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动物在中国·第二季】猿啼

发布时间:2025-04-05 20:07

    今年,第二季《神奇动物在中国》回归,杭州动物园将为大家解锁8种动物,探寻它们的来历、有趣的生活习惯,甚至人文故事,告诉大家它们身上不为人知的知识点。

    新一季的第一讲,主讲人汪丽芬给大家介绍的神奇动物主人公,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动物——。11月19日,一起来看看长臂猿的故事吧~


    在动物园里,猴子是大明星,和看熊猫、看大老虎一样,猴山是孩子们必须打卡的区域。但很少有家长会专门说,我们去动物园看“猿”吧。

    猿和猴有什么区别?

    当我们说起猿时,你是否第一时间会想起猴?其实,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类动物。猿和猴的区别非常多,专家可以一口气讲出十多种,但是对于外行,最简单的判断方式是看尾巴——猿,没有尾巴;长尾巴的是猴子。

    猿,和猩猩、黑猩猩以及大猩猩一起组成类人猿,是和人类亲缘关系很近的灵长类动物。长臂猿,是分布在我国的唯一类人猿

    猿声哀哀,响彻诗文

    假如让小朋友们背诵带有“猿”的诗词,“两岸猿声啼不住”是必定会出现的,再大点的孩子,可以背律诗了,杜甫《登高》的第一句就是“风急天高猿啸哀”。

    在网上搜索带有“猿”字的诗句,跳出3843条,大部分意指“猿声”,猿声悲啼是一个很经典的表达游子思念故乡的文学意象。为什么在文学作品里多出现的是“猿的啼叫声”,而不是它们敏捷的动作,或者在丛林间穿梭的身影?这不是文学家凭空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和长臂猿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

    第一,当然是因为猿的啼叫声确实非常有特色。猿都是歌唱家,野外的猿会清晨啼叫一阵,中午或黄昏再啼叫一次。写狄仁杰探案集的荷兰作家高罗佩,曾经专门写过一本《长臂猿考》,其中有一段很详细地描写了长臂猿的啼叫声。


    第二,因为猿是树栖动物,喜欢生活在树林的最高层,很少下地活动,你看得到树叶在动,听得到猿的叫声,但很难看到它们的身影。在对猿不太了解的古代,人们给只闻猿声不见踪影想象了一个理由——书里记载猿是不能下地的,从树上下来接触地面就会腹泻而亡。正是因为猿的这个特性,中国古代很多志怪小说里记载的猿类妖怪,都是知识丰富、气质高洁的隐士。

    这里还有一只变色猿?

    猿的神秘,不仅来自它们只闻声不见踪的行为模式,也因为它们成长过程中毛色的变化,以及“雌雄难辨”的第二性征。


    出生的幼仔无论雄雌,全身都覆着黄色柔软的毛。快到1周岁时,毛色开始慢慢变化,黑色的毛慢慢长出,黄色中掺杂着黑色,无论雌雄都一样。再长大约半岁,黄色的毛就会全部变成黑色。但是等到成年时,雄性一直保持黑色,雌猿则会再经历一次“变色”,又变回黄色。如果你看到黄色的猿抱着一只黑色的猿,不是说这个幼猿长得像爸爸,而是它的性别还没有“显示”在毛发上。

    更特别的是,未成年的长臂猿,真的应了一句诗“安能辨我是雄雌”。即使近距离的观察,会很惊讶地发现所有长臂猿都有“阴茎”,这在灵长类动物中也很奇特。经验丰富的饲养员,会凭借猿是否有睾丸来判断雌雄。但这也不是100%正确的,因为在饲养过程中,饲养员发现了长臂猿也有类似人类男性的隐睾情况

    这样雌雄难测的猿,在古人心中是会“变性”的,部分古人觉得猿出生都是雄性,黑色,但是一部分长大后变成黄色,阴茎和睾丸会退化,然后变成雌性。

    成了精的“猿”,浙江就有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猿善变又神秘,在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里,猿类精怪很多,有好有坏,有好武的,或善剑或善射;有好文的,可以与有学问的有缘人高谈阔论。

    和杭州有关的“猿”传奇,发生吴越争霸时期。除了西施,当时还有很有名的女剑客“越女”,这是金庸小说《越女剑》女主的原型。她剑术非常有名,越王勾践专门派了使者聘请她当教头练兵,在上任的途中,她遇到了一位来挑战的老人,自称“袁公”,两个人在竹林里切磋一番,越女最终胜了一招,“袁公”就变成了一只大白猿,跑掉了。

    古人到底有多推崇猿?

    猿这样高频率地出现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古人到底有多推崇猿?

    在古代,猿是与鹤齐名的。仙鹤作为长寿的象征,地位不言而喻。而猿也是长寿的象征,比如《太平御览》里曾写道:猿能活到1000岁,变成老人。猿寿五百岁则变为玃(读jué),玃寿千岁则变为老人。

    还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来自周穆王,他说,“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这个比喻是以长臂猿、仙鹤来形容君子,猿的排名还在鹤之前。

    弹琴的指法,也有以猿、鹤命名的,分别是号猿升木势、风惊鹤舞势。就连形容哀伤的“猿悲鹤怨”、“鹤唳猿声”,它们也要在一起。形容隐士复出,愧违初志,还有个典故“猿鹤羞”。

    柳宗元的散文《憎王孙文》,就对小猿极尽赞美,他形容猿“德、静、孝、慈”,是有操守的君子。

    君子猿,不是浪得虚名

    说长臂猿是君子,绝对不是浪得虚名。

    首先,长臂猿的家庭结构很稳固,它们是一夫一妻制度,一次只生一个孩子,而且小长臂猿要有两年的幼仔期。猿的家庭,跟人类很像,一个群体内一般有一对父母、年轻的子女和幼仔,一般最多6个,不会接受外来的个体,孩子长大了也必须离开父母。


    其次,猿挑配偶是要看“缘分”,不是性别不同就可以。杭州动物园曾将一只雌性长臂猿送去温州动物园,试图让它“二婚”,以繁殖后代。但它在温州动物园的三四年里,对雄性长臂猿连抓带咬,和敌人一样,最后只能独自回到了杭州。

    当然,例外也是存在的。同样在杭州动物园,同时饲养了3只白颊长臂猿,一对成年,还有一只未成年雌性(毛色未发生变化),“原配”的这对白颊长臂猿生活和睦,并已经养育一个“女儿”。但是同笼未成年雌猿慢慢长大了,毛色开始变黄,雄性白颊长臂猿就移情别恋了,孤立原配,开始了另一段感情生活,至今已生育了5胎。

    第三,猿就连吃东西的样子也很“斯文”。因为猿没有颊囊,吃起东西来慢条斯理的,吃水果的时候,会用牙齿剥掉果皮,也会去除果核。而猴子是有颊囊的,所以吃起东西来两腮鼓鼓囊囊的。

    为什么有这么高地位的猿现在被提及得越来越少

    曾经猿在我国是广泛分布的,《长臂猿考》中就记载:猿类的栖息地曾经覆盖我国疆域的四分之三,就连靠近东北的地区都能找到猿的身影。浙江也是有“猿”的。唐代写《游子吟》的孟郊,就提到了浙江的猿,“山兽护方丈,山猿捧袈裟”出自《送超上人归天台》;“风猿虚空飞,月狖叫啸酸”出自《送无怀道士游富春山水》,杭州就有猿呀。

    但是现在,我国只有海南和云南还有猿的栖息地。

    目前已被命名的20种长臂猿中,有6种分布在中国。根据2017年的资料显示:6种长臂猿的总数不超过1500只,其中4种已被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度濒危。而白颊长臂猿、白掌长臂猿在我国的野外种群已基本消失。

    一夫一妻制,漫长的幼儿期,都是不利于种族繁衍的。在野外,长臂猿是一种很脆弱的动物。

    杭州动物园里有三个种群的白颊长臂猿

    杭州动物园现在饲养的是白颊长臂猿3群,共有11只,元公群4只,大子群4只(其中一只去合作繁殖了),命大群3只,5个笼舍供其饲养,2个笼舍起到了隔离作用。能展示给游客的是大子群。

    别笑,“元公”、“大子”、“命大”,白颊长臂猿的名字这么“土”,其实土才好养活,这都是饲养员们的期望。


    白颊长臂猿最大的特色就是两颊呈白色,看起来好像长了大胡子一样,黑色的雄性明显一点,黄色的雌性也有。

    在杭州,冬天天冷的时候,需要给它们用油汀和红外灯取暖。夏天也要降温,在笼舍里安装喷淋、风扇。

    平时它们会吃玉米、馒头、窝窝头,按照季节不同,饲养员会配不同的水果给它们,它们甚至能啃甘蔗,但最爱吃的是葡萄、香蕉、红枣,偏甜一点。为什么说这三样东西是杭州动物园白颊长臂猿的最爱?因为最先吃完,没见剩下来过。

    猿群也是有“等级”意识的,爸爸要优先挑选好吃的,爸爸吃的时候,懵懂的幼猿会凑上去,但已经懂事的幼猿是不会凑上去的。

    如果运气好,还能听到大合唱一样的猿的啼叫声。

    休息天,带着小朋友一起来动物园看长臂猿吧~告诉他,关于长臂猿长长的历史,关于它们现在的野外现状,还有感谢动物园的长臂猿,让大家能看到这些曾在诗词小说里出现的动物,记得从身边点滴做起,保护自然,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网址:【神奇动物在中国·第二季】猿啼 http://c.mxgxt.com/news/view/771175

相关内容

李白名句“两岸猿声啼不住”有错?学者建议改一字,看看有道理吗
《明星大侦探》第二季04案:博物馆奇妙夜
奇遇人生第二季
猿猴兽
鲁豫的礼物第二季
猴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的寓意
博物馆里 中秋寻“月”
神探夏洛克第二季
中餐厅第二季
人猿星球系列是怎么回事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