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王菲離婚,消費明星要有度
前天,王菲微博宣布與李亞鵬離婚,一度成為熱門話題。昨天,某媒體報道稱,其記者開車將王菲的保姆車逼停,並拍攝到獨家圖片。此舉遭到眾網友不滿,稱媒體採訪過力。昨天下午,該媒體就此事公開致歉,稱將加強對一線記者的教育工作。(9月15日 中國新聞網)
這個周末,最勁爆的新聞莫過於王菲離婚了,各種評論、各種報道、各種小道消息,更有記者開車將王菲的保姆車逼停的“成功”獨家照片。紛紛擾擾之中,作為圍觀者的我們,應有三個尺度:
一者,客觀而理性。自從“在人群裡多看了你一眼”,便開始了一段八年的愛情“傳奇”,雖然當事人和觀眾都希望這段感情美好而“綠水長流”,但是,既然“相信一切都有盡頭,相聚離開,總有時候”,我們又何必苛求這段感情“永垂不朽”?既然雙方都“還好”,“太陽明天照常升起”,說明雙方希望和平分手,旁人就不要過多地參合到別人的私人感情之中。平靜的放手未必不是給彼此一條出路,我們不妨送出祝福,淡然處之。而出家也好,花錢無度也罷,當事人願意說的,我們不妨聽聽,不願意說的,不必做包打聽。 “人家離婚關你何事”,雖然直白,倒也中肯。
二者,不要讓明星的分分合合影響我們的婚戀觀。現代社會離婚率早已居高不下,我國的離婚率也逐年走高,娛樂圈的聚散離合更放大了婚戀自由的明星效應。王菲離婚,有網友哀嘆再不相信愛情了,難免幼稚而可笑。即便貴為女王,也要面對十月懷胎的辛苦,也不乏年華漸逝的焦慮,隔閡和爭吵也會趁虛而入,分道揚鑣便成為不可避免的結局。圍城內外,風景殊異,圍觀者有無窮的想象,當事人有難言的痛楚,與其把愛情的理想寄托在他人或明星身上,不如過好自己的小日子,細心烹調屬於自己的小幸福,畢竟愛情不分高低貴賤,隻有合適與否。
三者,媒體職業道德需時刻謹記。在高速公路上用逼停的方式採訪,是媒體暴力的突出表現。當下一些媒體和記者過於關注點擊率和搶新聞,有意無意地忘記了社會責任,熱衷用擦邊球乃至非法的手段挖掘獨家新聞,肆意炒作,毫不顧忌當事人的隱私和相關法規,不擇手段搶報新聞,不驚悚不罷休。高速公路上逼停拍攝,屬於嚴重違反交通法規的危險動作,稍有不慎,極可能引發嚴重后果,一段私事可能成為影響公共安全的“事故”,不僅違背職業道德,,也逼停了社會起碼的江湖道義和良知底線。目前,該媒體就此事公開致歉,希望同行們引以為戒。
固然,明星作為公眾人物,不可避免讓渡部分隱私權,但消費明星也有度——即人性的溫度、輿論正確的態度及法規的力度。保持清醒的良知和豐盈的人性感悟,媒體從業者尤其要堅守職業道德,提高專業素養,不消費他人的痛苦,不逾越法律底線,客觀、理性、人道。王菲離婚,或許是近段時間內喧囂不已的劇目,而當事人、圍觀者和媒體從中扮演何種角色,,是檢驗媒體“發達”程度以及公民社會成熟度的度量衡。
网址:圍觀王菲離婚,消費明星要有度 http://c.mxgxt.com/news/view/842530
相关内容
關注王寶強婚變:消費明星八卦是一種病態明星嫁富豪還是童話嗎 男女都把對方當消費品
深信“主播母親是迪拜公主” 劇情直播間何以“圍獵”老年人?
粉絲、明星、經紀的權力之爭:正主非主 消費者也不是上帝
吳奇隆前妻首曝贍養費內情 離婚沒佔一分錢便宜?
莫言遭狗仔隊圍堵背後的娛樂至死
莫言遭狗仔隊圍堵背后的娛樂至死
消費文化視角下的Vlog走紅研究
竇靖童經歷王菲兩度離異 與繼父李亞鵬鬧不合
部分消費者盲目追星 高價『明星同款』名不副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