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脱但非超人,汉学家艾朗诺眼中的“多面苏东坡”

发布时间:2025-04-04 13:37

被美国学界熟知的苏轼英译作品,仅有一些中国学者有限的翻译以及一本美国汉学家华兹生选译的薄薄小册子《苏轼诗选》,这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系教授艾朗诺看来“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宋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知名汉学家,艾朗诺这几年正在编译中英双语版苏轼选集,计划四册。“当下译成英语的东坡作品非常少,这很可惜。苏东坡的作品若能被好好翻译介绍,相信会被很多英语读者‘立刻爱上’。他既有思想又颇具幽默感,是很容易让人与他共情的。”

近日在复旦大学的讲座中,艾朗诺频频真诚起身同师生交流。不做当下流行的东坡诗词选集,艾朗诺要做的是跟着东坡的步伐,以不同文体还原其“多才多华”的成就以及充满意趣的“生活痕迹”。在他看来,“尽可能地还原”对于理解苏轼及其作品十分重要,“如果不充分关注苏东坡文学创作中的转变,就无法公正地看待他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及其不安分的文学创造力”。

细密地编年,真实地还原

市面上有很多苏东坡选集,显示出现代人对其诗词的偏爱。但艾朗诺不满足于此,尤其是作为苏东坡研究者与海外绍介者,他认为需要看到东坡在诗、词、杂记、奏议、题跋、尺牍等不同文体间“自由穿梭”的过程,以还原他在生活实践中的写作事实。“苏东坡当时是分门别类去写作的吗?当然不是。若是选集中只强调诗词与少量散文,便不再有他写给朝廷的一大堆奏议文章,没有给朋友的私人信件,更没有关于日常生活的大量随笔,苏东坡作为官员、作家及其他身份的生活痕迹就消失了,他的生活也被‘制造’得完全充满诗意色彩。”

艾朗诺在复旦大学中文系的讲座现场,吸引很多学生前来。

艾朗诺眼中的苏东坡是“不安分的”。“他喜欢用不同文体写作相同事件,但写出来的内容有时很不一样。你会发现他就是这样的,是不安分的,一件事情若是吸引他的兴趣,他就不会轻易放下,从不同的角度一直写下去。”在艾朗诺编译的选集目录里,他按照年表编排作品,不单独为文体分类,这样读者得以在苏东坡作品间的“互文”中获得更多。

1091年末至次年年初,苏东坡曾在颍州当了半年太守,此地先后经历旱灾与雨雪灾害。据艾朗诺统计,苏东坡为此写了不同文体的作品至少15篇。从向张龙公神祠祈雨的《祷雨帖》,到与客会饮所作的诸多诗歌,再到因雨雪过多而祷晴的《送张龙公祝文》,多篇诗文勾勒出更加丰富的故事。艾朗诺认为,“对雨雪的态度前后有异,但其民生态度不变。试想,如果只读到某一首赞美雨水的诗歌却没有关注同题材的其他作品,我们对这些诗歌的理解与欣赏就十分有限。”

东坡还是东坡,幽默超脱但不是超人

苏轼落笔勤快,创造力旺盛,加之成名早、名气大,其留存下的作品数量丰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尚君感叹,“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惊人的意外”。因此,将他的作品放在一起对读,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细节,更会还原出一个更加真实的苏东坡。

一封给部下的短尺牍,一封细述民情的长书信,长短之间既有危机中的幽默感,更有细节中的正义心,可以看到苏轼“全面到难以想象的程度”。在处理颍州灾害时,部下赵令畤奔波而抱病在家,苏轼给他写了封短信,既表关心又多有诙谐之辞,并送去两壶好酒慰藉。艾朗诺感慨,“东坡还是东坡,尽管面临危机仍保持幽默感,其中还有他个人的谦逊与对部下的爱护。”而在被贬惠州时,苏轼与地方官程正辅书信交往70余封,聊造桥、减税、重建灾后村庄以及改善饮用水供应,艾朗诺举例《与程正辅七十一首》之三十,“这封信很长,几千字。苏轼为如何安置军营士兵而避免军民冲突,一条一条给出观察与建议,我相信读者们会惊讶其详细程度。”

豪放、超脱,俨然已成苏轼的现代形象。“很多人经常以为苏轼没有悲哀,他面对不公的待遇同样会愤懑,只不过他表达得不多。”有人好奇,东坡一生最大的烦恼、焦虑或沮丧是什么?艾朗诺认为,一个可能的答案,是他在朝为官的生涯中缺乏成就,他曾作词回忆年轻气盛时“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的气魄,而当下心中又是无法实现雄心壮志的挫折感。

网址:超脱但非超人,汉学家艾朗诺眼中的“多面苏东坡” http://c.mxgxt.com/news/view/765152

相关内容

书展荐书|比林语堂版更权威 看美国汉学家艾朗诺笔下的苏东坡人生
人生高标:狂、旷、谐、适——读王水照《苏东坡传》| 徐景洲
孤星之旅:苏东坡传
遇见黄州,无处不“东坡”丨封面策划②
苏东坡夜游遇怪事,以为是江神,学者:苏东坡读书还是少
苏炳添到底是不是苏东坡后人?
苏东坡的最后一年
《诗意中国》第三季 如何评价“人人都爱苏东坡”
苏东坡与佛印之间的趣事,因为有彼此,此生无憾事
苏东坡大笔一挥赠和尚一首诗,却用到了“一丝不挂”,究竟何意?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