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小杨哥”为什么塌房?
近来小杨哥塌房,引发很多关注,我也开始有点好奇。
据悉小杨哥和大杨哥是双胞胎兄弟,两兄弟性格互补,一个沉稳有谋略,另一个疯的出奇。
疯狂小杨哥的爆火,来源于广大网友对于他疯的印象有了好感;疯得逗乐,疯出了别人不敢的样子。他们爆火视频的类型大致是大杨哥拿着手机拍摄视频,以一种规训和教育的视角,让小杨哥做某件事,而小杨哥以一种发疯的状态,和出人意料的行为表现自己的情绪。
大杨哥再拿着小杨哥的“罪证”,看似询问实则告状地问父母怎么戒弟弟的网瘾,或是吐槽弟弟洗脸洗脚很潦草。借由各种日常常见事件作为引子,把火引到小杨哥身上。一般听完大杨的叙述后,他的父母几乎都是以暴揍的状态冲进屏幕,对小杨哥进行教训。亦或是大杨哥制造一些反转,比如小杨哥不洗脚,大杨哥温情地提一桶水去,在小杨哥正开心时,转而让父母拿着锅和武器,逼着小杨哥给他们三人洗脚。小杨在这些故事中,多数时候都扮演着疯狂受气包的角色。
01.母亲与父亲
小杨哥和大杨哥的父母,在视频中经常露面。传闻其父亲是赤脚医生,母亲是工人。两夫妻的相处表现出来的状态是母亲很强势,在家中拥有不可动摇的地位,父亲则唯唯诺诺对母亲十分害怕。小杨父忤逆小杨母带来的结果大多数只有一个,就是被疯狂打骂。
拍摄总是会有夸大的成分,只是他们之间这种女强攻男弱受互动的状态,极为醒目。不禁让我疑惑,男孩经常看着自己的父亲被母亲暴揍,这会对他的亲密关系起到怎样的影响?对自己的男性身份的认同,会不会产生干扰?
然而他父母关系模式的特点,也在小杨哥和妻子二二的关系中呈现出一致性和延续性。
02.老婆二二
在小杨的自述中说到二二是从小到大被惯着的独生子女,有车接送上下学备受宠爱。和他在一起后,一起陪他兼职,到农村看爷爷奶奶,见在外地打工挤在小出租屋的父母。他希望她快乐,对她也很感激。所以小杨哥的儿子不随他姓张,而是跟随了小杨嫂二二的姓氏姓王。
在小杨讲述二人甜蜜日常时,幽默地说到二二晚上两三点喜欢吃辣条,辣得不行了,把小杨哥叫起来倒水。他睡得迷迷糊糊,心里很不情愿,但是硬着头皮还是倒水,并且表现出一副心甘情愿的样子。或是他睡着了,二二会往他嘴里塞满辣条,直到他被辣醒。经常可以看到的是小杨哥和二二的相处中,多数时候二二是压制着小杨哥的。哪怕有脾气,还是会压着脾气。宠爱是宠爱的,压抑也是压抑的。
小杨哥夫妻俩的这些互动痕迹,与小杨哥的母亲对待父亲的态度相似的地方在于,女方希望男方依着自己,服从自己。男方哪怕不情愿,还是会照做和隐忍。这让人有种印象:男方的感觉和想法,在女方这边并不重要。
在父母那边不被重视的感觉,和在夫妻关系中被忽略的感受,综合在小杨身上彰显出来的是疯狂却又非常顺从的特点。在小杨的描述中,他的老婆是被宠爱的孩子,在他生存的环境中,哥哥也是那个被宠爱的孩子,而他不是。
03.双胞胎哥哥与身份认同
大杨哥在一家人互动的视频中和大众的了解到的,其扮演的角色往往是聪明的、能让父母信任的、脑洞大到让人出乎意料的。我想在小杨的角度体会起来,并非如此。
从他的角度感受到的,是被优秀哥哥碾压的压力,被父母忽略的悲伤,以及被大众锚定在调皮捣蛋的位置的孩子气。那除开这些方面,他其他的特质,很容易被忽略掉。
试问有一个不管在父母看来,还是在大众看来,和自己非常相似却比自己优秀很多的双胞胎哥哥,会有怎样的感觉?会不会与哥哥亲近亲密的同时,焦虑自己如何与哥哥区分开来呢?以及如何让别人知道自己是自己被看到,而不是别人把自己错认为哥哥呢?
如果要避免这些存在感的焦虑,需要在各方面都和哥哥拉开更大差距才行。所以当哥哥那么“优秀”,能够快速获得确认的方式,则是和哥哥造成反差。所以就有了我们看到的和哥哥的沉稳、智慧、截然相反的疯狂小杨哥。
如果他不疯狂得出奇,拉开差距,内心将难以面对自己在接受外界反应时,被淹没在“优秀”的哥哥的阴影下。这样一来,他就会被彻底看不见。
比起被隐形的痛苦,做个反衬至少还有些可能性被看见,也能获得一些存在感。以疯狂之名被看到,在他的疯狂背后,还隐藏着担心不被看见和担心被优秀哥哥覆盖的恐惧感。
作为拥有双胞胎哥哥的小杨,比起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自我心理学家),不同的是阿德勒的哥哥属于优秀儿童,他们并非双胞胎。从外显的各种条件上来看,相对更容易让人感知到他们之间的差别。
相似之处来自于阿德勒用躯体化和不断追求超越的状态和优秀的社会身份防御了他内心的自卑,小杨则用了“疯癫”的行为以及越来越“优秀”的身份、拥有更多钱财来防御自己内心隐忍的情绪。换句话说,他比阿德勒的内在困难要大!
面对比自己优秀的双胞胎哥哥,如何获得内在的身份认同?这是小杨的困境。
04.获得社会身份后的冲击反衬内在的匮乏
带着这些无意识的感觉和印记,小杨需要的是获得明确的身份认同。
获得身份认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向外获得社会身份,通过获得钱权才名以及被更多人认可来锚定自己的身份感。一种是向内探索,确认自己的内在定位,探索自己由何影响铸就了当下的自己,回到自己真实的位置上。明显小杨选择的是前者!
当他在他的工作领域获得一定的财富和地位后,看起来获得了一些确定。然而在他的处境和关系在内在的感觉中大概是:父母是更喜欢哥哥的,哥哥是比自己优秀的,媳妇是需要宠着的,儿子是自己却又不是自己的。
在小杨身上,他可以是听话的儿子,有趣的弟弟,贴心的丈夫,负责任的父亲,逗笑大众的网红,但唯独不是他自己。
在他的生活中,他都是给出的角色:给到父母孝顺、给到哥哥默契、给到妻子宠爱、给到孩子安全感。而他的存在感,无人看见,也没有人在内在上提供给到他感觉的镜映和情感的支撑。(这种事建议找心理咨询师,只在咨询室中有关系,且不违背伦理,没有绯闻风险。)
对于小杨,与其说他飘了,不如说是在过于华丽的现实下,将内在的情感的匮乏感反衬得淋漓尽致。在获得地位后,他更容易感受到的是拥有了很多以为可以满足的东西,可是内里情感上依旧是无尽空虚的感觉。这就铸造了他典型的悬挂现象:外显繁华,内里空虚。
在真实的感觉和位置上,他还是那个一无所有的小杨!
父母更欣赏哥哥,老婆把自己看得更重,儿子不跟自己姓,成名背后是哥哥的策划。在一无所有的位置,记得帮过自己的“恩人”,看似在心里对她有一份情感,不过是内心绝望时本能性地渴望被照亮。
05.沫沫绯闻?
在小杨和沫沫的故事中,沫沫是曾经帮过他,给过他支持的“恩人”。绯闻中沫沫倾向小家碧玉和业界龙头老大配对的既视感。
抛开绯闻的真实度,小家碧玉可以给到大哥在生活中不能获得的被尊重,被崇拜,被爱等感觉。这些可以缓解大哥看似拥有很多内心却感觉到无尽空虚带来的绝望,也可以提供给他大哥一种强硬的“男人”的感觉。
对于小杨而言,做为一个坚挺的好丈夫、好儿子、好弟弟、好父亲,但是情感层面却不被涵容。长期的情感匮乏没有被意识到,在男性身上很容易演变成渴望被女人崇拜,让自己感受到自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
内在有感觉,才能支撑起前面这些“好”身份。
在小家碧玉那,大哥不是疯狂的傻x,不是孝顺的小孩,不是自卑的弟弟,也不是只能听话的低老婆一些的自卑老公,也不是有个名但却没有份的父亲;他只是他自己!这是他想要获得的内在感觉层面的确认。
或者说对于他的处境而言,未必需要的是沫沫这个切实的人,而是需要这样的女性带给他内在的情感支撑以及确认自己是男人的感觉层面的确认。就算不是沫沫,也会有其他人。
因为一个长期被异化,总是在满足和讨好他人不能做自己的人,他需要有听众,需要有可以卸下伪装的内心港湾。在港湾中,他那可以不那么优秀,可以不用满足他人,可以有污点。
当对方知三当三的时候,感受层面等于接受了他的“污点”,这营造了一种无条件的爱的错觉,可以暂时性地让他躲避自己内在的无力,感觉自己真实地被接受。
基于他对他人认同的渴望——社会身份社会认可他很难舍弃,而他想要的感觉身边人又不能提供,故而他试图获得男人身份感的方式势必见不得光。这种见不得光的不能光明正大做男人的感觉,来自于无法诉说的无力感。而这个无力感由来已久,这就不得不说到他们“三代还宗”的事儿。
06.“三代还宗”
据说小杨的爷爷姓张,倒插门到奶奶家传宗接代生下小杨父,所以小杨哥的父亲跟着奶奶姓徐。到了小杨和大杨这代,他的父亲决定让孩子恢复爷爷的姓氏"张",这一行为被称为"三代还宗"。
一个男性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放弃自己的姓氏入赘?我想至少在内在感觉上,那是强烈的活不下去的绝望感和无力承担生命重量的沉重感。不然很难让一个男人放弃自己原本的姓氏和生命存在的立足点。也就是在小杨的爷爷那,就存在一个巨大的无力承担的沉重感,他在这些感觉的推动下放弃了自己的姓氏。
小杨爷爷在一个为了活下来放弃男性身份,放弃精神传承的入赘状态,这意味着为了活下来,可以放弃一个男人最重要的男性身份,这无疑是疯狂且出乎意料的。
但他并未心甘情愿承受自己入赘的代价!这种不情愿的感觉促使小杨父亲在其母-徐家主死后,将自己的儿子改为张姓。
按入赘的规则来说,两个儿子需要留一个跟随徐姓,以传承徐姓还救命恩情。但他们没这么做,背弃了徐姓传承的立足点;看似还宗,实则吃了绝户。
小杨父亲将两个儿子改回张姓,也许试图弥补的是他的父亲放弃的家族传承的任务。尝试在放弃本姓传承的位置上试图连接,他让两个儿子连接的,是他父亲和自己都没能做到的事情。
他们与其说是父子关系,不如说是借贷关系,我出钱,你出力,并且你支付利息,承担风险。
他把自己未能转化的绝望感放置在两个儿子身上,让两个儿子来改变。活不下去的绝望作为沉重的家族动力,让他们如若不疯魔,则容易被绝望压垮,不容易生活。
在小杨和大杨身上,由于大杨在家庭中的反应比小杨正向,再进入社会时,社会给到他正向锚定类的反应较小杨多。小杨身上承载的“被借贷”来进行风险承担的动力则更强。一个陷落在绝望中的人,内心只有条件权衡,没有情感。没有情感支撑若是要活下来,比较容易的方式则是不择手段。
这种不择手段的疯狂延续在自爷爷起时为了活下来在有利可图时委身入赘,父亲在有力量时背信弃义反身让“恩人”绝户上。为了追求利益,放弃原则和道义,以不择手段没有底线为表现,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能在网红时代脱颖而出的原因!
在张家三代男性躲避承担男性身份的行为中,叠加的躲避成为家族中难以忽视的动力。这也解释了他为什么是“疯狂小杨哥”!三代积累的。
为了摆脱由于匮乏带来的活不下去的绝望感,让别人活不下去是他们承担的方式。家族无意识带来的沉重,以他们集体疯狂的方式被防御着。是铸就他的资源,也成为困住他的牢笼。
07.入赘的代价:有名无实
在小杨身上,集合了父亲无力感的投注,母亲对他废人的指认,哥哥优秀的碾压,妻子需要被宠爱,儿子不与自己姓,大众对他的欣赏和认同相互作为冲击。
看原生家庭这个来处颇感无力,看儿子这个传承方向没有延续。换言之,来处和去处和他没什么直接的关系,那他如何在当下标记自己?
加之被大众的眼光反应在一个以为他姓杨的异姓异化的位置,他在承受的,也是他的爷爷从放弃自家姓氏时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内在困境——有名却无实的状态。
是延续因为内在过于认同匮乏带来的无力和恐惧继续不择手段追逐欲望,还是承担命运的重量?
08.抉择:回到自己,还是继续被他人的欲望填满?
在小杨哥身上,表面维持着和身边亲近关系的平衡,内在无意识地用攻击自己(塌房)的方式,让自己从正向的身份跌落。他过于认同他人的欲望和需求,忽略了自己的需求。这是一个讨好者的状态:卑微地满足他人,虽然获得他人好评,但是内在对情感的匮乏让他像个饥饿卑微的乞丐。
他对男性身份的回避导致的的沉重和无力感,在三代叠加下变得非常巨大。内在缺乏身份认同感,则容易在规则外见诸行动。不能意识到自己的状态,则会被无力感吞没,造成内在分裂。一方面表现出自己是好男人,一方面坠落在无力之中迫切需要他人提供爱的营养。
塌房作为回避男性身份现实层面的提醒,是没有面对自己的内心感受,在规则之内言说、表达自己的代价之一。而内在的亏空,是更大的漏洞。
在小杨的困境中,解法只能是回到自己身上来,回到内在探索自己,面对真实的自己,承担自己生命的重量。
而在我们每个人的世界中,自己是故事的核心。
试图用他人认为好的东西填补自己的生命,久而久之迷失了自己。为满足欲望向外抓取钱、权、才、名或是美色,无疑饮鸩止渴,内在的空虚将永无止境。
别人已经有人做了,而我们能做的,只有自己。
回到自己的需求而不是认同在他人的欲望,才能发现真实的自己,解决自己的困境。
09.半结构式成长主题动力团体
(点击图片可了解详情)
半结构式成长主题动力团体,在规则之内以半结构团体的方式从动力学角度出发,借由不同的成长主题打开无意识中认同于外界异化名为“自我设定”的潘多拉魔盒。
在同伴的镜映与带领者的解析与陪伴中,探索家族传承下来的无意识痕迹对我们的局限以及背后的家族任务,解决不能通过头脑层面解决的现实困境。
在当下的平面关系与现实事件中,体会情绪下的张力,体会藏在异化斑驳下的自己。
欢迎加入我们,借由团体一起穿越家族无意识动力,打破现实困境的壁垒,回归自己的主体性,拥抱有质感的生活。
团体已经成团,于10月10日(周四)晚上7点半开始,每周一次,一轮为期12次,欢迎有需要的朋友继续加入。
10.终生成长-2024-2025主题:束缚与承担
(点击图片可了解详情)
也欢迎有志之士加入我们的【终生成长群】,
一起探索我们在承担自己命运的过程中:
对于承担现实时内心感受到的束缚与渴望自由的感觉切换中带来的挣扎;
感受生命在绽放的过程中,同伴间相互见证;
品味龋龋独行过程中,内心深处被压制的力量;
一起体会对生命的热爱,体会灵魂深处的悲伤;
体会人生故事百转千回,体会与其他灵魂相互碰撞。
升华内心的同时,也一起在现实生活中,以现实中身体力行的承担,回归本然存在的状态,面对现实困境。
终生成长群于2024年9月2日(周日)晚10点起,至2025年9月,每个月三次会面,欢迎新朋友陆续加入~
笔者:宋杨
如实心理创始人
积累个案时长4500小时以上
结构式文化动力取向心理咨询师
咨询师之家心理咨询师体验师
壹心理资深心理咨询师
精神分析行知学派成员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协会会员
网址:“疯狂小杨哥”为什么塌房? http://c.mxgxt.com/news/view/826260
相关内容
董宇辉为什么能超越疯狂小杨哥?疯狂小杨哥一年大概多少收入?疯狂小杨哥真实姓名叫什么?
疯狂大杨哥和小杨哥都叫什么名字?
解读“疯狂小杨哥”
抖音小杨哥怎么火起来的 疯狂小杨哥做起来的原因
网红疯狂小杨哥个人资料,疯狂小杨哥是怎么红的?
盘点:疯狂小杨哥是谁?杨爸杨妈是干什么的?大小杨嫂又是干什么
盘点:疯狂小杨哥是谁?杨爸杨妈是干什么的?大小杨嫂又是干什么的?
盘点:疯狂小杨哥是谁?杨爸杨妈是干什么的?大小杨嫂又是干什么的?
掉粉300万,疯狂小杨哥还能翻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