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生饭”行为的法律规制探讨
作者余捷(浙江一墨律师事务所实习生)
“私生饭”一直是娱乐圈“毒瘤”一般的存在,是一群以跟踪、偷窥、偷拍明星艺人私生活为乐的疯狂“粉丝”,并将窥探到的内容或真或假地发布到网络上,引起拉踩、互撕等非理性的追星行为。具体行为包括跟踪、偷窥、酒店或住所蹲守、邻座值机拍摄、包车尾随、跟拍私人行程、公共场所围追堵截等等,更有些甚至进入艺人私人住所、酒店房间,拿走其使用过的物品。这些行为无疑会对艺人造成极大的困扰,甚至于扰乱公共秩序。早年间艺人遭受的还是单个或者少数的“私生饭”骚扰,近年来追私行为呈现一种组织化、规模化的趋势,手段更加疯狂极端,也带来了更大的负面影响。除了直接实施追私行为的“私生饭”,其背后更有一条庞大的灰黑产业链,为这种违法越界的追星行为提供帮助并从中获益。
私生问题如此猖獗,实践中却鲜少看到艺人真正追究其责任,多是公司或是工作室发布声明后便不了了之。那么除了做好安保工作,还可以基于哪些法律对“私生饭”问题进行规制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一些解决思路。
一、民事规范
1.容忍义务≠无隐私权
明星艺人,作为公众人物,常常是摄影机捕捉的对象,其工作目的也多是娱乐大众,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正是这样特殊的工作性质,使其负担比普通人更高的容忍义务,享受大众追捧的同时,需要接受舆论监督,让渡部分的人格权益。但隐私权的让渡并不是无尽的,凡是与公共利益不相干的个人隐私,皆不容他人侵犯。
《民法典》第1032条对隐私权作出了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对隐私权的保护,包括空间、活动和信息等,这无疑是肯定了艺人私宅、艺人不公开的活动等都属于隐私的范畴,任何人不得侵犯。
2.个人信息保护
还记得2021年轰动一时的艺人健康宝[1]照片泄露事件,“私生饭”仅需要输入艺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就可以查询艺人的健康宝信息,在平台作出完善措施后,网络上还在到处低价销售艺人的健康宝照片;再者,还有地方台新闻报道了艺人“私生饭”追进小区,严重扰民甚至与业主发生冲突;此外,艺人航班信息泄露,屡遭“私生饭”跟机值机的新闻也是层出不穷。当代社会普通大众也会担心泄露手机号码,为接到广告骚扰电话烦恼,艺人更是无时无刻都可能接到“私生饭”的骚扰电话,频繁更换号码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亦是治标不治本。
《民法典》第1034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在某平台上,5元钱可以买到1000个艺人的身份证号,2元钱就可以买到一条航班信息,相较于普通大众,公众人物的个人信息安全受到的威胁更加严重。
另外,个人信息保护在《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民法典》《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中均有规定,个人信息与隐私亦存在交叉重合关系,即私密信息,这类信息在个案中应如何适用法律规范,《民法典》第1034条第3款对此作出规定:“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二、行政规范
“人家都能拍就你不能拍吗?不站你门口别人还会觉得你是idol吗?”[2]艺人常常成为“私生饭”跟踪偷拍的对象,且“私生饭”认为这是作为公众人物的艺人理所当然要承受的。要知道面对这种情形,艺人并不是束手无策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就规定了,有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行为的,视情节轻重可处以拘留、罚款或者并处。并且针对一些更加极端的追私手段,如安装针孔摄像头、窃听器等,2014年公安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的《禁止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和“伪基站”设备的规定》中亦作出了一些规定,对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窃听窃照设备的行为进行规制。
三、刑事规范
私生是“犯”不是“饭”,窥私欲是一个无底洞,一但开始并得到一点点满足,会逐渐吞没人的理智和道德,最终就可能走上犯罪道路,故追私行为潜藏着诸多刑事风险。
1.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或者是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行为。拿航班信息举例,这就意味着航空公司职员、倒卖航班信息的黄牛以及相互交换信息的“私生饭”,为他人出售或者提供航班信息达到一定数量的,都有可能构成本罪。
2.非法侵入住宅罪
非法侵入住宅罪是指非法强行闯入他人住宅,或者经要求退出仍拒绝退出,影响他人正常生活和居住安宁的行为。即没有住宅内成员的允许或法律规定情形,任何人不得进入他人住宅。2016年就有“私生饭”非法进入某歌手家中,使用其浴缸及生活用品,后被警察带走。“私生饭”不经同意进入明星家中,违反了《宪法》中规定的住宅不可侵犯的权利,亦可能触犯刑法。但值得注意的是,仅供短暂休息的酒店房间并不属于“住宅”范畴。
3.寻衅滋事罪
寻衅滋事罪是指行为人实施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行为,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了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损害结果,从而构成的犯罪。《刑法》规定的构成寻衅滋事罪的具体情形中,包括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行为。艺人常常在机场、街头、学校遭遇“私生饭”的围追堵截,艺人本人及工作人员呵斥劝其离开时也会遭到辱骂,这不仅仅是对艺人个人权益的侵犯,也严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达到情节恶劣的程度,如多次或造成艺人受伤等,可以寻衅滋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4.危险驾驶罪
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或者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行为。2016年某艺人在行程途中遭遇了“私生饭”的追车,致使汽车追尾急刹,造成了艺人腰部受伤。包车跟车、别车逼停艺人车辆已是屡见不鲜,在追与逃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超车、超速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这类行为不仅是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违法行为,严重的可能构成《刑法》规定的危险驾驶罪。
5.盗窃罪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2021年两名“私生饭”因盗用某艺人的航空里程,兑换了15张机票,获有期徒刑6个月。值得注意的是,普通的盗窃行为立案须达到价值较大的标准,但多次盗窃和入户盗窃对盗窃物的价值是没有要求的,也就是说非法进入艺人家中,哪怕是顺走一件价值不高的衣物,也可能以盗窃罪追究刑事责任。
四、具体解决路径
在实践中,艺人往往不会在受到侵扰的第一时间就选择采取法律措施来保护自己,这是因为如果有其他更好的解决办法,他们并不愿意和“粉丝”对簿公堂,让其留下“案底”,外加“私生饭”群体普遍年龄层偏低,所以不到难以忍受的地步,基本都是选择沉默或是口头劝告。而今这种不理智的追星行为愈演愈烈,已经不仅仅严重困扰艺人个人生活,尤甚干扰社会公共秩序,亦不利于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亟待解决。在此,笔者根据行为严重程度的不同,提出以下建议:
1.声明
一般当艺人小有人气,私生问题刚刚出现,此时程度比较轻微,考虑到粉圈刚成型还未成熟等因素,可以选择发布公司声明的方式,告知其行为的恶劣影响及法律风险,起到警示作用的同时做好粉圈引导和劝阻工作,并要求相关平台删除侵权内容,以达到解决问题又降低影响的目的。
2.诉讼
当打扰到达侵权程度,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有效手段,针对“私生饭”的具体行为可以采取不同的诉讼策略。如将艺人的个人信息、私生活内容曝光于网络,可以提起隐私权之诉;若其中还夹杂着不实内容,对艺人名誉造成损害的,亦可以提起名誉权之诉;若平台收到通知后仍未删除侵权内容的,可以起诉平台要求其对损失扩大部分承担连带责任等等。对于责任方式,艺人方可以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要求行为人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
3.报警
遇到跟踪、骚扰行为,包括包车跟车,别车逼停或冲撞艺人所乘的车辆,或者在公共场所跟拍艺人严重影响公共秩序,亦或是私自进入艺人住所。虽然有些行为可能尚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其危害性也达到了应受行政处罚的程度。艺人在遭遇此类情况时,应及时报警。警方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可能会对其处行政拘留并处罚款。一旦行为达到刑事犯罪的标准,“私生饭”将被追究刑事责任,面对的可能就是人身自由的限制。此时若艺人遭受财产损失,亦可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五、结语
对于“私生饭”的种种行为,艺人不胜其扰,虽救济途径有限,但还是可以基于具体情形依靠法律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然而,归根到底还是需要端正粉丝心态,除去明星光环,他们也仅仅是有钱的普通人而已,工作之外也需要私人空间。抱着欣赏的态度,贴近作品,远离生活,相见于演唱会现场而非机场,给彼此带来更多的愉悦和尊重。如果实在是想要有所交集,代替放弃自己生活的蹲点跟车,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成为专业领域内优秀的人,自然会有更多机会相见。
注释
[1] “健康宝”指的是“北京健康宝”小程序,其功能为通过微信、支付宝查询自身防疫相关健康状态,小程序由中关村科学城城市大脑股份有限公司涉及开发。
[2]《四面楚歌》-TF家族改编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