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爱豆演音乐剧是为了带票吗?
本期《金牙的一排一座》放送的是和七幕人生老板杨嘉敏聊天的下半期。
2012年七幕人生刚成立时,行业一片贫瘠,观众甚至不知道什么是音乐剧;2018年,杨嘉敏参与过《声入人心》的录制,见证了行业的急速成长;如今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期,杨嘉敏认为,现在做音乐剧已经有了基本的观众面,这是极其幸福的一件事,“所以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要做好作品就行了,你要做的就是保护好这些观众,不能让他们对这件事情失去信心。”
在本期节目中,我向杨嘉敏抛出了很多热点行业话题,包括七幕人生对原创剧的规划、对音乐剧宣发的思考、对音乐剧公司盈利方式的探索、对市场扩张的看法、对爱豆来演音乐剧的观察、对戏多演员少这样的行业现状的应对之策等等。
近期,爱豆进军戏剧圈成为一个现象,比如X玖少年团的成员伍嘉成、谷嘉诚、焉栩嘉、夏之光等都在陆续推出舞台作品。去年,七幕人生出品的音乐剧《近乎正常》曾经邀请伍嘉成、段奥娟两位爱豆艺人参演,戏剧制作方看重的是爱豆的带票能力吗?本期节目来听听杨嘉敏的分享。
↓↓↓
片头BGM:音乐剧《我,堂吉诃德》选段《我,堂吉诃德》
00:01:55 七幕人生什么时候做原创剧
00:06:55 “音乐剧做出来是容易的,做到了是非常难的”
00:07:55 原创音乐剧如何厚积薄发
00:12:42 十年前的音乐剧市场
00:14:18 十年前如何吸引观众走进剧场
00:18:55 KOL宣传效应:音乐剧是文化社交场景
00:19:55 为什么《声入人心》能成功:既简约又高级
00:22:22 “这些年找我们聊音乐剧综艺的人非常多”
00:24:40 如何看待《声入人心》之后的市场改变
00:26:55 现阶段行业的最大困境是什么
00:27:16 从电影行业的经验看音乐剧的发展
00:29:05 音乐剧行业融资
00:34:35 七幕人生的商业逻辑
00:35:56 音乐剧是好的创业选择吗
00:39:55 为什么《我,堂吉诃德》有香水特别场
00:41:18 剧场领域会有植入或赞助吗
00:42:23 在北京做音乐剧和上海有何区别
00:46:29 音乐剧要不拘一格降人才
00:50:02 为什么会选择爱豆出演音乐剧
00:54:08 剧方怎么看爱豆的带票能力
00:56:06 戏多演员少,制作公司怎么“抢”好演员
00:58:50 七幕人生未来的计划
片尾BGM:音乐剧《近乎正常》选段《光》
谈音乐剧土壤——
审美的视野和积累,是一代人的努力,我们这一代已经很幸运了。当时正午阳光的创始人侯鸿亮来看《玛蒂尔达》,他跟我说你们做的这件事情还真的是挺有意义的,他说像我们这一代的电视人,在30到40岁这个阶段才真正能够打开审美视野,不只是接触到中国的好东西,可能有更国际的视野去看到全球的艺术瑰宝。然后文艺创作者的这种比较高的审美视野能够反哺给大家,让大家进一步去创作,更好地跟国际接轨,去产生平等对话。
然后他说你们做《玛蒂尔达》这个作品,就是国际一流的作品,满场跑的这些小朋友在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不出国门看到这样水准的作品,他们这一代人的审美视野跟我们是不一样的,这一代人整个的基础要比我们这一代人更好。这里面完全有可能产生未来的作曲、创作者、制片人,我们在培养下一代的更厚的土壤。
谈音乐剧市场发展——
我一直对《声入人心》之后的市场增长比较佛系,它就像是一个加速器,但是不改变这件事情的本质。
为什么我们在2012年那样的市场环境下,还是能沉得住气做音乐剧这件事情?是因为我们非常相信中国一定有一个音乐剧市场,而且这个市场就会在差不多10年后的时间出现,因为这是一个历史发展规律。
《声入人心》一方面是出于电视观众审美的提升,另一方面为什么选了音乐剧这个品类,是因为他们追踪了好几年音乐剧市场的变化,也发现音乐剧在线下是有升温趋势的。
综艺的放大效应确实加速了市场的发展,但是这个市场会存在、且在最近5年会快速发展,是在发达国家被反复验证过的规律,我们去看日本韩国的市场,就是在人均GDP发展到这样的一个阶段,音乐剧市场就会迎来一个拐点。
它既是一个历史时机,同时也需要一批从业者在这个时间去耕耘,才有可能让中国有一个足够大的音乐剧市场。
《声入人心2》全国巡演
谈音乐剧生意经——
音乐剧这件事情要挣钱,规则是非常公平的,绝对没有投机挣钱的可能性,一定是说我这个作品能够突破时间的阈值、口碑足够好、演出场次足够多,就有可能持续盈利,一旦进入到盈利期,其实会是一个非常好的现金流。
我觉得有些创业是零和游戏,比如前几年很火的共享单车,是赢家通吃,但内容创业大概率只要做好自己、确保自己一直做的作品是市面上的水准之上的,你有自己的审美,你有自己的坚持,就会赢得一波用户长期的跟随,这个市场上能够容纳不同的风格、不同的选择的存在。
谈在北京和上海做剧的区别——
北京可能表象上不像上海,小剧场的音乐剧很热闹,大剧场的音乐剧也很热闹,看上去是一个体系,但是它的体系可能是每一个场馆或者剧场自成一套体系,它并不是一个像外外百老汇、外百老汇和百老汇的那种孵化机制。
北京看上去好像没有小剧场的音乐剧,但北京的文化氛围和严肃话剧的传统,导致北京是有一些很好的创作人才和话剧人才积累的,从根源上可能更像是一个可以滋养音乐剧的东西。这种兼容性和可能性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百老汇的氛围,从底层上更能够去支持未来原创的可能性,这是北京让我比较留恋的地方。
大家会很习惯于说,盯着做过音乐剧的几个人才、创作者,或者是演过音乐剧的几个演员,但中国音乐剧的历史那么短,本身这个市场都还没有发展到一个成熟的阶段,为什么已经是一个封闭的状态?
《我,堂吉诃德》剧照
谈爱豆演音乐剧——
中国的选秀艺人的出口不是特别多,最后能够承接他们的长期舞台和影视剧作品还是不够多的,所以可能大家也会往音乐剧这个方向去想。你看韩国其实也有很多歌手或者选秀艺人参与音乐剧,但最后你要平息争议,还是得自己真的立住了。这里面可能有些人是能立住的,有些人也是没有办法消除观众的质疑的,我觉得还是分人吧。
带票可能真的不是我们最看重的,能带票这件事情肯定是个好事,但是在《声入人心》之前就没有人能带票,难道你的剧就不做了吗?
我们选角的核心想法就是,这个作品能不能成为一个演5年10年甚至20年的作品,选角首先是服务于这个作品的,如果是可以的话,带票就是个加分项,如果只能带票,但是完全不符合这个作品,你开这个人的流行演唱会不就行了吗?你为什么要让他做个剧呢?
必须是确保每个作品有长久的生命力,如果有一些卡司演得特别好、特别适合剧目的选角需求,我们当然会希望长期合作。但即便卡司替换了之后,我们也确保这个作品依然是成立的,而不是说这个作品没有这个人,就再也无法重启了。
但不得不说还是有一些剧,确实就是套了一个作品的壳,实际上是在割这个人的流量,这个事情我们是不会去做的。
《我,堂吉诃德》剧照
谈项目多好演员少的现状——
我跟大龙、嘎子、均朔其实都有聊过,对于很好的演员来讲,我觉得他们的困境在于好的作品太少了。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讲,作品如果真的很好的话,好演员是有非常强的想去诠释这个作品的冲动的,但如果大家都是在一个水准线上去做低质量的竞争,确实很难抢到好的演员。
我今年跟这些演员都有沟通过,大家的心情是很类似的,在这么多的作品当中要选到一个作品质量非常过关、且觉得是很适合我的反而不容易。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网址:找爱豆演音乐剧是为了带票吗? http://c.mxgxt.com/news/view/809330
相关内容
找爱豆演音乐剧是为了带票吗?郑云龙因综艺成流量明星 一票难求的音乐剧“声入人心”了?
歌手跨界演音乐剧,观众买账吗?
“追星”还是“追剧”? 音乐剧非要按卡司排期卖票吗?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门票票价 优惠套票
“演艺大世界——上海国际音乐剧节”启幕 上海音乐剧票房占全国56%
法语音乐剧明星集锦音乐会南京站门票
演出票能开“盲盒”吗?
为喜欢的演员作品投票,“演艺大世界音乐剧风云榜”大众投票启动…
音乐剧大咖的个人音乐会,你的耳朵准备好怀孕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