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个问题,我也有些忐忑,不知道能不能通过审核。
其实把“饭圈”与文化挂上钩是有点给文化抹黑的意思,因为“饭圈”就是常说的“粉丝”群体,而“粉丝”则更像是被洗了脑的“水军”,他们已不需要像水军一样需要花钱买。只要自己需要,便能偏执而无原则为偶像们做任何的事,所以似乎也谈不上什么文化了。
起初明星们要保持热度便需要不断制造话题来吸引关注,但那时候还需要保持自己体面的形象,免得令观众反感,倘若不慎有点负面消息,还得雇佣水军来洗地。但曾经几何,明星们的粉丝便已开始自发的为自己的偶像出头,更有甚者明星之间的鸡毛蒜皮能引发粉丝之间的互撕,“饭圈”也就发展出了流氓文化。
人心可用,大约是“饭圈”最初的认识基础,影视综艺从开始的明星艺人到公众人物,从组建后援团,策划如何保证支持率,到必然发展出的粉丝团,只不过,在粉丝利用上却走了歪路,不是正面引导,而是唯偶像是从的洗脑。互联网的流量作用引发了互联网经济,流量越大,产生的经济效益越高,不论是广告宣传还带货,跟粉丝量的大小有绝对的关系。“饭圈文化”的发展便是由利益在背后的驱动。
由此出现了流量明星,无所谓演技,无所谓唱功,也无所谓敬业精神,只需要能迎合粉丝的畸形审美要求即可,而粉丝们的审美也早已融入了“哈日”“哈韩”带出来的“娘炮文化”,伪娘形象就成了对明星审美的终极标准。
畸形的审美培养了畸形的“饭圈”,畸形的审美又推动了新的娘炮文化,当尚武的硬汉风格被娘炮文化取代的时候,就必然会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这是在摧毁我们的传统文化,损毁我们的传统观念,动摇我们未来的基础。
而“饭圈文化”所聚合出来的流量明星,又严重影响了文化的健康发展,优秀的影视作品从何而来?优秀的文化作品从何而来?当急功近利的炒作能够取代作品质量的时候,谁还会潜心静气搞创作?谁还会实实在在的去提高演技?
流量明星,正如田里的杂草,夺走了庄稼成长的养分,然而长得再高也终究是棵杂草,所以“饭圈文化”成了淘汰优秀文化的筛子,焉能令由其继续疯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