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画家为什么会江郎才尽
王蒙 涤砚图
近日应朋友之邀去看“中鸿信”及“嘉德”拍卖预展,其中古代拍品不乏精品,如元人王蒙的《涤砚图》、明代沈士充的《江南秋色》、文征明的《泼墨山水卷》、及清代王时敏、黄慎、华嵒、郑板桥等大作;近现代作品更是琳琅满面,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等作品比比皆是。这些作品气韵深动,笔墨厚重,百看不厌,令人神往。相比之下,唯当代作品显得苍白而乏味。30年前一批40后50后画家脱颖而出,当时感觉有些人颇具才气,作品也有可观之处。现在再看这些人的作品,不但普遍没有精进,甚至有些人还不如从前。这不得不引起我思考,为什么当代画家普遍江郎才尽呢?
沈士充 江南秋色
中国画是人文艺术,文化含量大,看似逸笔草草,实则内涵深厚,具有无穷的趣味。中国画的笔墨丹青,以诗书入画,于山水、花鸟等自然物象中寄兴托志、抒情达意,讲求笔墨情趣,强调神韵,并重视书法、文学修养及画中意境之表达。在文化认识上,艺术家应该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以人为本,关注自我与自然的协调。韬光养晦,淡泊名利,以抒发个人“性灵”。求得生命在情感、行为、自然、人伦与文化的互动中长存长立。借用道教的话来说,就是“自然之道不可违” 。顺乎自然,参悟事物、人生和社会之本质,求得生命与本性应有的风格、态度和气象,就是中国画艺术追求的目标与精神状态。
中国画是一种内在而安静的艺术,一旦你进入状态,便能达到气定神凝,内外皆空,物我两忘,灵性与空明的虚空状态。在此状态下,内外一片空明喜悦,这是一种来自灵性的力量。那么,如何才能提升和加强灵性力量呢?
这问题的答案,其实很早就透露在许多古代的智慧典籍里了,那就是修身养性,静心凝神。若真能彻底达到“致虚极,守静笃”,心无挂碍,则能形同天地太虚。若是到了心同天地,神合太虚时,灵性的力量无法估量。
明 文徵明 古木寒泉图
越是灵性不足的人,他的欲望越重。为什么呢?因为他灵性不足必然妄动,元气消耗多,他的精气神散乱不聚。思绪恍惚不定,就会流动起来,他越是迷茫。而当一个人灵性充足的时候,元气充满,精气神形成一个整体的力量,思绪专一,便不容易流动,所以他的欲望很少产生。
什么叫灵性?这里的灵性是指一种超越红尘心念的感知能力,就是人对某些事物或某个领域,认识能够超越眼前的东西。是一种神圣的、超然的,自然万物之间生命力相互联系的感觉。属于人脑在常态感觉之外建立起来的意识。“灵性”这个词更能说明人与天地的关系。
意识,就是人脑对天地以及人类社会的反映。这就意味着,每个人的意识中,都有各自独立的对天地、社会的反映。如果在同种灵性中还有更超常、突出的,那就更接近特异功能了。
王时敏《南山积翠图》,清代,绢本,设色 纵147.1厘米,横66.4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人都有一套神经系统,这套系统能够意识到天地的能量和信息。人与天地密不可分,人生长在天地间,天地就是人的外延。你的思想、感觉、愿望、记忆、本能、动机和信仰,都与天地息息相关。人类的神经系统不单是能够意识到自身的信息和能量,而且,能够有意识地改变你信息的走向。
意识是人的一种精神,是人本质的特性。意识构成人生五彩斑谰的基础,意识也构成每一个人的“本我”。体悟“本我”或“本我参照”,意味着你的内部参照点就是你自己的精神,而不是你感受到的身外之物。人对自己的真正本性体悟得越多,你离灵性就越近。
与本性体悟相对的是感受外物。以外物作为参照时,人总是受到身外之物的影响,这些身外之物包括环境、处境、名利及他人和事物。以外物作为参照时,你会对事物有很强烈的控制欲,对外部力量有很强的需求感,并不断地寻求他人的认可,你的思想和行为总是期待外界的反应。基于以外物参照的力量是短暂的,不确定的,虚假不实。因而它会随着参照物的存在而存在,随着参照物的消失而消失。因此,外物参照是建立在恐惧的基础之上,这样的人常常浮躁不安,患得患失。
清 黄慎 白鹿图轴 纸本水墨 129×45.7cm 吉林省博物院藏
人与天地万物是互相感应的,感应的基础在于人和万物都有灵性。天地演化不停,生生不息,人生活在天地间,应该与天地自然息息相通,和谐统一。你与天地自然配合得越默契,灵魂与天地越近乎完美的契合。灵性展现与内心宁静,是静与动在同一时间进行的完美平衡。这种平衡能使你独立于环境、处境及其他人和事物之外,不受其约束和影响。然后你会自然而然地获得创造性思想,因为灵性同时具有无限创造力和获取知识的力量。天地自然的丰富多彩,使人的头脑得以充实,产生出无限的创造力。你才具有创造出不朽艺术作品的可能性。
人一生下来都有一定的灵性,婴幼儿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对周围环境,对父母,对别人的讲话都有感知。知道喜乐、欢笑,这是他们的意识。人在婴幼儿时,是最具“灵性”的,尚没有心机和心智隔绝与天地的连接。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及社会阅历的增多,人就会形成一种稳定的心智,用来认知这个世界,也用来保护自己。这种心智,是双面性的,一方面保护了自己,另一方面也隔绝了自己和天地的连接,从而失去灵性。
人生都有自己的选择,在你生存的每个阶段,每时每刻,都处在选择中,可以有许多选择机会。其中有些选择是有意识做出的,也有一些则是无意识做出的。关键的问题是对你每时每刻所做的决定,都要有清醒的意识。正念是有意选择,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标并经过意志的努力而产生和保持的选择;而杂念则属于没有人的任何意图,没有预先提出的目标,不要求意志努力的情况下产生的无意选择。
清·华喦 牡丹竹石图
选择要有目标,然后产生动机,一开始你就要做好。比如画画,没有画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所以你会不断去画。画的时候会遇到障碍,忍受寂寞,要采用意守的方法,不断地排除杂念,使意识逐渐地进入画画的状态。所处的意识状态是“一念代万念”。古人将这种意识状态描述为“照心不灭,念心不起”,“一念不起,一意不散”,“以一念化万念”。你必须要有一定的专注力,时间也是能量聚集的累积,时刻注意,要一步一步去实现。
画画就是要将有意选择的对象置于意识中心,并保持选择的稳定性,这时的选择广度主要取决于意守的对象。与此同时,那些散乱的杂念在你主动的意识活动下,逐渐退于意识的边缘,直至逐出选择的范围之外,这时你的意识状态正如古人描述那样,是“万念不泯,一灵独存”。一个人几岁时就喜欢画画,到老年还能专注,必定会有所成。所谓的天赋,离不开热爱。先天有这种条件,需要去启动、去开发,然后就是坚持一个走向、一个思绪,一直到达究竟。
郑燮 墨竹图 故宫博物院藏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无论你喜不喜欢,此刻正在发生的一切,都是你过去做出选择的结果。问题是,许多人都是人云亦云,在无意识中做出选择,或不断地受到他人和环境的刺激而做出选择,最终被眼花缭乱的选择导向歧途。人生有限,一次无意识选择的失误,走了弯路,耽误很多的时间,承担很多痛苦和磨难。
那是什么让人的灵性越来越弱呢?主要是元气消耗太多,七情六欲耗气,脑子里起的杂念、妄想、欲望等等。有这些种种欲望,就没有办法保持先天的元气,灵性就会减弱。《庄子》里说:“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凡外重者内拙”。所谓嗜欲深者是指欲望过高过大,深陷欲海之中不能自拔的人。那什么是“天机”呢?天机就是灵性。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深陷欲海、贪婪名利,太过于关注外在事物,常常逐物心移,其神必飘忽无主,其心必涣散难定,就会变得内心笨拙、思维迟钝。精神智慧退化后,大脑本有的第三只眼,灵性之眼,慢慢就混沌封闭起来,成为了凡胎肉眼的凡夫俗子,必然是江郎才尽。
如何让我们的灵性觉醒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打开内心固有的蒙蔽,清理掉内心的虚妄,洗涤掉内心的尘埃,让内心变得纯洁,让内心返璞归真回归最初的状态,这时我们的灵性就会自然觉醒。至于具体需要怎么做,万物皆有灵,静念自生长。通过静默,放松,和不做评判,你就会接近本我。定期地花一些时间直接同大自然沟通,大自然像广阔的河水一样滋润着万物,所有的生命依靠自然的养育而生。这能够使你领悟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体会融入自然的状态。无论是一条溪流,一座大山,与大自然的亲近有助于你彰显灵性,接近本我。
黄宾虹赠傅雷的《湖山晴霭图》
安静地投入精力做一件事,不要希望别人相信你的观点,不要希望别人赞美你的所作所为,也不要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而去表现。如果你能做到,你就会感受到生命之河毫不费力地潺潺流淌。所有问题里都蕴含着机遇的种子,当你对一切观点都有敞开胸怀而不是冥顽不化,这样的意识会容许你接受此刻,并把它变成更有利的情况,或者更好的状态。当你的灵性觉醒之后,会得到非常大而又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表现就是进入到灵性状态,并且也会变得魅力十足。
中国画是重视理、术、行的艺术,既重视思想的升华,又重视技法和修养的提升。真正的艺术家对中国画的掌握,不仅要懂得其基本宗旨,具备好的文化修养,还要做技法的训练,不断积累,不断深化和纯化。传统文化讲,学问之道不强作妄为,如果反其道而“妄作”,势必败坏心性,甚至危害健康。
人从意识产生信心,因为有信心,所以去实践,由实践而得到解,由解而得到证。艺术的升华,往往通过超然而获得,因为它是建立在你意识的基础之上。过于关注结果的根源在于恐惧和缺乏安全感,这与艺术的状态相违背。另一方面,无把握却是创造性和自由的沃土。无把握意味着在你存在的每一刻都在进入未知领域。未知即无限可能性,它是如此鲜活,如此新颖,总是敞开胸怀欢迎新生事物的诞生,对艺术创作极其有益。
没有了不确定和未知,仅仅靠陈腐记忆的乏味重复,就无艺术而言。忘掉已知,走进未知,这样你将有无限的可能性。你若愿意走入未知,你就会把无把握的智慧引进生活。这就意味着在你人生的每时每刻,都会有喜悦、奇遇和神秘相伴。你将体验到生活的乐趣——你自己精神上的神奇和喜悦。如果每天你都可以在艺术无限可能性的领域,寻找可能出现的喜悦。感到喜悦说明你的路子走对了,所以不要放弃。
齐白石 松柏独立图
对于艺术创作,你不必有过多完整而刻板的设想。因为如果你对将要发生的情况有了很清晰的概念,把一切都安排得天衣无缝,你就会总想着它,会执着,这样就把很多的可能性拒之门外了。无限可能性的特点之一,是无限的相互关联。当你心里总想着某一件事情时,你的意图就被锁进了一个僵化刻板的思想框框里,从而失去这个领域所固有的流动性,创造性和自发性。当代画家为了保住作品的某种样式,几十年一成不变,其结果自然是陈腐而僵化。
超然与以意图和愿望确立目标并不抵触。你仍然有往某个方向走的意图,你仍然有一个远程的目标。只是,在走或做的过程中,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不很刻意,这样在走或做的过程中有着无限的可能性。把不确定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后,如果你发现了一个更高的理想或者某个更令人喜悦的契机,你或许就不那么执着,会随时调整你的状态或方向。同时,当你遇到问题时,就不太会还像原来那样强行解决了,这便可能时刻有各种各样的新机会出现。你就打开了通向各种可能的渠道,从而让那份神秘、喜悦和奇遇出现。
徐悲鸿 双马
艺术创作是一种奉献。你独特的灵性,你表现灵性的独特方式,以及你对艺术美的直觉,都是因为你是为了发现艺术与创造艺术。而不是“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这个问题是内心与名利的对话。是当代画家普遍看重的东西,也是当代画家普遍江郎才尽的根源。而为了发现艺术与创造艺术则是内心与精神的对话,精神属于你的意识领域,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到你的灵性。由“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变成“为了发现艺术与创造艺术”,仅仅就是你内心对话的这么一个改变,你就自动超越了名利而进入了你的精神领域。
那么,怎么才能最好地发现艺术与创造艺术?发现你的灵性,找出你的独特天赋,用它来发现艺术与创造艺术。当你的创造性表现与你的艺术追求相一致时,你的艺术创作就会自发地,由隐而显地,由精神世界向艺术世界滚滚流淌。你就会感受到你的人生就是灵性的一种奇迹般的表现。你将会体会到喜悦和成功的真正含义,是你自己精神的极乐与欢喜。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那些灵性修养较高的人,往往展现出更出色的认知能力、创新思维、记忆力和决策判断。灵性提升能让你面对繁杂的现实,保持冷静,全神贯注,避免被杂念所干扰。同时,也能激发起你的自信。你尽可以放心,只要季节到了,你的梦想一定会开花。
当代国画 常年作品征稿
1、投稿内容:
网址:当代画家为什么会江郎才尽 http://c.mxgxt.com/news/view/762721
相关内容
“才尽”的江郎:有没有一种可能,其实我是故意的……音乐人“改行”办网站 不务正业还是江郎才尽?
倪匡江郎才尽卫斯理退出江湖 对周慧敏赞不绝口
张艺谋江郎才尽?新晋谋女郎遭质疑,观众批评作品缺灵魂!
当代画家成名之后,为何越画越差?
名人八字命理解析:华晨宇江郎才尽了?
“条子”韩兆江郎才尽?直播要礼物无人理,“及时雨”突然降临
阿郎为什么会出轨或者阿郎出轨了吗?【阿郎的故事吧】
北宋画家李成为什么爱画寒林?
余华《第七天》被批是新闻串串烧 评论家叹江郎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