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才女张允和:医生告知活不过50岁,她定下三不原则,延寿43年

发布时间:2025-04-23 11:2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她是民国时期的才女,丈夫是中国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妹妹是沈从文的妻子张兆和。

  她是张允和,一个有着传奇一生的女性。

  张允和曾被医生告知活不过50岁,但回家后,她定下了三不原则。

  依靠“三不原则”,张允和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度过了一个豁达开朗、快乐健康的生活。

  后来,那位医生去世了,张允和却依然活着,并且到了93岁高龄。

  张允和的三不原则是什么?她的一生又经历了怎样的风雨?

  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故事。


01

早年生活

  张允和出生于1909年,正值辛亥革命爆发之年。

  她的父亲是清朝末年的进士,母亲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

  张允和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她喜欢读书写字,对文学和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

  她继承了母亲的美貌,长得秀丽端庄,深受周围人的赞美。

  张允和在家中排行第二,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

  三姐妹都是才华横溢的女性,姐姐张兆和后来嫁给了著名作家沈从文,妹妹张兆璞也是一位文学家。

  张允和在三姐妹中最为出色,她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有着广泛的知识面和独立的思想。

  张允和在16岁那年考入了北京大学附属女子师范学校,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女大学生。

  在校期间,她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参与了许多社会活动,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她还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发表了一些散文和诗歌,受到了读者和评论家的好评。


02

遇见周有光

  张允和和周有光的相识,是一场美丽的巧合。

  1930年,张允和在上海圣玛利亚女子大学读书,周有光在上海大学任教。

  一天,周有光去图书馆借书,无意中看到了张允和正在阅读一本昆曲书籍。

  周有光对昆曲也很感兴趣,便主动搭讪,两人很快就聊得投机。

  周有光被张允和的才华和美貌所吸引,张允和也对周有光的学识和风度所倾心。

  由此,他们开始了一段甜蜜的恋情。

  张允和和周有光的恋爱,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

  张允和的父亲不满意周有光是一个穷困潦倒的教师,没有什么前途。

  周有光的母亲也不喜欢张允和是一个出身富贵的大小姐,没有什么家务能力。

  更有甚者,他们去算命时,被告知两人都活不过35岁,是一对短命鸳鸯。

  但是,这些阻碍都没有动摇他们的爱情,他们坚持了下来,最终在1933年结为夫妻。

  张允和和周有光的婚姻,是一段幸福而又不平凡的婚姻。


03

心脏病的打击

  张允和在与周有光结婚后的第二年,生下了他们的儿子周晓平。

  这是他们婚姻生活中的一大喜悦,他们对儿子寄予了无限的期望和爱护。

  然而,不久之后,他们又遭遇了一场悲剧,他们的女儿周小禾在六岁时因为盲肠炎病逝了。

  这对于张允和来说,是一个无法弥补的损失,她异常悲痛。

  就在她还没有从女儿的死亡中恢复过来的时候,她又接到了一个更加沉重的消息。

  她在39岁时,被医生诊断出患有心脏病,可能活不过50岁。

  这对于一个正值壮年的女性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得这样一种病。

  张允和想起了自己的祖父张树声,他也是因为心脏病而去世的。

  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遗传了祖父的基因。

  这对于一个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女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但是,张允和不服输。

  在这样的困境中,她没有绝望,而是定下了三不原则:


04

三不原则

  不拿别人的过失责备自己,不拿自己的过失得罪人家、不拿自己的过错惩罚自己。

  这三条原则,是她在与世界和自己相处中总结出来的人生哲学。

  第一条原则是“不拿别人的过失责备自己”。

  她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但不能因为别人的过失而怨恨自己,要学会宽容和理解。

  张允和说:“我从来不把别人对我的伤害放在心上,我觉得那是他们的事情,跟我无关。”

  “我从来不跟别人争吵,我觉得那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她用这种豁达开朗的态度,化解了许多可能引起矛盾和冲突的事情,保持了自己的心境平和。

  第二条原则是“不拿自己的过失得罪人家”。

  张允和承认,自己也有许多不足和错误,但不能因为自己的过失而伤害别人,要学会道歉和改正。

  她说:“我从来不把自己对别人的伤害藏在心里,我觉得那是我的事情,要跟他们道歉。”

  “我从来不把自己的错误当成理所当然,我觉得那是我的责任,要努力改进。”

  她用这种谦虚诚恳的态度,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和信任,增进了自己的人际关系。

  第三条原则是“不拿自己的过错惩罚自己”。

  张允和明白,自己也有许多遗憾和失败,但不能因为自己的过错而折磨自己,要学会接受和释放。

  她说:“我从来不把自己对自己的伤害记在心上,我觉得那是过去的事情,要向前看。”

  “我从来不把自己的失败当成绝望,我觉得那是新的开始,要重新努力。”她用这种乐观坚强的态度,克服了许多可能导致沮丧和绝望的事情,保持了自己的生活热情。


  05

  新生活

  定下“三不原则”后,张允和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她每天按时起床,做一些简单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她继续了对昆曲的研究,张允和认为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也是她最喜爱的艺术形式。

  她利用自己的外语能力,将昆曲翻译成英语、法语、日语等多种语言,并且出版了多本昆曲选集和研究论文。

  她还经常参加一些昆曲演出和讲座,向更多的人介绍昆曲的魅力和价值。

  她还积极地参与了社会公益事业,她关心弱势群体和社会问题,她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除此之外,她也经常捐赠一些书籍和物资给贫困地区和学校,为他们带去温暖和希望。

  就这样,张允和在周有光和儿子周晓平的陪伴下,过着一个快乐而充实的生活。

  她不仅没有因为心脏病而早逝,反而活得越来越好。


06

晚年时光

  张允和在晚年出版了多本书籍,其中包括《多情人不老》、《最后的闺秀》、《张家旧事》等。

  这些书,都是她对自己和周有光的婚姻生活、对自己和张家人的亲情回忆、对自己和昆曲艺术的情感表达。

  这些书,都展现了她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理解。

  晚年时,张允和还倡议恢复了家庭刊物《水》,并亲自担任主编。《水》是张家人在1930年代创办的一份私人杂志,主要刊载张家人的诗文、散文、小说等作品,以及一些家庭新闻、趣闻、轶事等内容。

  《水》是张家人保持联系、交流思想、增进感情的一种方式,也是张家人展示才华、传承文化、记录历史的一种载体。

  张允和在恢复《水》后,邀请了周有光、周晓平以及其他一些亲友参与其中,共同编写了多期《水》。

  这些《水》不仅记录了张允和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和感受,也记录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变迁和风云。

  就这样,张允和在晚年过着一个平静而有意义的生活。

  她不仅超越了医生给她预测的寿命,活到了93岁,而且超越了自己给自己的设定。


  07

  结语

  张允和依靠自己的三不原则,不仅战胜了心脏病,还活到了93岁,安详的离开了人世。

  她去世后,丈夫周有光继续坚持三不原则生活,他也得到了长寿,活到了112岁。

  两人共同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是有史以来最长寿的夫妻。

  张允和的三不原则不仅是她自己的长寿之道,也是我们可以借鉴的人生智慧。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常常会因为别人的过失、自己的过失、自己的过错而感到烦恼和苦恼。

  如果我们能够像张允和一样,用一颗宽容、谦虚、乐观的心去面对自己和他人,用一种豁达、诚恳、坚强的态度去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那么我们就能够拥有一个更加美好和幸福的生活。

各位家人们,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网址:民国才女张允和:医生告知活不过50岁,她定下三不原则,延寿43年 http://c.mxgxt.com/news/view/835535

相关内容

民国才女张允和:医生告知活不过50岁,她定下三不原则,延寿43年
张允和:命运考验下的长寿奇迹
人的寿命和哪些因素有关系,医生告诉您长寿秘诀
田家玮委员 延长女医生退休年龄
民国影后胡蝶:女儿不知其生父,找了个大50岁的民国总统当老公
102岁喻泽琴的长寿秘诀:从不养生,喝酒撸串无辣不欢,活成少女
知名老中医的“养生忌讳”,做到了健康又长寿
柯蓝:开国元勋后裔,被言活不过38岁,几度情伤的她,却一生潇洒
广东人均预期寿命2020年达到77.8岁
年龄相差18岁的“母子恋”,原本不被看好,如今产下一女生活美满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