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农村该怎么称呼人


2025-01-24 14:22 ·江苏 ·网易号优质内容创作者
文/周伯通
现在的所谓城里人,多多少少都有农村的亲戚,但是现在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农村人进城的这批人,等他有了子女后,他带着自己的孩子回了农村,不知道怎么叫人了,为什么不知道怎么叫人了,因为现在都是一个孩子的居多,不像以前,一家七八个,七八个独立成家之后,那所有的叫法都开始变化了,大部分成家的成年人,后来都跟着自己的孩子去称呼别人了,但是就是以孩子的角度,好多关系仍然是搞不清楚的。
其实我也搞不清楚这些复杂的称呼关系,带着孩子下乡,遇见年纪大的男人,我一律让孩子叫公公,遇见年纪大的女人,我一律让孩子叫婆婆,这些泛称总是不会出大错的。这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叫人,而我们中年人有另外一套叫法,比如不是亲戚,而是同村的老年人,如果他有一个儿子叫张三,我们一般会叫张三爸爸,张三妈妈,这是我翻译的普通话,方言往往是叫张三大大,张三姆妈。
农村的上一代生的人比较多,因此农村的亲戚关系通常有较为复杂且有明确的称谓体系,这里面分为三种关系,一种是父系亲戚,一种是母系亲戚,还有一种是其他亲戚,父系亲戚和母系亲戚都比较理解,那什么是其他亲戚呢?就是和父母没有关系了,而是丈夫和妻子一方面的亲戚。
父系亲戚分为好几种,父亲的父母,一般叫爷爷奶奶,有的地方方言叫爹爹、奶奶,爹就叫爷爷,也有的地方,爹是父亲,这就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了,换一个地方称呼不一样这也很正常,官方的术语对爷爷奶奶称之为祖父、祖母。
父亲的兄弟姐妹叫什么呢?父亲的哥哥叫伯伯或伯父,安徽皖南有时候对父亲的哥哥叫大爸,对父亲的弟弟称呼为小爸,按照这个推理,父亲哥哥的老婆称之为“大妈”,父亲弟弟的老婆称之为“小妈”,父亲的弟弟,官方术语叫叔叔,但是民间除了叫小爸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称呼,叫“老爷”,最小的叔叔才能称之为老爷,最小的叔叔上面如果还有几个哥哥的话,农村里的人,有时候会叫做二爷、三爷。
父亲的姐妹称之为姑姑,姑姑结婚了,又变了一个身份,叫姑妈,此时此刻,姑姑的老公就叫做姑父或者姑爹了,姑姑是很奇怪的物种,我在农村看到了很多案例,姑妈对侄子比对自己的儿子还好,为什么姑姑对自己的侄子特别好?可能是血缘关系,而且又是同一个姓的缘故,在姑姑的眼里,孩子就是自己娘家的最宝贵,自然是爱屋及乌了。而姑姑和老公那边的亲戚,哪怕是老公兄弟姐妹的孩子,那都是跟自己没血缘关系的。
伯伯叔叔的子女又该怎么称呼呢,比自己大的叫堂哥、堂姐,比自己小的,叫堂弟、堂妹,那姑姑家的子女又是怎么称呼呢,比自己大的叫表哥、表姐,比自己小的叫表弟、表妹,不过表亲最容易断了关系,农村俗语是, 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就拉倒,一般到了第三代,表亲就不来往了,这似乎是亲戚关系的客观规律,怎么去维系都是无法改变的。
在母系亲戚这一边,母亲的父母叫外公、外婆,官方的专业术语叫外祖父、外祖母,北方人的叫法一般是姥姥、姥爷。但我特别喜欢另外一种叫法,那就是“家公家婆”,农村方言翻译过来,叫“嘎公嘎婆”,这是音译,具体的字是怎么写的,我也不知道。但是在广东,家公家婆并不是指外公外婆,反而指的是丈夫的爸爸妈妈。
母亲的兄弟姐妹又叫做什么呢?母亲的兄弟叫舅舅,舅舅的老婆叫舅妈。但是有的地方称呼舅舅叫母舅,称呼舅妈就舅母,母舅是男的,舅母是女的,颠倒了字词的顺序,性别就完全不一样了,母亲的姐妹叫姨妈,农村人也叫做姨娘,姨娘这个称呼是有歧义的,在古代指达官贵人的偏房侧室,即除正室之外的配偶。姨妈的老公叫姨父,也称之为姨爹。无论是舅舅家的还是姨妈家的孩子,和姑姑的子女一样,都是表亲,也是表哥、表姐、表弟、表妹。
再说到其他亲戚,这有两个层面,一个是丈夫和妻子的社会关系,一个是兄弟姐妹的配偶和子女。丈夫的父母,称之为公公婆婆,妻子的父母称之为岳父、岳母,也叫老丈人、丈母娘,丈夫的弟弟妹妹叫小叔子、小姑子,妻子的兄弟姐妹叫大舅子、小姨子。
说到兄弟姐妹的配偶和子女,哥哥的妻子叫嫂子,弟弟的妻子叫弟妹,一户人家好几个儿子,都娶了媳妇,这些媳妇之间的关系叫妯娌,如果一户人家好几个女儿,这些女儿丈夫之间的关系叫连襟,那这些兄弟姐妹的子女,一般叫侄子、侄女或外甥、外甥女。 这个不是外孙、外孙女,这个是对外公外婆而言的,而外甥、外甥女,则是对女人的哥哥和弟弟而言的。
在农村,这些亲戚关系往往非常重要,在婚丧嫁娶、逢年过节的各种活动中,亲戚们会互相往来,互相帮助,形成紧密的家族和社会网络。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亲戚关系几乎已经非常淡薄了,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生的孩子非常少,好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于是就不存在这么多亲戚关系了,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亲情关系出现分化、瓦解、以至分崩离析是必然趋势。
现在农村年轻人大多在外务工、经商等,回农村的时间越来越少,不仅表亲之间普遍不来往,也不联系,即便是堂兄弟,有的甚至亲兄弟,也很少来往,他们的后代根本就没有来往,实际上也是处于一种断亲状态。因此他们的后代,有时候过年回到了农村,小孩子都不知道怎么称呼亲戚家的长辈和平辈了,对农村里的辈分关系完全处于懵逼状态。
农村还有一种现象,并不是按照年龄大小来称呼,有时候一个孩子才十几岁,但你30岁的人还得喊他舅舅,这就是辈分的关系,比如以前父母生8个,第8个孩子的年龄,比自己的大孙子的年龄都还小,但是年纪大的孙子还得喊这个小孩子为叔父。有时候穿尿不湿的人,你都得喊他小舅,这在以前都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现在的关系没这么复杂了,以后的孩子也没有这么多亲戚了,甚至连兄弟姐妹都没有了,那么走上社会,面对的都是陌生人的关系了,年纪很大的,一律叫公公婆婆就可以了,也可以叫大爷大妈,至于平辈的,实在不知道怎么称呼,就按照文化人的叫法,直接叫老师好了,现在很多人叫我周老师,弄得我很尴尬,因为我是农民工,和老师不沾边的。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中国家庭的极度少子化,家庭不断缩小家族概念消失,这些称呼也将不复存在了,现在略微总结一下,至少给后代做个留存,大约了解一下,这些称呼是怎么来的,假如以后大家又喜欢生孩子了,那么这些称呼必然又要重见天日了!
明人不说暗话,
支持的点个在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