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剧理论视角下的农村题材类短视频博主“张若宇”走红探究

发布时间:2025-04-03 18:39

拟剧理论视角下的农村题材类短视频博主“张若宇”走红探究

一、拟剧理论渊源

拟剧理论作为由戈夫曼提出的传播学理论,本质上是符号互动论的引申,属于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分析。符号互动理论的首创者是库利,库利其实并没有明确将自己的理论和社会心理学联系起来,但已经将研究重点放在人际互动上了。他将个人意识放在社会大框架中,阐明了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内部互动关系:除非参照一种社会,人就无法认识自我;除非参照自我,社会也同样无法被认识。

在此基础上,库利主张主体和客体的结合,建立“镜中自我”和“参照群体”。库利的理论在米德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诠释,米德力图个人在社会中能够产生互动,这种互动不仅仅是与他人的互动,也包括了符号的自身互动。人们通过学习符号在社会中的任意性与规定性达到操纵语言实现互动的目的,以此扮演社会中某一角色,且这种互动是有组织、模式化的。

布鲁默作为米德的学生,第一次在前两位社会心理学家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符号互动”的概念,将符号互动解释为一种人们之间发生的互相作用的独特特征。相比于库利的极端主观主义,布鲁默承认人们的行动受到外部力量的制约,但将这种外部力量理解为“人们根据自己正在进行的行为构成他们的对象”,也就是说,人们通过对客观事物的主体认识来做出相应的行为,并不直接对别人的行动做出反应,而是根据他们赋予这些行动的意义做出反应,是通过“解释”决定符号意义的,这就打破了传统心理学对人类行为过程“刺激-反应”的理解。

而戈夫曼在其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提出的拟剧理论则是对符号互动说的形象化延伸。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中曾说“整个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男女不过是这舞台上的演员,他们各有自己的活动场所,一个人在其一生中要扮演很多角色”,拟剧理论就是将符号互动做了这样戏剧式的比喻。拟剧理论较于前人的创新在于戈夫曼关注人们“在互相直接见面的时候,一个人与另一个人行动的交互影响”,即在社会生活中是如何利用符号在他人面前扮演某一形象的,将视角转向了对微观社会互动的解读。

二、网络意见领袖——利用符号的虚假表演者(是什么,怎么表演)

近年来兴起的社交短视频催生出了一大批“网红”博主,成为了新一代互联网网络意见领袖。在拟剧理论视角下,人际传播的过程就是人们表演自我的过程,而因为符号的任意性和规定性,符号是虚假的、能用来欺骗的工具,所以作为意见领袖的“网红”们就是利用符号的最具代表性的虚假表演者。这就意味着像张若宇这样的农村题材类短视频博主是在以“真实”为标签引导舆论、“虚假表演”,凭一己之力推动观众完成互动过程。只不过这种虚假式的表演并非一定是消极的,而能够为短视频大环境和乡村题材类短视频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净化和修正。

那么像“张若宇”这样的短视频博主是如何完成一场“虚假表演的”?

根据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可以将整个表演过程分为前台表演、印象管理和表演场域。像抖音或快手这样的短视频平台为“张若宇”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表演场域,就像为戏剧演员搭建了一个戏剧舞台一样,“张若宇”们得以在舞台上充分发挥自我获取自身利益。前台表演则阐明了个人在社会中扮演身份的双重性——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前台表演的个体往往处在被观察的位置,古斯塔夫·伊克海泽认为在这种互动关系里,被观察者必须以行动来表达自己,观察者则不得不用某种方式接受表演者所造成的印象和生成的符号。前台表演者的最终目的是引起他人注意,而为了这一目的,他们会采取同质化的手段。基于短视频平台提供的表演场域,“张若宇”们身为表演者会立出实现设想好的人设,这些人设往往是契合观察者眼里所期待的形象即“应该自我”,而人设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符号标签立起来的。

在张若宇的短视频里出现了众多语言标签、道具标签、形象标签、场景标签等等。如每个短视频开头的“hello大家好,我是张若宇”,伴随着一个自拍视角的喜欢贴着面膜的男孩形象,身后是典型的河南农村场景,记录着自己和家人在农村生活的日常琐事。张若宇的家人也是高度标签化的:爱吃的姥姥、怕老婆的爸爸、追着儿子打的妈妈……以这些标签化的堆砌塑造了一个有着幸福美满家庭、生活在农村的“面膜男孩”,张若宇通过一个个模式相同内容丰富的都短视频对其树立的形象进行印象管理,维护表达的一致性以控制观察者对他产生的印象,以此从万千农村题材类博主中脱颖而出,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人设立住了,下面就是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张若宇”运用了一系列的表演策略自我呈现、赢取流量。首先是创造“朋友情境”,表现为博主张若宇与粉丝和其他博主的互动。张若宇的主页签名“无团队无公司只有你们呀”、粉丝群的建立,以及经常与其他网红博主“联动”出现一起拍视频等等,以“朋友情境”来维系一种积极双向的回应关系,让观察者与表演者之间的距离更加贴近。其次是刻意“共享隐私”,抓住作为观察者大众的猎奇、窥探心理。在“张若宇”的视频中体现为生活化的场景和人物表达。在张若宇置顶的视频中,有一条专门用来介绍他的家人们,而在其他视频中,家中的环境、人物的关系都清晰可见,以隐私共享达到拉近距离、吸引眼球的目的是短视频博主的惯常表演手段。“张若宇”还以出色的表现能力博得流量,他的视频能以精短快速的方式“使他的活动在互动过程中表达出他所希望传递的内容”,往往以戏剧化的人物互动对话和具有反差感人物形象呈现,让观察者能在短时间内对“张若宇”产生深刻印象。

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下,农村题材类短视频博主是在社交平台提供的表演场域下表演的一群演员,且一定是经过伪装、拥有符号解释权的虚假表演者。在农村网红的视频里,无论是个体呈现还是剧班的合作共谋呈现,都在运用多种可能性的表演策略维持其试图呈现的情境,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群体对农村网红的角色期待。

参考文献

[1]【美】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冯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赵娟梅. 拟剧理论视角下社交短视频主播的自我呈现研究[D].甘肃政法大学,2021.

网址:拟剧理论视角下的农村题材类短视频博主“张若宇”走红探究 http://c.mxgxt.com/news/view/762699

相关内容

狂欢理论与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的网红研究
张若宇短视频账号探秘
拟剧理论视角下Vlog视频中明星的自我呈现
三农短视频与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消费文化视角下的Vlog走红研究
草根网红成名的背后:火在短视频 活在短视频
我国UGC短视频商业变现模式探究 ——以抖音为视角
农村网红:华农因为竹鼠,手工耿因为“没用”…
谈谈互动仪式链理论背景下抖音短视频互动传播的特点
方言+市井类内容=短视频下一个增长点?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