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长恨歌》为什么如此感人?缘起自身经历,所以悲悯
作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曾官至翰林学士,才学之高,无可置疑。
而在白居易留下的名作中,《长恨歌》赫然在列,他早年的诗作中,思想大多是"兼济天下",而后期逐渐转为"独善其身"。
白居易笔下的《长恨歌》,杨贵妃与帝王的爱情令人动容。这首诗也婉转悲切,非常感人!
在《长恨歌》中,杨贵妃从"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到"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之间,不过隔着一场安史之乱,红颜薄命,含恨而终,令人叹息。
情不知所起杨家有女初长成","一朝选在君王侧"。
这是一个清纯美貌少女和至尊帝王之间的爱情故事。
刚刚踏出闺阁,就走入帝王家。 杨贵妃拥有令六宫粉黛失色的美丽容貌,还有着令全天下女子艳羡的君王专属宠爱。
纵然这位君王见过无数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却仍然保留着心底最纯真炽热的真感情,他对杨贵妃的爱可以说是毫无保留。春从春游夜专夜",那时他本身又是个励精图治的英明君主,不仅通晓音律,而且仪表雄伟俊丽。
在他的统治下,唐朝进入"开元盛世"的全盛时期,这样一个男人的毫无保留的爱情,世间女子如何能招架得住。
而在中央集权的统治下,君王就是权力的枢纽。
君王的专属宠爱能为杨贵妃带来什么?爱屋及乌,杨贵妃的"姊妹兄弟皆列士",使得杨家一度壮大。
时至今日,杨贵妃的真实容貌已不可考,但她的名字却成了美丽和富贵的代名词,这是一朵怎样的人间富贵花?
天生丽质,肤如凝脂,偏偏还有出众的才艺。一曲霓裳羽衣舞,俘获了多少人的心。
二人就这样坠入了爱河。只是君王的家事从来都是天下事。他对杨贵妃的宠爱令某些人艳羡的同时,也令某些人不安。
唐玄宗是个有主意的人,面对群臣的劝阻,心中自有思量,只是或许于他而言,他只是想将自己的爱意献给心上人,必然不会听从群臣的劝阻,于是臣子与君王离了心,埋下了祸源。
祸不单行
本来帝王李隆基和他的宰相李林甫,二者都是颇有政治手段的人。
李隆基的驭人之术和李林甫的政治手段结合起来,他们将安禄山玩弄于股掌之间。这是一则明君贤相共治天下的佳话。
可世事难料,李林甫竟然去世了,而继任宰相的人变成了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
杨国忠空有宰相之权,却无宰相之能,无法牵制住安禄山。
这样一来,安禄山手握兵权,一家独大。而李隆基年事渐高,处理政事也越来越力不从心。朝中并无有李林甫之能的人来牵制住安禄山。
于是,朝堂原本的平衡被打破,君王试图用笼络的方式使安禄山满足于现状,而不至于犯上作乱。还不惜让安禄山成为杨贵妃的干儿子。
本来这样的怀柔政策是可以稳定住安禄山的,可是随着李隆基的年纪越来越大,迟早要让太子继位,而只要太子继位,安禄山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这样的隐患使安禄山起了反心。
因此,"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拉开序幕。
这位英明的君王,终究没能逃过岁月的打磨。他高明的政治手段随着李林甫的离开而渐渐衰弱。在安禄山造反之后,更是昏招迭出。
金口玉言的决策使潼关失守,长安沦陷。
这样前后巨大的反差,使他的臣子们一致认为这是色令智昏的结果。于是在逃出长安之时,他忠心的臣下一致要求处死杨贵妃。
这朵人间富贵花,最终落得"宛转蛾眉马前死"的下场。
众人眼中杨国忠是奸相,因为他既没有给这个国家的清明政治锦上添花,还提出了很多错误的建议使国家沦陷。与前任宰相李林甫更是云泥之别。
实际上他的愚蠢,奸诈,媚上不过是因为他没有足够的政治能力。在其位而无法谋其政,成王败寇罢了,以当时朝局式微的局势来看,即使换一个人做这个宰相,也比杨国忠好不了多少。
最终这个从未参与政治决策的贵妃,还是被迁怒,魂断马嵬坡。
恨不知所终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杨贵妃的恨应该指向哪里呢?
爱之深则恨之切。李隆基作为君王,早些时候,给了她无限的宠爱和无上的荣光,将她捧入云端。而在马嵬坡时,却没能保住她。让她落得香消玉殒的结局。
实际上,作为一个女子,她对李隆基的宠爱并无把控之能。身在后宫,帝王的宠爱与否是判断,一个女子能否在后宫中好好活下去的唯一标准。
她邀宠还来不及,又为什么要拒绝君王的宠爱呢?这没有理由。
但作为君王,李隆基却可以控制住自己的表现。他大可不必将自己的柔情蜜意表现得那么明显,使杨贵妃成为众矢之的。
或许他也没有想到,结局竟会如此凄凉。
再者,即使君王是为美色所迷惑,最终做决策的人还是君王本人。若非他年纪大了,处事力不从心,又怎会放任安禄山做大?
可是最终,这君王和一众臣子商量之后所下的错误决断却要由一个从未参与政治的女子去给他们终结,为他们背下这个亡国的黑锅,实在令人唏嘘。
明明是一众臣子和君王无能,他们却将黑锅推向一个女子,可见当时女子之地位。
即使是杨贵妃,也没能逃脱红颜薄命的结局。而君王也许也想借妖姬祸国的名头来掩盖自己的江郎才尽。
这样想来,即使不是杨贵妃也会有李贵妃张贵妃站出来顶这个罪名。
相思
想来白居易,也很同情这个无辜死去的美丽女子。因此他在长恨歌中为杨贵妃设了一个美好的结局。
他写道:"不见玉颜空死处",是希望杨贵妃有生还之机。又写了李隆基对她无尽的思念,是想说明即使她离开了人间,还有人在惦念着她。
最后笔锋一转写到蓬莱的太真仙子"雪肤花貌参差是",也表现了他希望杨贵妃寻得好归宿的愿望。
等到"安史之乱"平叛过后,唐玄宗归来。宫中的景物引发了他对过往种种的怀念。雕栏玉砌犹在,只是朱颜改。他也只剩怀念了。
其实白居易写出《长恨歌》这个千古名篇,或许也和他自身的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有一个自小与他青梅竹马的邻家小女孩叫湘灵。
他给湘灵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是"娉婷十五胜天仙",可见他对这个邻家妹妹的喜爱。
可是他多次提出想与这个女孩在一起,却始终遭到家人的坚决反对。最终无计可施,他只能看着湘灵嫁为他人妇。
而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当中,他找到了自己情感经历的影子,他恨唐玄宗不能护住杨贵妃,而使杨贵妃香消玉殒,也是在恨自己,没能留住湘灵,最终无计可施,只能就此错过。
这分别成了他一生的遗憾,他将此情寄托于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中,将他们的分离写成了千古遗憾。
因为缘起自己经历,所以悲悯!
最终,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表现了他心中深深的遗憾之情。
其实,纵观杨贵妃的经历,后宫的高墙大院,一小方天地就禁锢了她的一生。
她是富贵花,更是笼中鸟。以当时的情景,她如果不得宠,会默默地死在深深庭院之中;而她如果得宠,就如我们所见的那般,死在马嵬坡下。
她纵然美貌无双,却无法阅遍山川河海,无法看到京城以外其他地方的天地、风光和风土人情。她的命运始终掌握在别人手中,自己无力抉择。
至如今,往事成风,空余长叹。我们只能祈祷世间真有轮回一说,使杨贵妃也能转世,来看看如今的海阔天空。
责任编辑:
网址:白居易《长恨歌》为什么如此感人?缘起自身经历,所以悲悯 http://c.mxgxt.com/news/view/84188
相关内容
白居易号什么:探究其别号的背后诗中的美女让白居易无法忘却,37岁还未成婚,心甘情愿当剩男
白居易名气最高的六首诗,一直被世人借鉴,从未被超越!
白居易生平及文学成就:一位伟大的唐朝诗人的丰富资料
刘禹锡写诗安慰白居易,其中一个千古名句,劝慰如今不少人的焦虑
为什么唐诗是中国诗歌的巅峰?
荷花并没有青色的,李白为什么自称为青莲居士?
为了弥补真爱,晚年纳妾百人,唐代诗人白居易是专情还是多情
白居易‖ 乐天知命,顺天安己
白居易最豁达的一首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看破贫富值得一读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