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王”王忠心:只有初中学历,却在退役后被返聘到军事学院教课

2004年,在实弹发射间,火箭军某旅正下达“弹体通电”口令,却在按下通电按钮时,地面测试设备突然跳闸,惊得所有“啊”的一声……
面对出现的故障,只有一个人十分冷静,开始调动起以往所有实操记忆,来判断故障点位。
此人正是撂下过狠话,“在导弹测控技术上,我要说了算”的“兵王”——王忠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曾在年度检查时,当着所有旅领导的面,公然说:“报告,程序超前,请重新下达口令”。
指挥员停顿片刻后,果真重新下达正确口令,这才没造成元器件损坏,乃至装备事故。
惊出一身冷汗的旅长、政委,直夸:“这个士官要留下!”
而不负众望的王忠心,这一次又让基地领导和工厂专家另眼相看了。
3个月前,旅里接到任务,要延寿整修某型战略导弹,立即组织操作号手配属,生产厂家技术人员主攻,经过夜以继日地整弹拆解、技术改造和单元测试,重新组装完弹体,就等综合测试了。
岂料,在综合测试中卡壳了,因地面设备跳闸,进入自动保护程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顿时,在场的机关领导及所有操作骨干,心里都咯噔一下,通不过测控“体检”,就意味着有潜在故障,也就说明延寿失败了,整修计划也会泡汤。
产家技术人员更是心急如焚,为了查出故障所在,他们带上操作骨干,排查了三天三夜,却一无所获。
一听到此消息,参与此型导 弹研发总师连夜飞过来,经过几天测试会诊,还是无法确定故障点位。
但其实,人生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王忠心就是那个旁观者,他一直跟在技术人员后面,全程记录了拆分流程、核心元器件构造以及技术改造的关键数据。故障一出,他就结合自身实践及记录,推断:弹体正常,是电缆连接环节出了问题。
但他却在纠结要不要报告,毕竟自己不是专家。可看着专家废寝忘食、上级领导焦急万分,王忠心还是鼓足勇气,向旅装备部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长让他快说说理由,王忠心镇定地分析道:“单元测试一直很正常,说明弹体没问题;反复排查过地面测试装备,也没故障,那就只剩电缆连接了。虽然连接电缆很简单,但人为误操作可能占6成……”
盯着振振有词的王忠心,部长若有所思后,立即向基地领导和专家报告。听了王忠心的分析,经过简短沟通后,专家们果断拍板:排故由弹体转向电缆连接。
又是一晚未眠,在数千电缆插头中,专家们终于找到了故障点,原来是插反了2个外形相同的电缆插头。
所有人都震惊了,都不相信竟是这种低级错误,差点断送这么重要的延寿整修任务。
更让人惊奇的是能发现此问题的人,就连厂家总师也对王忠心竖起了大拇指,说:“排除故障,得有非常丰富的实操经验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啊,王忠心之所有着远非常人能及的实战经验,主要是因为他日复一日地钻研,付出的努力远超常人。
要知道,刚入伍时,这个18岁的初中毕业生,面对电路图与实操“两座大山”,也是一脸懵。
可他从不气馁,为了打好基础,在训练之余,几乎翻烂了《电子线路》、《模拟电路》等20多本教材。对于像迷宫一样十几米长的电路图,王忠心竟用上了“庖丁解牛法”,将电路图拆解成一小块,再将小图拼成大图,反反复复拼记。
后来,这成了士兵们学习的范本,他也如愿考进了原二炮士官学校。为了成为技术尖兵,他像海绵一样不断吸取知识,丝毫不敢懈怠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业后,王忠心被分到导 弹测控岗位,常常猫在测试操作间钻研。
十年如一日,他练就了10分钟内,就能无误对接数百个电缆插头的绝活。更是在高精度与强度训练下,他对多型导 弹了如指掌,当上了测控指挥长,逐渐成为发射场上的“定海神针”,才敢下这样的判断。
但尽管他拥有一身专家级导弹测控技术,也不得不期满退伍。
幸运的是,才退役88天,部队又急召他归队,晋升他为四级士官,并让他去军事学院教一群比自己学历高的士兵。
2009年,部队重设军士长军衔,王忠心被升为壹级军士长,又干了11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2020年,这位34年间精通19个导 弹测控岗位,实操1500余次,成功排除技术故障130多起,从未下错一个口令、按错一个按钮、连错一根电缆、报错一个信号、记错一个数据的“兵王”王忠心,才光荣退役。
这就是我们传奇的“兵王”,虽然起点低,但他坚信并践行一个道理:简单的事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用心做,你就是赢家。
也正如王忠心一直强调的那样:“我也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我的精神内核就是一直坚持与坚守。”
作者:吃鱼的老龙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