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资深老股民的醒世恒言,别把大盘跟个股混为一谈!值得一读

发布时间:2025-04-02 18:15

前言:“借口是那些失败者说给我们听的话。”借口使我们贫穷。

巴菲特:我一生99%的财富,是在50岁以后

许多人在制定计划或者学习目标的时候,往往半途而废,这是因为他们并未真正从内心认识到“持续行动”这件事的强大力量,或者被思维误区遮蔽了双眼。

而这正是大多数人在一生中成就非常有限的原因之一,毕竟,葬送自己未来的时候,没有人为我们做出预警。

首先,在阅读本文之前,请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你真的懂得”持续行动“的道理吗?

挂在嘴边的道理,都不是真懂的

17世纪的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曾经说过:“人们通常对于自己发现的道理,比由别人发现的更加深信不疑。”

充分认识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必须从感官层面出发,在大脑里扎根,就像树干发出新芽,才能真正融入到自己的认知中。

如果说认知水平由听过的道理决定,那世界上最智慧的人应该是新媒体编辑,因为他们每天要经手海量的文章和书籍——包含各种“醒世良言“,人生哲理。

当人们说自己“懂“一个道理的时候,其实是包含三种层次:

1、不求甚解。对于这个道理仅限于记住了内容,或许能在聊天时能拿出来炫耀,但既没有深入的了解,也没有自己的思考。

2、对道理有自己的思考和质疑,但并没有真正的结合到生活实际中。

3、亲身实践,对遇到的问题有深入的思考,当这时看到别人总结的经验时,才能更好的批判吸收,化为己用。

就是一个简单的“懂“字,也有不同的深度。所以道德经里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深度的区别在于我们花费了多少代价,去换来那个”懂“的感觉。轻松的懂,代价少,路径短,忘得快,有误差;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悟道,时间长,见效慢,印象深刻,可以内化成自身的本领。

在外人看来,可能就是同一个“懂“字,但背后功力深浅,却有着天壤之别。

不要让幻觉支配行动

在持续行动开始的时候经常会犯两种错误。

第一个欲望超过行动力。常见的幻觉发生在刚开始行动的人身上,统计学家说90%的人认为自己中等偏上,所以他们要么不努力,要么搞大的,同时做多件事。

全面的开工可能意味着全面的崩溃,如果能力还没有那么强,不妨一步一步慢慢来,时间会成为最好的助攻。

要先做减法,才能做加法。在计划的一开始如果拼命给自己做加法,微弱的行动力在欲望膨胀中被稀释,很可能第一步都难以迈出。

相反集中目标,单点突破,选择一个切入点,可能对初始者更为友善。

第二个娱乐执念,环顾周围,你会发现,很多人都是情绪大于理智的,他们无法在工作中真的全身心投入,而总是在期待着某种娱乐补偿。

有的人在完成计划后,会通宵庆祝,最后导致破坏自身的作息时间,耽误下阶段的工作。有些人则会选择暴饮暴食,过后则需要用更多的锻炼燃烧过度摄入的热量。

最关键的是,这种娱乐执念会让他在计划的最后阶段失去耐心,变得敷衍潦草,失去计划本来的价值。

只要能到达,哪怕是弯路

生活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只有在一成不变的世界里,最短路径才是有效的。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只有你走出来的道路,而没有所谓的弯路和直路。

宁愿害怕走不了路,也不害怕走弯路。

相反,如果某个人声称能够带你走捷径,那就一定要当心了。王兴说:“人们为了逃避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因为思考是很痛苦的,总有人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挖陷阱、设圈套。

成长的弯路就是“捷径”,成长的捷径,是行动。

我有一个学员猫猫,她每天看领域文献综述三篇,两篇英文,一篇德文,精读一篇,坚持了5年,从一个普通小医院到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工作,又获得了在牛津大学的工作机会,现在于美国最好的医院之一克利夫兰诊所实习。

以前会有人告诉她,说她不适合做医生。而现在却有人告诉她:“你天生适合做医生。”

成长真的是复利的,当一个人开始行动、当走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在前方,而且是越来越好。

学会做“慢反馈”

钟点工按小时结算报酬,一般员工薪水要下个月结算,也有季度结算的,创业可能前两年都是亏损。那投一个基金呢?回报期可能要3-5年、7年。

持续行动的反馈更久,现在投入了时间精力,如果在30年后持续产生回报,也就意味着有了现在很热门的“被动收入”的能力。

诚然,得不到反馈是一件令人焦虑痛苦的事情,但在成长中,慢反馈、甚至没有反馈,都是常见的结果。如果不能接受“慢反馈”的思维,就很难获得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

很少有人知道:巴菲特一生中99%的财富,都是他50岁之后获得的。面对采访时他举过一个例子:“从1900年到1999年,道琼斯指数从65.73点涨到了11497.12点,涨了176倍。176倍,很可观,对不对?但你知道它的年复合增长率是多少?答案会让你意外:仅仅只有5.3%。

这样一个增长率很多投资者都可以做到,只是他们嫌太低了,不愿意去做这样的投资。但巴菲特不一样,他就愿意这样持续数十年地坚持,所以最后他成了超级富翁。亚马逊CEO贝佐斯问他:“你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为什么大家不直接复制你的做法呢?

巴菲特说:“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在这个大家都忙着寻找成功的捷径的时代,人人都想快快成名、快快升职、快快暴富,却很少有人选择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但个世界就是这么奇怪:想走捷径的,最后都走了弯路,想搞投机的,最后都掉进了陷阱。

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心理学家安吉拉说:“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你能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最终你能在聪明人中间赢,是因为你比别人更加坚毅。只有坚毅的长期主义者,才能成为时间的朋友。”

别混淆大盘指数与股价的关系

个股组成板块,板块组成大盘。大盘是由个股和板块组成的,个股和板块的涨跌会影响大盘的涨跌。同样,大盘的涨跌又会反过来作用于个股。因为当大盘涨的时候,投资者入市的积极性比较高,市场的资金供应就比较充裕,使得个股的资金供应也相对充裕,从而推动个股上涨。当大盘跌的时候,则反之。特别是在大盘见底或见顶,突然变盘的时候,大盘的涨跌对个股的影响更显著:当大盘见底的时候,绝大部分个股都会见底上涨;当大盘见顶的时候,绝大部分个股都会见顶下跌。在大盘下跌的时候买股票,亏钱的几率极大;在大盘上涨的时候买股票,赚钱就容易很多了。

有的股民认为来到市场中是为了赚钱的,不是为了猜每天指数涨跌的,不用管大盘怎么样,做好个股就行了。你要知道大盘是大环境,多数个股受制于大盘的变化,况且综合指数是由个股组成的,它能代表大多数个股的走势。虽然指数被几个权重股影响,有失真的现象,但是98%的个股的波动会依附于大盘的波动,当大盘变弱或者说走坏时,大部分个股都是要受到影响的。如果离开大盘谈个股,把个股游离于大盘之外,会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感,那样会使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轻大盘,重个股”不是说不管大盘的涨跌,而是相对个股来讲别把大盘看得太重,如果你理解成不管大盘,只去做个股,就违背了辩证法中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观点。任何事物不会孤立的存在,个股怎么能独立于大盘之外,不受大盘的影响呢?只重个股就有点片面了,你走向了一个极端。

当然选时重要,选股更重要,就是说大盘的走势重要,选好个股更重要,因为牛市中有熊股,熊市中有牛股,所以散户想:如果能够在跌势中赚点钱,岂不更好?可是你再想一想,升势中你赚钱都不容易,想在跌势赢利是很难的,一般散户很难在逆市中选到好股,即使选到了也很难操作好。

有句话说得好:“牛市套牢是暂时的,熊市中赚钱是暂时的。”在一波行情中,有时你选错了股票,赚了指数没赚钱,就简单地认为大盘不重要,那是一个误区。很多人可能遇到过,在升势中刚把迟迟不涨的股票卖了,它就一飞冲天。不涨有不涨的原因,关键是你要分析好,判断准确,操作正确,个股与大盘的背离是有一定原因的,你要弄明白。

别把大盘当做判断个股买卖的指标

大盘和个股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地来说,大概是这样的:大盘变盘大幅上涨或大幅下跌的时候对于股票的涨跌影响很大,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当大盘没有变盘,处于横盘状态的时候,大盘的作用就不怎么明显,也不怎么重要了。此外,大盘与个股的关系并非一一对应,因此我们不能将大盘当做判断个股买卖的指标。

影响股票涨跌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政策的利空利多、大盘环境的好坏、主力资金的进出、个股基本面的重大变化、个股的历史走势的涨跌情况、个股所属板块整体的涨跌情况等,都是一般原因(间接原因),都要通过价值和供求关系这两个根本的法则来起作用。当然,股市的涨跌还有其他的原因,但是所有的原因都必将是通过价值法则和供求关系法则来影响股市的涨跌的。

个股基本面的重大变化:个股基本面的好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这只股票的价值。因此,个股的基本面是通过价值法则来影响股价的。当个股基本面出现重大的利空的时候,股价一般都会下跌;当个股基本面出现重大的利好的时候,股价一般都会上涨。当然,这都是一般的情况,特殊的情况还有,在高位的时候,主力发出利好配合出货,那样股价就会下跌了。那个时候,起主要作用的就是主力资金的流出,从而导致股价的下跌。因此,个股基本面的变化或者说个股的消息面对股价的具体影响,还必须结合技术面上个股处于的高低位置来仔细分析,以免上假消息的当。高位出利好,要小心;高位出利空,也要小心。低位出利好,可谨慎乐观;低位出利空,也不一定是利空。

别把大盘走势认同为个股走势

大盘与个股的走势,有的关联度高,几乎达到亦步亦趋的地步;有的关联度低,两者甚至是背道而驰。“走势关联度”直接反映了主力资金的流向和个股的强弱,成为我们选股时的重要依据。

(1)与大盘走势基本一致的个股,走势关联度高,涨跌空间与大盘不会偏离太大。

把大盘与个股的走势图一对照,就会发现多数个股与大盘的走势是吻合的,大盘大涨,个股也大涨;大盘大跌,个股也难以独善其身。大盘与个股的关系,是“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这类个股缺乏集中性资金关照,走势只能随大流。在调整市道里,持股就比较被动,因为它难以抵抗大盘的系统性风险,而在上涨行情里,涨幅也无法超越大盘。因此,它并非最佳的投资选择。但若对大盘点位判断准确,在大盘跌至低位区时介入,要谋取市场平均利润并不难。

(2)走独立行情的个股,走势关联度低,往往有主力资金独立运作。

这类个股大盘大涨时并未一哄而起,大盘跌时更是稳坐钓鱼台。走势图上,大盘如太阳下山走下坡路,这类个股却似行走在平坦的草原上,甚至不理会大盘的险恶环境,独立走上升通道。此类个股一般都有实力资金运作,走出类似于庄股的走势,在大盘跌时抗跌,在大盘涨时升势可能更持久,持股收益能够超越大盘,并能回避大盘下跌的系统性风险。参与此类个股,可无须看大盘的脸色,只要一路持股,往往能有意外的惊喜。如2010年下半年,大盘基本上以跌为主,但蓝筹股却走出独立行情,特别是以宝钢股份、南方航空、海螺水泥等为首的群体,逆市走出一波上升行情,显示主流资金大批集中在该板块。

(3)率先见底的板块,有望成为下轮行情的领涨者。

在一轮中级调整市里,那些率先见底的板块或个股,无疑是市场中先知先觉的群体。不过,只有在大盘走出底部之后才能确认底部。此时不妨回过头来看看,哪些个股在大盘阴跌绵绵时就开始构筑上升通道,便可把其作为重要的备选品种。根据历史经验,在大盘见底前后第一个涨停的个股,更是行情的“启明星”,往往是领涨的龙头股。

(4)跌幅超越大盘的板块或个股,是被市场抛弃的群体。

这类个股主要集中在ST股、小盘股及庄股上。对此类个股,投资者无疑应采取回避的策略。不过弱极会变强,在一轮调整市中跌幅最大的群体,一旦反弹起来也是极迅速的。不过参与时宜持短线思维。

大盘走势是所有个股走势的综合体现,代表了大部分个股。很多投资者会参考大盘的走势来决定如何操纵自己的个股,所以大盘走势影响个股走势。控盘的个股多数也会跟大盘一起走,原因有二,可以利用大盘好好地洗洗盘,为进一步上涨做好准备;大盘下跌时卖的人多,主力如果这时拉高:①抛盘重,②也会引起市场的注意,对自己将来进一步拉高不利。

大盘表示有代表性的股票的走势,这些股票所代表的是股市中的主要力量,意义重大。

其实个股走势和大盘没有多大关系,但是没有主力的个股,大盘不好时根本走不上去,卖的人太多了,有庄的个股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用心,也会顺市。股市的调整是正常的,没有只涨或者只跌的。个股如果一直涨也不可能,独立上涨的个股要不就是送股,要不就是业绩大增,要不就是有题材之类的。

不要与人性作战,不要与股市作对,敢于认错才能够生存

为什么将这个放在第一条,是源于我们研究巴菲特、罗杰斯、索罗斯等诸多投资大师时可以发现,虽然他们已经功成名就,几乎达到无所不能的状态,但他们依然还是会犯错,还是有他们自认为不可碰的投资领域,如黄金、网络科技板块、复杂金融衍生品等,理由就是一点,不要踏入自己陌生或者自己不知道底线的领域。因为对于人性来说,贪婪、恐慌、无知、盲目,任何人都难以摆脱,很多时候也难以逾越,所以为了避免失败,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在自己能够把握的领域中操作。

股市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是智商很高的成功者,但到了股市却是糟糕的投资者,因为他们的性格存在严重的缺陷,而股市考验的就是综合能力,一个良好的自我控制远胜于智商,因此那些股市的成功者,往往是顺应市场的高手,他们严格控制自己的非理性情绪,淡定且自律,对损失与失败能乐观看待,对于成功则冷静处之,这些促使他们更长久地在股市生存,也就能把握更多的机会。人难免会犯错,只有不断地从错误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与经验,才是股市生存之道。

在这方面股民应该学习一下巴菲特,他坚持给自己旗下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东发出一年一度的致股东的信,其中最值得回味的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发布的一封。在2008年,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了37%,巴菲特公司每股账面价值减少9.6%,全公司减值115亿美元,这是该公司从1965年以来最糟糕的年份。上一次公司账面减值是2001年,减值幅度6.2%,可以说一切看上去都不尽如人意。而巴菲特直面这一切,坦诚地承认在2008年最少犯了一个大错和数个较小的错,蠢事之最是在油价接近历史高位时买入大量康菲石油股份(2008年9月30日总持仓量增至79896273股、12月31日减至59688000股),而没想到油价会大跌。

该股份买入的时间正是油价居于顶峰的时期,成本价格约每股87美元,上周末该股价格跌到了37.35美元,跌幅近60%。股价的临时下跌恐怕还不是巴菲特自责“愚蠢”的主要原因,主要错误在买入的时机上犯了一个“追高”油价的错误。他坦承完全没有预料到油价在短短的几个月就跌到了40美元左右。由于这个错误使公司损失了数十亿美元。另外一宗失败的操作是,他花了2.44亿美元购入两家爱尔兰银行的股份,当时以为很便宜,怎料到年底市值跌至2700万美元,账面蚀近90%。公司损失最惨重的是长期持有的美国运通和可口可乐两只股份,前者的市值跌了50亿美元,后者则蒸发30亿美元。

由此我们能够看出并不是我们普通投资者会追高,会因为看错而损失较多,巴菲特也是如此。股市就是这样一个有趣的地方,无论过去你有多少成就、多么成功,面对新的操作,人人都得从头开始,如果你有半点的“偷懒”与迷失,市场马上就会有反应。面对错误的唯一方法就是承认错误,在能够承受的时候尽快让错误和损失停止。巴菲特在复杂金融衍生品领域曾出现过较大亏损,随后他总结发现这里面存在太多不规范的行为,尤其是大量金融衍生品推出时设计了非常复杂的结构,很容易让投资者只看收益,忽略风险,从而导致失控,明白这个之后,巴菲特从此拒绝介入这个领域,这反而让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处于更安全的地位,而其余大量金融巨头则深陷其中,不乏百年老店瞬间倒闭。

真正的投资大师,他们能够成功,就在于了解自己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擅长做什么,然后坚定在适合自己的领域中做该做的事情,而对于那些自己不能够做的则坚决不去碰。这和普通股民的情况形成非常大的反差,很多股民总是企图去把握市场中所有的机会,无论什么样的个股和机会都敢去操作,其实这是非常大的误区,投资大师尚且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何股民总是那么的勇敢呢?人都有自己的所长、所短,而当股民能够看清自己的时候,也就会更加了解股市,距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所以,无论股民要进行怎么样的操作,要干什么,都要留一个后手,永远不要孤注一掷,我们可以从头来过,但人生终究有限,经不起太多次地推倒重来,即便要重来,也要有一个相对较高的基础,而不是从零开始。在股票交易中,没有“常胜将军”,关键的问题是,有了失败的经历,要善于总结经验,才有可能成为成功的投资者。一个深刻了解股市的最好办法就是彻底了解自己,没有什么比自己的“主体优势”更可靠的,同时宁可与自己的人性弱点作战,也不和股市作对,顺势而为往往能够取得好的效果。

成功的投资中需要克服人性的贪婪

巴菲特曾经说过,如果商学院的学生毕业以后,拿一个卡片来打洞,买一只股票打一孔洞,那么,终其一生,一定是卡片上洞洞最少的学生成为巨富。

“钱在这里从活跃的投资者流向有耐心的投资者。许多精力旺盛的有进取心投资人财富渐渐消失。”

从我自己的交易单上可以看到,获利最多的月份交易次数往往是最少的;相反,出现亏损的月份往往伴随着频繁的交易。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如果是顺势交易的话,需要做到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亏损的时候,需要及时止损,所以持股时间很短,表现出来就是在一段时间内交易次数比较多,盈利的时候,需要拿住单子,表现出来就是一段时间内交易次数减少。

无论是来自投资大师的教诲,还是自己的实践都充分说明减少交易次数的重要性,这是从无数次金钱损失中获得的深刻教训。频繁的操作,不但使得自己迷失方向,从一个弹坑跳到另外一个弹坑,却无法躲避亏损射来的子弹,更别说带来交易税、手续费的巨大费用支出。

由此我们可否从限定自己开始,一个月交易次数一开始最多不能超过3次,习惯以后每月逐渐减少,慢慢的把少操作、不操作当成一种习惯。

期市取胜的关键不全是靠技术,也取决于你的心态。不追抄底摸顶,不频繁交易,这是一个成功投资者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它有多少块长木板,而是取决于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如果围成木桶的木板绝大多数都是长的,惟独有一块是短的,那么木桶里的水就会从短木板处流走。这就是传统的木桶理论,或曰“短板效应”。

市场中“长木板”相当于投资者的长处或优点,而“短木板”相当于人的短处或弱点。一般来说,投资者大多数都是有一定投资技能的,有的擅长基本面分析,有的擅长技术分析,但为什么会常常出现投资失误呢?原因就在于投资的最终收益往往不是取决于投资者擅长的方面,而是取决于投资者最不擅长的方面。

在所有的“木板”中,最短而又最重要的那一块,莫过于投资者与生俱来的人性弱点。这些弱点包括缺乏耐性、贪婪恐惧、浮躁冲动、患得患失、随波逐流、眼红手痒、不甘寂寞,等等。一句话,总是跳不出圈外,从而总是迷失自己。

可以这么说,只要你是一个心理正常的投资者,那么以上人性的弱点肯定会或多或少的在你身上体现出来。但是在投资中,它恰恰就是那块“短木板”,往往是致命的。而成功的投资人生,就是不断克服“短板效应”的过程。

但是,做比说难上万倍,知与行的距离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经历一轮完整的牛熊转换,不经过金钱的累累亏损,你是绝对体会不到的,因而也是很难成熟起来的。一旦你知了也能行了,而且成为一种习惯,那么,你会发现成功的投资其实是,既简单又快乐。

感谢你的阅读,关注我学习更多炒股知识。

网址:A股:资深老股民的醒世恒言,别把大盘跟个股混为一谈!值得一读 http://c.mxgxt.com/news/view/759518

相关内容

A股:资深老股民的醒世恒言,别把大盘跟个股混为一谈!值得一读
网曝王菲大婚将开启A股新一轮牛市 盘点明星与股市效应!
港股大涨对A股有映射吗?一文看懂哪些行业港股与A股联动性强
A股消费+美股科技=无敌组合!
阿里入股恒大引足球类股暴涨 舜天涨停恒大上扬
一个段子让ST洲际股价起飞,明星出轨、总统选举、火山爆发……细数那些年A股的奇葩概念股
明星基金经理重仓股曝光:57股持股市值超10亿
大咖用美股,判断A股涨跌,真的准吗?论美股与A股关系(一) A股、美股的关系(一)——从图形看 $上证指数(SH000001)$ $道琼斯指数(.DJI)$ 散户需要团结!武装头脑...
A股最奇葩股票:被称出轨概念股,明星前日劈腿第二天开盘就涨停
股票价格与股票价值 巴菲特说:“价格是你付出的,价值是你得到的!” 那么,股票价格和股票价值有什么区别呢?两者又有什么关系呢?今天就让我们谈...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