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网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明星梦
在最近和一位营销朋友聊到直播平台以及网红的时候,我们讨论到了“平台重要还是明星”重要的话题,当时的起因是讨论“既然网红那么受关注,为什么他们还要接受和平台分成?为什么这些够级别的网红们不自己联合起来做一个能够不被‘剥削’的平台呢?”
有点类似于“是英雄造就时势,还是时势造就英雄”的话题,到底是直播平台成就了网红,还是网红让直播平台有了方向呢?如果说平台重要,那么在平台之前就有网红的现象怎么解释?如果说网红重要,那么哪个网红能够离开直播平台而以网红的形式生存呢?
我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还曾经在路边见过“打把势卖艺的”,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我还清楚的记得当时的表演者之一叫“小六子”,因为他的一句:“先由我小六子给诸位练一套六合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的记忆中,当时围观的人给钱的虽然不多,但是也有一些人投下了硬币。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卖艺的群体只有在庙会的时候才能看到了,而再到今天,卖艺的人发现了能够让更多的观众看到自己“表演”的渠道——网络。
网红的出现未必依赖于直播平台,但肯定是依赖于网络的,否则就不会叫网红而叫别的什么红了——其实也未必叫什么红,以前的名字是叫什么什么“星”的,唱歌好的的叫歌星;拍戏好的叫影星;踢球好的叫球星;相声小品演的好的叫笑星……。
网红在我看来其实也是明星的一种,就像球星和笑星各自有着专属的业务领域一样,网红的差异化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的主战场在“网络”。正因为网络是现在全民应用的工具,所以网红也就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焦点。
在我的记忆中,90年前后“音乐人”的概念火了起来,那个时候坊间多了很多和音乐有关的公司,也有大量的年轻人做起了歌星梦,但是,直到“超女”的时代,从“平民”到“歌星”的故事才有了新的篇章,这也导致了唱歌比赛借助电视媒介传播的火爆。在这两个时间段里,音乐没有变化,人们对于音乐的喜爱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如何把音乐和最主流的媒体发布形式结合起来。网红难道不是这样吗?
我相信很多人在劝诫别人的时候都会说“不要做白日梦”,但是实际上在每个人心里都有着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网红概念的出现又给了人们很大的心理预期,让人们认为自己有机会成为本来不可能成为的明星。
从最底层的基础来说,互联网确实给了人们一个看似公平的环境,这种公平在理论上是绝对成立的——你发布在网络上的内容确实有可能被所有人看到——但也仅仅是可能而已。我不是一个阴谋论者,所以在没有证据的时候,我绝对不会认为每一个网红都是包装炒作的结果,但是我相信金字塔原理——当基数达到足够大的时候,处在最顶端的一定高光人群——当网民的数量足够大,当试图成为网红的人足够多,那么总有一些人会相对别人更受关注一点,这些人就会成为后来的网红。
所以,从个人角度而言,我认为网红的重要性是及不上平台的,即便某平台最红的网红离开了,那么这个平台也会由于用户的关注而产生新的网红,而网红如果去了别的平台,则需要重新积累粉丝并和既有的网红进行斗争,这肯定是有损耗的。
说到这里,我又想到了一个问题:网红到底算不算明星呢?比如现在正当红的吴亦凡、鹿晗,我认为他们算是明星的,我也相信无论他们在什么样的网络平台发布内容都会引起绝对的关注量。写博客博客会红,做直播直播会火……,如果他们的明星效应可以不依赖于平台而存在的话,那么那些日进斗金的网红们能做到吗?
虽然随着信息的发达,人们的关注点越来越分散,但除了政治与体育之外,娱乐圈也依旧是永恒不变的热点话题,我不知道是不是人们都有这样一个心理:不能成为明星,只好关注明星;不能通过做明星赚钱,就把钱打赏给我关注的明星……
无论怎么说,电商和网红是我认为互联网浪潮下最适合新时代、新媒体、新理念的存在,希望能通过学习、了解、分析这些现象,让我能够看到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网址:换个角度看网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明星梦 http://c.mxgxt.com/news/view/763255
相关内容
“遭遇换角”的6个明星,原因一个比一个离谱,有多人存在耍大牌杨幂的三种造型,每一个角度看都超有范儿
中国每100个人就有3个人看过她的演出 著名导演王潮歌: 从公司经营角度来说,我不对价不交换
沈梦辰和女网红合影差距明显,脐钉很有个性,齐思钧他拍角度很帅
易梦玲,第一个比美没输明星的网红
每一个角度我都不会放过
“一眼万年”的女明星,个个美到窒息,有的人靠一个角色火一辈子
每个人都有的婚纱梦 女明星穿婚纱的时刻 哪一瞬间让你心动了
换个角度,爱从未如此简单!
你知道吗?每个WWE明星心中都住着一个“漫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