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代人的老师和精神领袖| 崔永元(节目主持人)
顾炳鑫先生在我们喜欢连环画的这个人群里,他绝对是大名鼎鼎。
2000年的时候,去哈尔滨参加连环画博览会,我没有想到会见到他。当时我是做电视节目的,认识我的人比较多,所以我在会场的时候,前面有人,后面也有人,好多人在追着我,围着我要签名。我就整个在一个被捧起来的状态里,头脑发晕的状态里,成为“大腕”的那个状态里。到饭店去吃饭,一进去,他们就跟我说:“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个是顾炳鑫先生。”我当时脑袋就嗡的一下,然后就没法儿形容当时的心情了,甚至那个一瞬间,他画过什么,我一本都想不起来,就像电击一样,就是这种感觉。
我就坐在顾炳鑫先生旁边,老想跟他说几句话,老想问问他那些作品是怎么创作出来的。但是,在整个儿吃饭的差不多两个小时里,我记得自己基本上都处在诚惶诚恐的那么一个状态。现在可能大家会觉得小人书连环画过时了,没用了啊。我们有时候也会这样想。但是只有在那个瞬间,你才会想起来,像顾先生那一代创作的那些连环画作品,跟我们这个年龄的人的精神世界的构筑有多么紧密。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坏蛋都是从他们那个作品里看到的,我们半辈子都会认为他们坏:我们看到的那些英雄和领袖,也是在他们作品里看到的,我们也半辈子都会觉得他们神圣和伟大。他们确实引领了我们这群人,为我们塑造了“50后”“60后”的精神世界,因为我觉得我们对他们是非常崇拜的。
那天忘了是谁给我讲了顾先生的故事,说当时正在放《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一九一八》电影,然后这个创作连环画的任务交给了他。那时不像现在有DVD和电脑,可以停下来一个画面,然后你来看每个人什么样,那时候没有,他们连摇电影胶片的可能性都不存在。所以,当时在“干校”周围哪个地方放《列宁在十月》或者《列宁在一九一八》,顾先生他们就去看,就一遍一遍地看,不管这个放映的地方有多远,他们都去看,是要把这一幅一幅的画面记在脑子里,再画成连环画。
后来这个画家跟我介绍说,有一天他看顾先生在那儿画《列宁在十月》画稿,只见他左手拿个放大镜,右手拿一支笔,就在那儿一点一点描绘如黄豆大小的那个人像,列宁、斯大林、捷尔任斯基、托洛斯基等。因为那个画面很小,所以眼睛也好、眉毛也好,就是一小点,几乎没有画的可能性。顾先生就拿个放大镜一点一点地描绘。这个画家觉得很可笑,就说,你这个活很辛苦啊。顾先生说,还很危险!你画列宁这一笔点上去,如果不像或者丑化了,问题就很大了。
所以我总在想,他们没赶上好时候,他们的本领达到顶峰时候,国家的文艺政策、宣传政策非常禁锢,他们就没有什么施展自己本领的平台。等到有这个机会了啊,这个连环画儿呢又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了,都被电影、电视、电脑等那些东西占领了。但是我觉得,像顾先生他们这一代画家确实是值得骄傲的。
2016年,崔永元、赵刚拜访顾子易家观看顾炳鑫原稿
如果你带着你的这个小摄影机去采访,你可能会在全中国见到几千万像我这样的人。不管他们现在做什么工作,不管他们现在混得怎么样,他们精神世界的这种建筑,都跟顾炳鑫先生、贺友直先生、韩敏先生、戴敦邦先生他们当时艰苦的创作有关系。
所以他们应该特别欣慰,就是他们用自己的画笔,用那么小的篇幅中施展才华。我觉得这群人现在在社会上还说得过去,他们有理想,有信仰,有担当,有责任,从不退缩,所以他们既是连环画家,也是我们这代人的老师,甚至是精神领袖,我们会永远想着他。
2013年采访整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