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1年办了22个马拉松说明什么?
超越
在中国田径界,这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固守竞技的传统田径赛事日渐式微,深入民间的马拉松赛事却异军突起。
事实上,中国城市马拉松良好的发展态势,与世界马拉松前进的节奏保持一致。据《马拉松指南》网站统计,美国一年要举办300多场马拉松赛。仅以数量做比较,中国城市马拉松还有提升的潜力。
不过,数量的递增并不代表一切。马拉松赛盲目上马的后果,带来的可能是注水赛事的泛滥。黄力生坦言,“国外知名马拉松比赛,看重的是跑完全程的人数。”但就目前的发展状态而言,国内群众马拉松的整体水平仍相对较低,专业选手和能跑完全程的业余选手人数有限,日渐密集的赛事还会造成高水平选手的分流……一项好的马拉松赛事,一定是兼具节日氛围与专业水准的赛事。当我们学会用配套活动营造赛事氛围后,更要学会在竞技性和群众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纽约马拉松曾有超过10万人参赛,如今,中国马拉松也有日趋膨胀之势。诚然,赛事规模扩大可以验证民众的参与热情,但人数多寡并不是衡量一项赛事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段世杰说:“许多大的马拉松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在限制规模,以便为参赛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毕竟,赛事品质才是决定马拉松赛事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命脉。
一场令人向往的马拉松赛,必然是一个特色鲜明的赛事。地域特点、人文传统、赛事组织、社会动员等,都是有待挖掘的富矿。“我们学国外的经验没错,但不能见什么学什么,而要寻找各自的个性爆发点。”张思杰说。
若想赢得一场马拉松赛的冠军,不仅要超越对手,也要超越自我。而在打造马拉松品牌赛事的过程上,每一次超越都意味着包容、合作与共赢。对于成长中的中国马拉松而言,只有遵循办赛规律、减少人为设障、挖掘内在潜力、寻求合力发展,才能拥有更为绚丽的明天。
马拉松带着特定的历史背景,依托城市的发展一步步跑来。中国城市马拉松的成长,与中国前进的脚步相伴。也许,不要很多年,我们在欣赏世界知名马拉松赛事的同时,也会为本土赛事的长足进步感到自豪。
当马拉松赛事作为中国的品牌走向世界,这是中国体育的胜利,又何尝不是中华文明的骄傲。(记者 郑轶 蒋升阳 陈晨曦)
责编:李宏博
网址:中国2011年办了22个马拉松说明什么? http://c.mxgxt.com/news/view/826559
相关内容
跑步知名人物:中国首位六大满贯马拉松冠军周春秀跑马拉松的中年人,捧红一众网红
星座明星的马拉松式爱情
爱情马拉松的星座明星夫妻
知书 | 马拉松,治愈了多少职场人的心病
简陋到令人震惊!肯尼亚马拉松明星训练营探秘
2011年NBA全明星周末
于谦办了一项马术比赛,他对中国马产业有话说
2025年惠州马拉松赛事最新消息
明星嘉宾参与,助力海南三亚国际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