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婚当天称呼新婚夫妇时,称呼女方为新娘子,男方为“新郎官”。那么“新郎官”是由何而来呢?这个词语就是由中国传统婚礼中来的
中华上下五千年,在民族大融合中,婚礼亦非一成不变的,主要有三个制式,分别是“周制婚礼”、“唐制婚礼”和“明制婚礼”。这三种制式的婚礼合称”中华民族之汉族传统婚礼“,简称”汉婚“。”新郎官“这个词就是来源于”明制婚礼“中。
中国婚礼中有一个特别的制度“摄盛”,何为摄盛呢,白话说就是合法的僭(jian)越。僭越这个词大家也陌生,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正科级官员办公室标准是10平米,正处级官员办公室标准是20平米。结果一个正科级官员的办公室用了20平米,那么这个正科级官员的行为在今天叫“超标准配置办公用房”,在清朝以前就叫“僭越”。
明白了僭越,我们在说“摄盛”,摄盛是针对中国人结婚专用的名词,指在大婚当天可使用超出自己身份的仪仗、服饰等等。我们刚说过,“新郎官”这个词来源于“明制婚礼”,明朝官方有明文规定,明朝的普通百姓在结婚当天“新郎”可以穿“九品官”的官服。依据是:《明史·舆服志》云:‘庶人婚,许假九品服。’由此之后,新郎后边就加上了一个“官”字。便称“新郎官”。
明朝之前的新郎是不叫新郎官的,那是不是就没有“摄盛”制度呢?不是的,婚礼中的“摄盛”仪制还有很多,欲知其他,请看“逍遥”明日讲解。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