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黑天鹅》,背后是压抑已久的欲望,善与恶的两个极端

发布时间:2025-04-24 07:44

对于某些追求极致艺术的人来说,他们会无可避免地把现实世界与艺术世界混淆,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完美的状态

就像娜塔莉·波特曼在《黑天鹅》中饰演的“尼娜”一样,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包括自己的生命之后,她认为从悬崖上一跃而下的自己达到了艺术的巅峰状态,所以才会说出“我,完美了。”

艺术是很美好的,我们并不否认它的存在为人类带来了许多美好,我们也很敬佩敢于追求艺术的人,可是艺术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它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在满足精神的前提下,我们首先要满足自己本身。任何事情都不能走向极端,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

艺术的极致,是混淆的现实和幻觉

这部电影讲述了芭蕾舞演员尼娜是怎么完美演绎“天鹅女王”的故事,娜塔莉·波特曼的形象在我看来,其实是非常适合扮演“黑天鹅”和“白天鹅”,她的外貌英气但又不失精致,所以能够饰演楚楚可怜的白天鹅以及性感魅惑的黑天鹅。

她的演技的确是无可挑剔的,不然也不会凭借这个角色获得第83届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这部电影是一部惊悚剧情片,惊悚的部分来自于尼娜时不时出现的幻想,再搭配上紧张的音乐,更能营造出一种背后发凉的感觉。

娜塔莉·波特曼很好地展示了尼娜沉浸于幻境中的样子,她非常想成为天鹅女王,于是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逐渐分不清客观世界和艺术世界的分界线。在这样混乱的情况下,她逐渐释放了自己,由最开始纯洁无瑕的白天鹅蜕变成了能够诱惑所有人的黑天鹅。

她会发生这样的情况除了自己施加的压力之外,还有母亲对她报以了太大期望的原因,在重重压力之下,她最终变成了极致的艺术家。

虽然母亲给了她太大的压力,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母亲不爱她。实际上,尼娜最后能够分清现实和世界的原因,无非是那些曾经施加在她身上的压力已经逐渐消失了,其中来自母亲的压力是最先消失的。

我在刚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也觉得她的母亲对于她的期望太高了,但是等到后面,母亲却变成了最心疼女儿的人,当尼娜在舞台上完成了蜕变的时候,她看见了眼含热泪的母亲,这条亲情线应该算是影片中难得的温情部分了。

不疯魔不成活,白天鹅到黑天鹅的蜕变

影片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中,不知道尼娜的幻觉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在尼娜的艺术世界中,总监“托马斯”算是艺术的具体化形象,他代表着尼娜内心深处的一部分欲望。

她总是死死压抑着自己的欲望,因此无法释放出最真实的自己,也无法达到黑天鹅的状态,在某种层面上来说,黑天鹅代表的其实是尼娜内心深处的欲望,黑色也是人性阴暗面的颜色。

尼娜追求艺术的状态跟我们常说的“不疯魔不成活”是一样的。

提起这一类人物,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想到《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两者是有着共同性的,都是为了极致的艺术,而奉献了自己。并且这部电影的某些拍摄手法和《霸王别姬》也比较类似。

比如影片开头聚光灯打在白天鹅身上就很像《霸王别姬》结尾程蝶衣自刎的镜头,虽然两人的结局是类似的,但是尼娜并不像程蝶衣一样热爱艺术。

完美的黑天鹅,并不热爱芭蕾的尼娜

我们看完了这部电影之后,会震撼于尼娜敢于为艺术献身的勇气,但是绝不会认为尼娜是真心热爱芭蕾舞。

她在舞台上的姿势非常完美,如同翩翩起舞的天鹅一样,但是私下练习舞蹈的时候,脸上却充满了痛苦的表情。与其说她热爱舞蹈,不如说除了舞蹈,她也不知道自己能够干些什么。

她学习舞蹈都是因为母亲是一名退役的芭蕾舞演员,为了完成母亲的愿望,她只好走上了母亲的老路。但是她的心里又是极其不情愿的,同时母亲对她的控制也达到了极点,在这种情况下,她很难不走火入魔。

尼娜母亲在这部电影中的人设是充满矛盾的,对女儿的控制无处不在,但是她又很爱女儿,就像前面说的,当女儿真正受到伤害之后,她能立马放下自己多年来的期望,这种复杂性可能也影响到了尼娜,导致了她最后的结局。

这部电影是一部技术非常出众的作品,无论是各种隐喻的东西,或者是电影构图,都透露着人工雕琢的痕迹,比如影片中的色彩基本上是黑白二色,只有最后的舞台演出,用了比较明亮的色彩,这里也代表了尼娜脑海中的艺术世界。

影片中暗示性的意象就更多了,给了我一种这并不是电影,而是一篇文章的感觉。白色、粉色代表了尼娜和白天鹅,刚开始的尼娜经常会使用这两种颜色,表示她还是一只纯洁无暇的白天鹅,剧情发展到后来,尼娜摘掉了脖子上的白色围巾,这里的白色围巾也可以代表幼年的白天鹅,摘下之后意味着白天鹅的成熟。

黑色是个很明显的意象,那就是黑天鹅和尼娜心中的欲望,当黑色和白色交杂在一起的时候,就代表了尼娜纠结于现实和幻想中。

这个暗示的物品来自于尼娜的枕头,她的枕头就是黑白花纹的,当她躺上枕头的时候,她就处于梦境之中,例如她梦见了和“莉莉”在一起的场景,这里的手法有点像《穆赫兰道》进入梦境中的手法。

这部电影技巧与内涵都很好,即使是一部惊悚片也能让人产生诸多感慨。

结语

电影中多次出现了带有镜子的场景,在我们看来,镜子仿佛能够照进人的心里,这同时也是我们探索主角内心的线索。镜子中的画面往往都是尼娜最想掩盖的一面,我们在镜中看到了尼娜的各种欲望。

其中也包括了她心中的恶,白天鹅与黑天鹅其实就是尼娜的善、恶两面,她的幻觉也是源于她不敢面对自己恶的一面,但是善恶本来就是一体的,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如果一直逃避下去,心中的恶最终将会积累到一个高度,走向一个极端的结局,就像影片中的尼娜以为她杀死了莉莉,没想到却伤害了自己。

网址:完美的《黑天鹅》,背后是压抑已久的欲望,善与恶的两个极端 http://c.mxgxt.com/news/view/842625

相关内容

《黑天鹅》影评:暗黑芭蕾的极致追求
从潜意识,原生家庭,精神分析角度,深度解析电影《黑天鹅》
《鹅毛笔》:道德与情欲的交锋,艺术与自由的呼唤
张艺凡饰演黑天鹅背后的故事
电影《黑天鹅》深度解析
电影《黑天鹅》的剧情
《黑天鹅》:完美囚笼中的黑天鹅,讨好与控制型人格的自我救赎
《黑天鹅》:芭蕾舞魔力,导致她精神分裂,与母亲决裂,同事反目
《黑天鹅》解析:蜕变之路
《黑天鹅》:娜塔莉.波特曼,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白天鹅和黑天鹅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