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泰勒无疑是20世纪最著名的影星之一。她不仅以卓越的演技成为影坛传奇,而且其跌宕起伏、戏剧化的生活也堪比一场好看的连续剧。她的八段婚姻,尤其与理查德·伯顿的爱情历程,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泰勒与伯顿的缘分开始于1961年拍摄的电影《埃及艳后》。当时,29岁的泰勒正与第四任丈夫埃迪·费希尔结婚,而36岁的伯顿也有家庭。但尽管两人已有伴侣,火花依旧在他们之间迸发。随着感情的升温,两人决定大胆出轨,展开了充满激情的恋情。最终,泰勒与伯顿于1964年结婚,但他们的婚姻却充满了波折。1974年,他们首次离婚;1975年复婚;1976年最终再次分开,媒体甚至称这段感情为“世纪婚姻”。
伯顿不仅仅是一个普通演员,他的收入可谓丰厚,而泰勒也以珠宝爱好者著称。为了博得爱妻欢心,伯顿大手笔购入珠宝已是顺理成章。1968年,伯顿在纽约拍卖会上以30.7万美元的高价购得一颗33.19克拉的钻石。这颗钻石原本属于德国的克虏伯家族,因其纯净无瑕,被誉为最顶级的IIa型钻石。泰勒对这颗钻石爱不释手,她将其镶嵌成戒指,并多次在影视作品和公开场合佩戴。
2011年泰勒去世后,根据她的遗愿,许多珠宝被拍卖用于慈善。而那颗她珍爱的钻石也被命名为“伊丽莎白·泰勒钻”,并以881.85万美元的高价在佳士得拍卖行成交,创下无色钻石每克拉单价最高的纪录。
接着,伯顿为了进一步讨得泰勒欢心,于1969年又购买了另一颗惊世骇俗的钻石。它的原石在1966年从南非被挖掘出来,由珠宝商哈里·温斯顿切割成69.42克拉的梨形钻石,并在1969年10月进行了公开拍卖。在经历了多轮激烈的竞价后,这颗钻石的价格攀升至超过100万美元,最终由卡地亚代表以105万美元拍得。然而,伯顿并不甘心,以110万美元的价格从卡地亚手中将钻石夺回,并要求它首先在卡地亚位于纽约和芝加哥的门店展示。伯顿在日记中写道:“这颗钻石光彩夺目,理应由世界上最可爱的女人佩戴。”
这颗钻石后来被命名为“泰勒-伯顿钻”,并成为了众多媒体和公众的焦点。最初,泰勒将其镶嵌成戒指,但因钻石过大,她最终将其重新镶嵌在卡地亚项链上。此项链还巧妙地遮掩了泰勒因治疗肺炎时留下的手术疤痕,展现了她的用心良苦。泰勒曾在摩纳哥王妃格蕾丝的40岁生日宴会和1970年的奥斯卡颁奖礼等场合佩戴过这条项链。
然而,随着1976年第二次离婚的到来,泰勒最终决定将“泰勒-伯顿钻”出售。1978年,她将项链借给摩纳哥王妃格蕾丝佩戴,这也是这颗钻石的最后一次公开亮相。1979年,泰勒将这颗钻石卖给了纽约珠宝商亨利·兰伯特,预计售价在300-500万美元之间。她将部分收入用于在博茨瓦建立一座儿童医院,作为与伯顿关系的最后记号。
分手后,尽管两人各自有了新的婚姻,但外界依然传言伯顿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依旧难以忘怀泰勒。1984年,伯顿去世,而泰勒则于2011年离世。尽管他们的爱情早已成为往事,但“伊丽莎白·泰勒钻”与“泰勒-伯顿钻”这两颗世界级的钻石,却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令世人铭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