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家世:连接起五大家族的政治联姻

发布时间:2025-04-23 14:58

诸葛氏出自葛氏,本是齐鲁地区源远流长的显赫世家。

诸葛亮的先祖是秦末起义军首领陈胜手下大将葛婴。

汉文帝时,追念葛婴反秦之功,便将他的子孙封为诸县侯。

东汉初年,这支葛氏从诸县迁至阳都,因阳都原有不少葛姓,为了以示区别,由诸县迁来的这支葛氏便自称诸葛氏。

诸葛家的家世一直不错,即使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也做过泰山郡的郡丞。

跟刘备一样,诸葛亮也是一个幼孤的孩子,六岁丧母,八岁丧父。

丧父那年,他的哥哥诸葛瑾已经十五岁,这是男儿顶门立户的年纪,于是诸葛瑾开始走上革命工作岗位,并承担起奉养继母的责任,而未成年的诸葛亮与弟弟诸葛均以及待字闺中的两个姐姐都跟着叔父诸葛玄讨生活了。

诸葛玄在当时士林肯定也小有名气,当袁术占领淮南后,便想到了诸葛玄这号人物,请他出任豫章太守。

这是初平四年(193年)的事,这一年曹操为父报仇、屠杀徐州,而诸葛亮则跟随叔父诸葛玄来到江南豫章。

一年后,刚刚有点名气的刘备来到徐州。

也就是说,诸葛家在江南的根基比刘备要深得多,当诸葛玄在江南做上豫章太守之时,刘备还没开启他的徐州时代呢。

豫章虽是扬州一郡,地盘却不小,大致相当今天的江西全省,治所在今天南昌。

诸葛玄能够接下这么一个好差事,看来他先前已经具有不小的名声,也肯定有过仕途经历。

但诸葛玄的快乐时光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那时的东汉朝廷也未必合法,但那个朝廷还是派来一个叫朱皓的人担任豫章太守。

朱皓也是一介书生,除了印信文书,两手空空,只好求助近旁的刘繇。

刘繇跟袁术是死磕的关系,正想趁机赶走诸葛玄,于是立即借兵给朱皓。

诸葛玄那点兵敌不过朱皓,于是放弃南昌,退保西城(南昌西)。

《诸葛亮传》说,诸葛玄因与刘表是老交情,于是“往依之”。不过,“往依之”未必是全家跑到荆州。自己留在豫章坚持革命,而把侄子侄女送到荆州,并致归依之意,也是地道的“往依之”。

为了自己以及自己侄子、侄女们的未来,他利用两个侄女即诸葛亮的两个姐姐与荆州超一流大腕进行了政治联姻:

将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荆州第一大姓的蒯祺,蒯祺时任太守;将二姐嫁给了荆州另一大姓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

蒯家特别是良、蒯越兄弟是刘表集团数一数二的人物,而隐居鹿门山的庞德公则是荆州在野名士的领袖人物,曾经几次拒绝刘表的迎请。

无疑,诸葛玄这两笔买卖都做得大为成功,为诸葛亮的未来铺好了路,无论是进是退都能找到会提携之人。

诸葛亮是兴平二年(195年)与两个姐姐和弟弟来到襄阳的,这一年他十五岁。

两年后,也就是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就死了。

据说是被西城的老百姓杀死的,而且脑袋还被送到了刘繇处。

不过,诸葛玄已这时的诸葛亮也长大成人,并且精通乃叔的攀援之道,通过“亲家爹”庞德公,结识了水镜先生司马徽和庞德公的侄子庞统。

水镜先生一高兴,当即送给诸葛亮和庞统两个外号——卧龙和凤雏。

年纪轻轻的庞统不仅是大名士,而且与江东人士联系密切。

但仅靠这些还是不够的,诸葛亮还要让自己成为荆州人。于是,他为自己也找了一门好亲事。

诸葛玄通过两个侄女,让诸葛家跟、庞两大家族拉上关系。

而诸葛亮通过自己的婚事,一举跟黄、蔡、刘三家拉上关系,真可谓青出于蓝胜于蓝。

他娶的是荆州名士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

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是刘表的连襟,也就是说诸葛亮的岳母蔡氏是蔡瑁和刘表后妇的姐姐,刘表是诸葛亮的姨父,蔡瑁则成了诸葛亮的舅舅。

通过如此圈套圈的关系,诸葛亮竟然与荆州的五大家族——刘家、蔡家、、庞家、黄家都结上了姻亲关系。

以这样的身份,诸葛亮大可出入荆州的上流社会了。

于是,诸葛亮很快便与刘表的长子刘琦成了好朋友,而且刘琦“深器亮”。

此外,通过亲家弟弟庞统和兄长诸葛瑾,诸葛亮与江东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对江东的情势了如指掌。

自然,我们也不能把诸葛玄以及诸葛亮只找大户人家结亲视为攀龙附凤。

事实上那时的婚姻最讲门第,诸葛家可以结上这些好亲戚,首先是因为诸葛家也系名门,绝对不会辱没那一干好亲戚。

直到现在襄阳还留传着一句俗语,那是笑话诸葛亮婚事的,说“莫学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

《三国志》注引《襄阳记》说,是黄承彦自己找上门来问诸葛亮:“听说你在找媳妇,我家到有个丑女,黄头黑发,但有些才学,却与你相配。”

诸葛亮闻言二话不说,当即应允,而黄承彦连夜就用车车将女儿黄月英送到隆中。

诸葛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无论古今都是标准版的伟丈夫。

可他为什么要娶一个丑女呢?

原因是婚姻对于那时的男子,只是两个家族的联合,娶妻的第一标准自是门当户对,诸葛亮虽出名门,但父叔已死,家道败落,老靠两个姐姐、姐夫救济也不是事,自己也得想办法。

与黄家结上这门亲,诸葛亮算是自己找到饭辙了。

不过,诸葛亮之所以娶了丑女月英,也跟诸葛亮也是一个身残志坚的青年有关。

诸葛亮是一个一米八的山东大汉,但不太爱活动,未出山时过的是“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的日子,在战场上诸葛亮也每每乘坐一种由一匹马拉的两轮车(尽管不是《三国演义》里让人推着走的四轮车)。

事实上,诸葛亮的腿脚有残疾。

至今在泰山一带还流传着诸葛亮摔伤腿的传说。

当时他只有4岁,而他的父亲正在泰山郡丞任上。

泰山郡治就坐落在泰山脚下,到处都是崎岖不平的山路,诸葛亮就是在玩耍时摔断了腿,落下残疾。残疾诸葛,娶丑女阿英,一切顺理成章了。

自然,现在的小儿女不会理解。

这样的婚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古人可以三妻四妾,而且也跟道德无关,发妻要看,以后发达了娶上几房美貌的姬妾那是不在话下的。

无论诸葛亮是不是真有残疾,但已经是一个有身份的人了。

因此,所谓“躬耕垄亩”,只是表明其在野身份,但绝不会扛着锄头下地的。

刘备找到诸葛亮可谓找对了人,那是一个与荆州五大家族都有关系的人啊!

通过诸葛亮,刘备认识了刘琦。

刘公子是刘表的长子,长得很像刘表,刘表也很喜欢他。

可后来刘表迫于后妻蔡氏和大舅哥蔡瑁的压力,不得不答应让蔡氏之子刘琮。

可怜的刘琦,现在的处境很有点像当年秦始皇的长子扶苏,也像袁绍的长子袁谭,处境危险,最终只好找自己的跛友诸葛亮支招。

俗话说,疏不间亲,诸葛亮岂能轻易开言。

一日刘琦请诸葛来到家里,一起在后花园游玩。

园内有一高楼,却没有楼梯,只能在楼外踩着木梯才能上去。

诸葛亮随刘琦共上高楼,饮酒作乐。

突然之间,刘琦起身对楼下的仆役喝道:“何不去梯。”

刘琦的仆人慌忙将木梯撤去。诸葛亮早知其意,但故意惊问其故。

于是刘琦对诸葛亮说:“我一直求您赐我安身立命之计,您就是不赐教。今天木梯已去,就是咱们俩了。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我耳,不怕隔墙有耳了,您可以说了吧?”

诸葛亮扭捏了半晌,终于“赐教”了:“您要想保全自己也不是什么难事,想想两位古人的事情就明白了。”

刘琦忙问:“哪两位古人?”

诸葛亮不慌不忙地说:“春秋时晋国的申生和重耳两位公子呀。”

刘琦仍是不解,继续问道:“他们怎么了?”

诸葛亮说道:“你不见申生在内而身遭不测,而重耳在外却得平安吗?”

刘琦恍然大悟,于是学着重耳的样子,像刘表请求到江夏驻防,代替被孙权所杀的黄祖,以摆脱后妈及蔡瑁的加害。

这是赤壁大战当年的事情了。

其实,诸葛亮这一招,未必是帮助刘琦,而是实实在在帮刘备。

刘琦一走,彻底从襄阳政局中出局。

他跑到江夏,却为刘备日后留下一块立足之地。

正是有江夏这块地盘,刘备才得以喘息并取得与孙权合作的机会。

赤壁之战后,刘备上表献帝,以刘琦为荆州刺史。

这是刘备利用刘琦的名声,既稳住荆州军民,又搪塞了孙权对荆州所有权的质疑。

诸葛亮帮助刘备完成与刘琦的合作,立下奇功一件。

除此之外,诸葛亮还建议刘备以清查“无籍”游民(相当于今世没有户口的盲流)的名义,扩充自己的军队。

军队不是想扩充就能扩充的,需要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钱。

不过,做过小商贩的刘备,似乎跟商人特别投缘,在荆州也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足以招兵买马了。

不过这次人家不像当年糜竺那样白给了,而是采取了贷款的方式。

明何宇度《益部谈资》载:“先主寓荆州,从南阳大姓晁氏贷款千万,以为军需,诸葛亮担保,券至宋犹存”。

明吴梅村在《绥寇纪略》也说:“献贼破荆州时,民家有汉昭烈帝借富民金充军饷券,武侯押字,纸墨如新。”

在刘备借钱这个当口,已经在荆州呆了不少年的诸葛亮成了可以信赖的保人。

大概这些商人想,假如以后刘备赖帐的话,他们就去找诸葛亮,实在不行就去找刘表。反正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自然,、蔡瑁是绝不会让刘备扩大力量的,点头的肯定是刘表。

刘表让刘备扩军自然也有自己的考虑,他发现刘备在荆州的这几年还是比较老实的,到是自己的亲信和亲家们越练越难以约束了,让刘备稍微扩充一下力量,未尝不是对他们的一种钳制。

事实上,在赤壁大战前一年,诸葛亮能够给予刘备的不是什么隆中对,而是为刘备准备了日后的战略支撑点,这可是非同小可的一件事,这也是当年刘备两次从徐州败退所不曾遇到的事情。

曹操南下,孙权决计抗曹,鲁肃到刘备军中商谈合作事项,也是因刘备和刘琦手中还有两万部队以及江夏地盘。

江夏是长江的喉咙,如果刘备和刘琦投降,曹操可以顺利东下。

可以说,没有刘备与刘琦的合作,几乎就没有赤壁之战。

而没有赤壁之战及其胜利,就没有刘备日后的一切。

事实上,曹操席卷荆州之时,孙权与刘备合作也没有吃亏,因为他由此顺利占有江夏,这是他们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地区。

从此,他们扼住了长江的咽喉,既可阻挡西来之敌;日后也正是由此出发,夺回湘水以东,并最终从关羽手里拿回全部荆州。

从长远看,刘备在荆州是呆不住的,而只能跑到益州去捏天下仅剩的一个软柿子。

这一切都与隆中对无关,历史枢纽并不在那次空谈上。事实上仅仅在于诸葛亮在荆州的人脉上。

陈寿在写《三国志》时,关于隆中对那一段,很有可能是从蜀汉政权宣传部的档案资料抄来的。

刘备对诸葛亮的看重根本不是来自什么隆中对,而是来自诸葛亮联合刘琦的贡献。但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拥戴刘备呢?

我们看到,假如诸葛亮要真心拥戴刘备,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要是有一条不成立,诸葛亮就是别有他图。

一是诸葛亮的理想确是拥立汉室。

二是诸葛亮相信刘备是承担这个使命的不二人选。

自然,诸葛亮同时也确信曹操汉贼,他所发动的统一战争是不正义的,因此必须阻挠。

三是诸葛亮必须相信隆中对是真的,相信刘备有机会和能力得到荆州和益州。

事实上,这三条都不成立。

诸葛亮真是死心塌地要拥立汉室吗?

在《诸葛亮传》和诸葛亮的《出师表》里,的确是这样写的。

但那时的官方文章跟现在是一个性质,我们可以相信吗?

汉室在多少人的心里还被尊重?

就拿诸葛亮自己家来说吧,他的叔父一会接受袁术的任命,一会又“往依”刘表,哪里有什么政治准则?

而诸葛亮和哥哥诸葛瑾以及族弟诸葛诞,分投三国,各为其主。为什么单单他诸葛亮要拥护汉室?难道他诸葛亮比他的叔叔和哥哥更深明大义?

再看看他的朋友,按理说都跟他志同道合吧,但他们几乎清一色地投奔了曹操。

石广元在曹魏官做到郡守、典农校尉;孟公威更是在曹操那得以“贵达”,做了凉州刺史,后官至征东将军。

诸葛亮的兄弟朋友,除了徐庶投了刘备(半道也走了),其他人为什么没投刘备,而都投了曹操呢?

显然,他们都是见风使舵的策士一流,志向未必是辅佐汉室,而仅仅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

假如连诸葛亮也知道所谓的隆中对是一场梦幻,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投靠刘备呢?

《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引《袁子》说诸葛亮受命出使东吴时,张昭曾经有意把诸葛亮留下来,但诸葛亮不肯。

有人问诸葛亮原因,诸葛亮的回答很妙:“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

这句话说到点上了,那就是在孙权那打工也能受到一定重用并干出成绩,但只有在刘备那里才能成为唯一,才能把自己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

也就是说,诸葛亮找上刘备,不是看重刘备的志向和能力,相反的是看重恰恰是刘备还没有成气候(甚至不可能成气候),还没有什么过硬的谋略人才,只有在他手下自己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应该说,诸葛亮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投靠刘备的。

至于刘备的理想,诸葛亮清楚他有块地盘能够坐稳了就不错了。

至于拥护汉室,那是鬼才相信的场面话。

那么诸葛亮的理想是什么呢?也无非是先三分后统一。

不过,统一后的江山是姓刘还是诸葛,那一个千古之迷了。

诸葛亮投刘备是想尽其才,而刘备无非是把诸葛亮当作荆州无数人才中的一个,开始也未见得如何重用,但很快刘备发现诸葛亮不是等闲人物。

刘备后来有了不小的家底,不过那时他发现最凶恶的敌人并不是曹操与孙权,而是在内部。

刚在徐州时,他为无法拒绝找上门来的刺头吕布而发愁。

以后,他发现自己的基业完全有被和平演变的可能。

为此,他同诸葛亮同志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网址:诸葛亮的家世:连接起五大家族的政治联姻 http://c.mxgxt.com/news/view/836707

相关内容

诸葛亮的家世:连接起五大家族的政治联姻
诸葛绪与诸葛亮:家族血脉相连还是历史巧合?
家族与才华:探索诸葛诞与诸葛亮的关系
诸葛亮背后的关系网,几乎涵盖了荆州所有的世家大族,高官权贵!
东晋的门阀政治:谢安因姻亲和各大权贵建立联系
历史上的诸葛亮 史上真实的蜀汉丞相诸葛亮揭秘
图解三国:二论诸葛亮背后的人际关系网
为什么诸葛亮一生只娶黄月英这个丑女,他们的婚姻幸福吗?
诸葛亮和诸葛瑾,亲兄弟为何与路人无异?
诸葛绪和诸葛亮关系如何?两人是亲戚吗?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