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的精髓体现在哪?有“明天”和“明年”,为何没有“明月”?
古人文字竖写,哪存在两个月并排?应该是明字表示时间顺序的含义出现得很晚,在此之前,明月早就已经固定搭配了。有表征时间的明年明日明天而没有明月,而用下月,后一个月来表述。这都是汉语约定俗成的传承。纠其原因,恐怕是与表征月亮的明月有关,代表月亮的明月与代表年月的明月容易混淆。而代表月亮的明月出现的早,代表年月的明月就不用了。这样流传下来,明月就只剩下表征月亮了。
英语只能在地球上用,汉语适合在太空用,太空中发现如何未知事物,汉语只需起个名,英语要发明一个新单词,新读法。如果是1000万个英语新单词,那学英语的这一辈子就背单词吧。明天,明年在古汉语中应该出现的很晚,因为韩语的汉字词应是古汉语,韩语明天,明年叫做来日,来年。所谓明月,我们汉语叫下月,次月,韩语也叫做下月次月(发音为他西月)。由此看来,明天,明年很可能不是古汉语。
看一下名字结构。日升月落一个轮回为明,一天的小轮回中,既能看到日也要看到月,然后才能进入第二天,故为明。一年的大轮回中,春夏秋冬四季皆过,日月进入一个新的交替,也可称其为明。但是,月只是按照从弦月到满月来计时的一个过程,并未涵盖日进入定量。所以不论明月。同样,时辰是一个更小更敏感的时间计量。日月更是无法参与,所以也没有明时这个概念。
为什么人们常用“明年”、“明天”表示时间,却不能用“明月”来表示时间概念?因为“年”和“天”仅仅表示时间,而“月”不仅表示时间,同时还是名词,即“月亮”。所以,人们约定俗成,只拿“明月”作为名词使用,而不能表示时间概念。否则,就会造成概念混乱,令人无所适从。懂汉语的自然明,只认识汉字的啥也不明白,这就是汉语的精髓!不要以为认识了几个汉字就知道了以汉语为载体的中华文明,只有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才敢说知道汉字的妙处!
明日歌什么时候出现的?明朝,起码明朝就有明日的说法。李白诗: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那唐朝就有明朝的说法。所以明年明日的说法应该不是出现很晚。明字在甲骨文中,日不是太阳,是窗户,囧样的,月光透过窗户,有照的意思。后面引申出丰富的含义,其中明年明日中明字意为下一个。古时表示下一个的字还有来、次,如来年、来日、次年、次日、次月等。为什么不用明月表示下个月?我觉得是因为明月明确表示了天上的月亮,为了不混淆,时间历法上的月就不用明来表示了。
因为明天明年这个词组出现得很晚,在此之前,我们习惯于用来年次年来月次月来日次日来表达,而明月,是有其专门的意思的。后来有了明天明年的表意,但明月因为有它特别的表意,所以没有被通用到下个月的表达上去。明天和明年都是因为第二天和第二年都要经过一个黑夜。今天晚上是黑夜,等天明了就是明天。而明年是因为有除夕这个黑夜,过了除夕,天明就是明年了。而月却是以数天数计算的,并没有固定的那个黑夜之后才是第二个月,所以不能叫明月。
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古时就是一个白天黑夜,故可称明天。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古时是春夏秋冬四季,故可称明年。而月与月之间没什么特别的循环关系,故没有明月之说。这是根本!有明天、明年而没有明月并不在于文字的博大精深。
网址:中文的精髓体现在哪?有“明天”和“明年”,为何没有“明月”? http://c.mxgxt.com/news/view/782635
相关内容
中文的精髓体现在哪?有“明天”和“明年”,为何没有“明月”?中文的博大精深体现在哪?为什么有“明天”和“明年”,而没有“明月”呢?
中国茶道中的“和”,是其茶文化的精髓
哪些明星到现在没有买房 哪些明星没有房子
“长江好书”在武汉发布 展现长江文化精髓
传播历史文化名人事迹 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5个版本的“武则天”,只有她演出了精髓,其余的只是模仿!
王阳明心学精髓:如何去私欲,恢复本性
中国水瓶座的明星有哪些明星,天秤座的明星有哪些
王阳明的心学精髓,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