奢华氛围之中;《嫦娥奔月》里的花镰舞,充满奇幻色彩,将嫦娥的寂寞与对人间的思念表现得恰到好处;《廉锦枫》里的刺蚌舞,生动活泼,展现出廉锦枫的机智与勇敢。从此,载歌载舞,声情并茂,绚丽多彩,成为梅兰芳演戏的显著特色,也为京剧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焕发出新的魅力。

网址:梅兰芳的传奇故事 http://c.mxgxt.com/news/view/759072

相关内容

梅兰芳:一代大师背后的情感传奇
梅兰芳:传世巨星的苦练与坎坷之路
梅兰芳:一生两妻,三人行,生死相随的传世佳话
“京剧宗师 傲骨自芳”——梨园巨匠梅兰芳先生的坚守与传承
梅兰芳齐白石关系
京剧大师梅兰芳观后感
梅兰芳的书画“朋友圈”
鲁迅与梅兰芳关系多糟糕?鲁迅为何讽刺梅兰芳
鲁迅与梅兰芳为何不相容|往事
京剧大师梅兰芳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