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那么慌,剪破四月的时光……——专访张国荣前经纪人陈淑芬
2013-03-31 18:00 作者:翟翊来源:三联生活周刊张国荣自小和家人疏离,他初入娱乐圈不久,就遇到了大他几岁的陈淑芬。此后的20年,陈淑芬既是陪伴他风风雨雨的经纪人,又是朋友、家人,直到2003年4月1日,她在现场目睹了他的死亡。张国荣至今仍是这个曾带出梅艳芳、张学友等一连串香港明星的“金牌经纪人”的隐痛。“如果你有一段美好且伤感的回忆,你愿意放在心里,还是拿出来和人分享呢?”
张国荣和前经纪人陈淑芬
三联生活周刊:你是什么时候认识张国荣的?
陈淑芬:我第一次见到他是1981年,地点在尖东香满楼,我一进去就看见他在外间大厅和人吃饭。我对他在丽的电视歌唱比赛上的表演还记忆犹新,当时他穿着一双红色的高靴子,唱《American Pie》,非常靓仔,而且歌唱得青春气息逼人。当晚琴姐(李香琴,TVB台柱)请吃饭,我便问琴姐,可否介绍张国荣给我认识。那晚谈得非常愉快,知道他已与宝丽多完约,现在是自由身。
三联生活周刊:那时候就决定和他签约了吗?
陈淑芬:是呀,我记得一见面就和他开门见山地说:“华星开了一个唱片部,我需要签一些歌手,你有没有兴趣加入?”他几乎不假思索地说:“有兴趣,很有兴趣。”当时华星唱片部刚成立,一个艺人都没有,我需要签一些歌手。而华星在本地做过很多演出,名气很大,又是当时唯一一个会举办流行歌曲演出的机构,对歌手也很有吸引力。张国荣原来签得是宝丽多,出了一张唱片后,合约满了,宝丽多好像也没有意思跟他续约,他跟他之前的经纪人在钱方面出了一些问题,两人也分手了。我这时候给了他一个唱片约,张国荣就成了我第一个签约的歌手。我们的合作应该是天意——一切水到渠成,没有任何阻碍。
三联生活周刊:华星时代,张国荣在同期艺人中的特质是什么?你怎么看他的家庭背景对他个性气质的影响?
陈淑芬:他的特点就是他的青春气息,以及特有的不羁气质。他家是大家庭,兄弟姐妹很多。他爸爸妈妈很少和他在一起,他很小就去英国念书,没有得到太多家庭的温暖。他这个人很整齐,很爱干净。我不太好讲人家的家庭,但是我想说,张国荣的独立个性来自特殊的家庭环境,同时他有着很多艺人都有的敏感和脆弱。
三联生活周刊:上世纪80年代初,艺人经纪还是新鲜事物。你们之间的信赖如何建立,并将合作延续了20年?
陈淑芬:其实,当时“张国荣经纪人”并不是公司的一个职衔,只是李纯恩给我的一个称号而已。因为张国荣个性太率直,很容易吃眼前亏,每次做访问,都会因为一两句由衷的说话而变成了一篇负面新闻,对一个正在上位的艺人来说当然很不利。后来我开始有选择性地安排他做访问,久而久之,每次访问都要经我指定安排,我也一定在场,很多时还要补充他的答案以免记者误会,于是,李纯恩在一次张国荣的访问中封了我做他的经纪人,想不到自此,很多人便这样称呼我。1986年华星人事变动,我离开华星成立了自己的经纪公司。因为我们之前几年合作无间,张国荣唱片约满后,也选择跟我离开,我才正式地成为他的经纪人。
我们的合作方式和普天下所有艺人与经纪人的合作方式一样,但是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因为我们既是工作关系,也是生活中的好朋友,而且我们的个性非常相像,做事情很坚持,喜欢追求完美。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两个彼此都很坦率。虽然我是他的经纪人,但是他什么事都会跟我讲,很少会瞒着我,我很清楚他心里想什么。
三联生活周刊:香港人有句俗话说,“连张国荣都要等10年”。当年艺人从出道到走红通常需要经历什么样的过程?
陈淑芬:每个艺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能不能走红,看个人的努力,也看运数。当年和现在包装艺人基本都是一个方法,最大的不同来自艺人本身——以前的艺人不会那么虚荣、受不了苦。也许很多人不相信,当年我和哥哥出席东京音乐节等很多活动就是两个人,我是经理人,也是助理和茶水,而哥哥是艺人,也是化妆师和造型师。现在的年轻艺人认为排场小,就代表公司小,对艺人不够好,要转去人多、排场大的公司,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无谓的攀比,大家还有心思做音乐吗?
2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