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注重现世性的道德修养和建功立业,追求学以致用;而西方哲学,则注重超越性的精神思辨和批判意识,追求学以致知。
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我们守住固有认知的同时,应该积极汲取西方文化,更新和扩充文化知识储备。著名学者于晓非教授曾鼓励中国人不仅要学习国学,也要借鉴和辨别西方哲学背后的逻辑,比如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黑天鹅事件,要讲黑天鹅我们要先从西方哲学讲起,大家不要着急,慢慢看吧~
图为:佛教文化研究专家、印度宗教研究专家,三智书院特聘导师于晓非教授
中国人经常用博大精深来形容中国文化,那么中国文化究竟博大到什么程度?多数学者认为,过去两千多年对我们真正产生深远影响的是三家学问:儒家、道家、佛家。
其实,西方思想体系也是三个传承。第一个传承: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给西方人带来了理性。什么是理性?我们认为人似乎应该存在的一种纯粹的、先天的头脑当中的思辨能力,古希腊文明给西方人带来的理性而产生的学问就是哲学。这是了解西方思想的第一个脉络。第二个传承:古希伯来文明。希伯来文明给西方人带来的是信仰,产生的是神学。神学里包括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体系。第三个传承:古罗马文明。它给西方人带来了契约精神,它所产生的文化就是法典,法的精神。
1、哲学要解决三个问题
古希腊文明给西方文明带来的是理性,它所产生的学问是哲学。哲学要解决什么问题呢?其实都是大家知道的问题: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解决什么是“真”的哲学,在西方哲学体系中叫做自然哲学;解决什么是“善”的哲学叫做道德哲学;解决什么是“美”的哲学叫做艺术哲学。
大家知道康德有三部重要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与《判断力批判》。这三部书中《纯粹理性批判》解决了什么是“真”、《实践理性批判》解决了什么是“善”、《判断力批判》解决了什么是“美”。所以西方哲学是解决真善美这三个问题的,我们不具体讨论“善”和“美”,就讨论西方哲学体系中“真”的问题。
2、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什么是“真”这个话题起源于古希腊哲学。那么古希腊哲学史上第一位被称为哲学家的是谁?是泰勒斯。汉传佛教认为释迦牟尼去世于公元前486年,泰勒斯大概要比佛陀要早,比孔子、老子要早,大概是在公元前624年至公元前546年。泰勒斯提出了一个问题: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世界的本质?就是世界统一性的问题。这个浩瀚的世界、浩瀚的宇宙有统一性。泰勒斯就此问题自己做了回答,他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水。当然了,他这个回答遭到了希腊哲学家的一片嘲讽。希腊是个岛国,基本都是水,所以希腊哲学家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水也是可以理解的。
3、真理应具备的特点
对世界本质描述的理论我们可以称之为真理,因为希腊哲学史上认为世界的“真”就是世界的本质。本质就是统一性,是事物背后的不变性。什么是世界的“真”?对本质的描述、理解就是真。这个角度是一个方面。既然真理是对世界本质的描述,是对统一性的描述,那么真理应该具有什么特点?第一,普遍性。本质是对现象涵盖得最广泛的,比如在房间中有张三、李四、王五,名字都不一样,但他们都是人,这就是普遍性。第二,必然性。现象是在不断的变化,但是本质的作用就是使这些变化呈现出秩序。我们人都是从年轻变老,没有反过来走的,这个变化似乎是有秩序的。西方人说为什么会使现象呈现出变化的秩序,就是因为世界具有本质。真理就是应该揭示这个世界的秩序,真理的理论应该具有必然性。必然性另外的表达就叫做确定性或者因果性。换句话说:从泰勒斯开始,西方的古希腊哲学开始要寻求对世界本质的理解。所谓对世界本质的理解,就是寻求对这个世界最大限度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理解。
在泰勒斯提出世界的本质是水后,相继又有哲学家提出世界本质是火、是土等等。其中一位哲学家提出了世界的本质是“数”,这是毕达哥拉斯提出的。还有哲学家说世界的本质是原子。古希腊哲学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本体论的争论。关于世界本质的争论,争论了八九百年,大家各持己见。后来进入了中世纪,也就是四世纪到十四世纪。中世纪欧洲传统基督教文明占了上风,基督教成为中世纪的主流文化。因此古希腊哲学关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个话题就被搁置了,大家不再争论。
4、如何理解世界的本质
到了公元15世纪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欧洲人从穆斯林那里找到了穆斯林所传承的古希腊文本,因此欧洲人对古希腊文明开始复兴。对古希腊文明复兴的第一个话题就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又开始争论这个话题。但是,到了哲学家笛卡尔时出现了一个重大的转型:古希腊哲学家开始认为与其争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不如争论一下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世界的本质。笛卡尔认为认识世界本质的这个过程,比认识的结果更重要。因为这个认识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认识的结果。笛卡尔的这个观点被近现代西方哲学家普遍接受。于是西方哲学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这是西方哲学史上古希腊哲学的第一次重大转向。
转向认识论后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话题:我们怎样才能认识世界,怎样才能认识世界的本质,怎样的认识才是可靠的。其实讨论认识的问题就是讨论两件事,一个是人类对世界本质认识的起点可靠性问题,还有一个是对认识过程的合理性问题。因此在西方哲学史上形成了两大主流学派: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理性主义认为人类之所以能认识到世界的普遍性和必然性,能够找到真理,在于人的先天理性,代表人物就是笛卡尔。笛卡尔是理性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他认为:认识内容的普遍性与必然性来源于人类大脑先天的结构,也就是先天大脑的这种结构是作为认识世界的可靠基点,不受人的感性与经验的诱惑,经验也不过是人内在对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唤醒作用。
在西方哲学史上与唯理主义对立的就是经验主义。经验主义的代表性人物是培根。培根认为理性只是一张白纸,大脑结构原本是一张白纸,大脑中的知识是后天对世界不断地感知而成的。认识世界起点的可靠性是人的经验而不是先天的理性。
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在西方哲学史上进行着激烈的辩论。经验主义批判唯理主义:认识起点的不靠谱,所有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的理论被在球面上画三角形给推翻了,因为球面上的三角形内角和不等于180°;理性主义批判经验主义:看到一亿只天鹅是白的,那万一一亿零一只天鹅是黑的怎么办?后来真的发现了一只黑天鹅。因为这一只黑天鹅令“所有天鹅都是白的”这个理论被打破。经验主义最大的不靠谱之处就是证实一件事情太困难了。人类在这世界上想证实一件事情是不可能的,这种可能性虽然很小,但是逻辑上不能说没有。因此搞金融的朋友都知道,有个词叫做“黑天鹅事件”,就是极小概率事件。
认识论讨论的第二个话题,认识过程的合理性问题在西方又出现了两种认识过程的模式。一种是演绎的逻辑模式,一种是归纳的逻辑模式。什么是演绎逻辑模式?从一般到特殊叫做演绎逻辑,比如说我先得出的结论: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是第一条基础。第二个条件:这是一个平面三角形。最后结论:所以它的内角和是180°。这叫做演绎推理的模式,也就是从一个最一般意义的结论推导出一个具体的结论,这样逻辑的推理模式,叫做演绎推理模式。在西方哲学传统当中理性主义者、唯理主义者基本上都是尊崇演绎逻辑。
第二种认识的方法是归纳逻辑。什么是归纳逻辑?就是从特殊到一般。经验主义者往往都信奉归纳逻辑。在西方哲学传统中,认为经验才是认识起点的可靠性学派认为,归纳才是认识世界合理性的逻辑推理过程。经验主义者大都接受归纳逻辑。
对于这两种逻辑推理模式在历史上也进行了激烈的辩论。经验主义者信奉归纳逻辑,批判演绎逻辑,他们认为演绎逻辑推理的过程是无懈可击的,但是不给人类带来新的知识。反过来演绎逻辑批判归纳逻辑,认为归纳逻辑根本算不上逻辑,因为归纳逻辑的归纳过程不存在必然性,貌似给人类带来了新的知识,但是这所带来的新的知识有不可靠性。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位重量级的哲学家:休谟。随着人类未来时代的演进,可能我们后人会越来越发现休谟的伟大。现在恐怕用伟大来形容休谟我们还是不能够完全接受。为什么?休谟是个坚定的经验主义者,他写了大量的著作批判理性主义,他认为人类的理解如果说认识过程还有什么可靠性的起点,那就是人类对世界的感知和经验,理性主义不靠谱。以往的经验主义者也是归纳逻辑的崇尚者,但是休谟又是一个坚定批判归纳逻辑的思想家,他认为人类靠着归纳是不可能对世界做出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理解。在休谟之前西方哲学传统认为理解世界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就是两条路:理性主义信仰演绎逻辑,经验主义信仰归纳逻辑。
在今天,黑天鹅理论其实算不上新鲜。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它只是把“归纳法”这样一个逻辑问题上升到了经济、历史和社会的层面。而在证券投资领域,“归纳法”无处不在,我们经常谈论的技术分析本质上依赖的就是“归纳法”,其背后的逻辑在于:历史统计能够涵盖未来现象。
但从休谟开始,哲学家就表现出对“归纳法”的怀疑。从本质上讲,归纳法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以偏概全,因为纵有一万只白天鹅,也无法排除掉那一只黑天鹅的存在。
黑天鹅事件背后的哲学逻辑是你不知道的事情比你知道的事情更有意义,很多黑天鹅事件正是因为它们不被预期而发生和加剧的。 为什么要等到事情发生之后,我们才总结出黑天鹅现象呢?因为我们习惯注意已经知道的事情,却一再忽略不知道的事情,这就导致了我们无法真正地评估,很容易将事情简化,导致没能珍视可预估的机会。
注:本文部分内容整理自于晓非教授关于《西方哲学与科学精神》的演讲内容。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