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大王”曹德旺:逼子女退美国绿卡、36年散财110亿……

发布时间:2025-04-24 08:12

一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将一片玻璃做到极致;一位拥有百亿资产的富豪,却将大部分财富回馈社会;

一位敢说敢言的商界传奇,坚守"一辈子没给官员送过一块月饼"的原则。

他就是曹德旺,中国汽车玻璃行业的开拓者,福耀玻璃的创始人,被誉为"玻璃大王"的传奇人物。

艰辛童年:从富家子弟到放牛娃

1946年,曹德旺出生在上海。他的曾祖父曾是福建首富,父亲曹何仁留学日本归来,是上海著名永安百货的股东之一。本应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曹德旺,却因为时局动荡而命运多舛。

1947年,解放战争爆发,曹德旺的父亲决定带着全家回到福建老家避难。他买下一艘货船,将家中所有财产装载其上,自己则带着家人乘邮轮返乡。不料途中货船遭遇风暴沉没,曹家积累的全部财富瞬间化为乌有。从此,曹家一落千丈。

走投无路的父亲只能外出谋生,留下母亲一人艰难抚养六个孩子。对童年的曹德旺来说,饥饿是最深刻的记忆。"一天只吃两顿稀饭,还要听从母亲的教诲,出门要保持微笑,不能喊饿。"除了忍饥挨饿,他每天还要承担繁重的劳动:早上捡柴、挑水,白天放牛,傍晚帮舅舅种地。

9岁时,母亲借来5毛钱供他上学,这才有了自己的名字。然而因为经常被老师无缘无故责罚,他忍无可忍,在14岁时选择辍学。虽然没能继续读书,但曹德旺并未放弃学习。他帮人割了四年马草,攒了8毛钱买了一本《新华字典》,又割了三年马草买了一本《辞海》。凭借这两本书,他几乎把村里所有印有字的纸都读了一遍。

创业之路:从采购员到"玻璃大王"

二十多岁的曹德旺为了谋生,尝试过无数种方式:在街头卖过烟丝、贩过水果、拉过板车、修过自行车......但始终没能赚到钱。

直到1976年,30岁的曹德旺进入福清高山镇异型玻璃厂担任采购员,这个看似普通的职位却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七年后,当玻璃厂因经营不善濒临破产时,曹德旺决定承包这个破旧的工厂。通过一系列改革,仅一年时间,他就实现了盈利20万元的惊人业绩。

然而,真正改变曹德旺命运的是一次偶然的武夷山之旅。1984年,他买了一根拐杖辅助登山,下山时司机提醒他小心别碰坏车窗玻璃,因为"这一块前挡风玻璃,好几千元"。曹德旺惊讶地询问为何如此昂贵,司机解释说:"汽车玻璃都是进口的,中国还不能自己生产。"

回到家乡后,曹德旺到汽车修理店实地考察,发现一块前挡风玻璃的价格高达6000元,而经过他的计算,生产成本仅需几十元。这个巨大的差距让他看到了商机,也激发了他的民族自豪感:"要为中国做一片自己的汽车玻璃,让所有的中国人都能用上。"

决心已下,曹德旺全力投入到汽车玻璃的研发生产中。他花高价从上海购买了一张旧设计图纸,带领工人日以继夜地工作,经过八个月的艰苦攻关,终于研制出中国第一块汽车专用玻璃。为确保质量,他还组织了一场全国性的产品鉴定会,邀请专家前来检测,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1987年,曹德旺创立福耀玻璃有限公司,不惜重金从芬兰引进先进设备,建立了中国第一条自动化汽车玻璃生产线。凭借优质且价格仅为进口产品四分之一的玻璃,福耀很快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如今,福耀玻璃已占据中国70%的汽车玻璃市场,在全球汽车玻璃行业占比高达25%。

随着福耀玻璃的产品越来越受到国外青睐,麻烦也随之而来。2001年,正值中国刚加入WTO之际,美国商务部以"福耀玻璃在美国低于公平价值销售,对美国的产业造成实质伤害"为由,强行提高了福耀玻璃的关税。

面对这一挑战,曹德旺身边出现了两种激烈的声音:一种认为福耀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可以放弃美国市场避免麻烦;另一种则担心,一旦放弃美国市场,将会导致公司彻底退出国际舞台。

然而,曹德旺并未从企业盈亏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是从国家尊严和企业责任出发。他对董事会成员坚定地说:"中国企业在美国合理合法经营,不应被美国的行政手段打败。一旦放弃,我们丢掉的不是'国际市场'四个字,更是企业应承担的维护国家尊严的责任。"情绪激动时,他甚至拍着桌子近乎嘶吼:"我们有种的中国人,应该团结起来,克服困难。"

曹德旺迅速组织证据,聘请专业律师向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状告美国商务部。一位参与反倾销小组的成员回忆:"曹德旺陪伴他们没有白天,没有黑夜,吃在办公室,睡在办公室,整理的资料和数据起码有半吨,可以堆满一个房间。"

整整三年时间,曹德旺付出超过1亿美元的代价坚持上诉,即使面对可能失败的风险,他依然坚定:"即使输了也是赢。要告诉全世界,他们是如何的不公平。"最终,福耀打赢了这场反倾销战争,创造了中国加入WTO后的第一个反倾销胜诉案例,也鼓舞了更多中国企业与不合理的国际贸易规则作斗争。

曹德旺在商界纵横数十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底线和信念。他最引以为傲的是:"几十年来,我在十几个省办厂,从没有向任何官员和银行送过一盒月饼,以人格做事。"

他拒绝投机取巧,不做房地产、不开矿、不涉足娱乐业,始终专注于制造业,坚信实业才能真正带动国家进步。当有人质疑他"迂腐"或"短见"时,曹德旺毫不退让。他曾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地批评开发商:"开发商太贪心,中国有大部分资金都涌入到了地产行业,这对于实体产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中国目前根本不缺房子,各地房屋空置率非常高,但是开发商仍然乐此不疲地建造新房子。"

他更为一针见血地指出:"有钱的人都几套房子,剩下需要房子的人才没有钱。"甚至在疫情期间,当许多人呼吁拯救房地产行业时,曹德旺却说:"总是要拯救开发商、拯救楼市,为什么不去拯救那些买不起房的人呢?"

曹德旺的经营哲学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这种坚守在商界拼杀中显得尤为珍贵。他常说:"我这个人的性格,光明磊落,我跟他讲,我敢做的你都可以拍,被你拍到你都可以播。我很自豪地跟你讲我一辈子走过来,光明磊落。"

1969年,23岁的曹德旺通过媒婆介绍与陈凤英结婚。当时两人素未谋面,只看过对方的一张黑白照片。陈凤英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勤劳能干。婚后,她不仅照顾曹德旺的病母,还操持家务,让曹德旺可以全心投入事业。

创业初期曹德旺事业遭遇挫折,陈凤英不仅没有抱怨,还想方设法为他筹集资金,支持他重新开始。随着事业逐渐成功,曹德旺的应酬越来越多,与妻子聚少离多。在一段迷失自我的时期,他甚至萌生了离婚的念头,给陈凤英写了"分手信"。

不识字的陈凤英请婆婆读信,虽然婆婆勃然大怒,但陈凤英却平静地表示:"我知道我配不上你,我也知道迟早会有这么一天,我同意离婚,我什么都不要,只要老家的房子和三个孩子。"这份淡然和付出打动了曹德旺,他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最终决定回归家庭。

之后,曹德旺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将所有资产全部写在陈凤英名下。他对妻子说:"家里的东西都是你的,不是我的。"这既是感谢妻子的默默付出,也是弥补自己的亏欠,让妻子更有安全感。如今,曹德旺每次出席公开活动都会带着妻子,处处照顾她、呵护她,用实际行动表达爱意。

曹德旺的家国情怀不只体现在事业上,也延伸到了对子女的要求。几年前,当得知三个子女都拿到了美国绿卡时,曹德旺当即将他们叫到身边严肃地说:"我们不能移民,如果我们曹家移民,中国人就没有玻璃了。"

他甚至给子女下了最后通牒:"谁要是不退美国绿卡,就无法继承我的财产。"这一决定震惊了许多人,但曹德旺坚持自己的原则:"福耀是中国人的福耀,不是我曹德旺的福耀。如果有一天福耀玻璃被载入历史,福耀集团只能是中国的工厂,是中国人的历史,不能是美国的。我要为祖国、为历史负责。我的根在中国。"

在国际舞台上,曹德旺同样毫不掩饰自己的中国情怀。2018年,当他获得被誉为全球企业界"奥斯卡"的"永安全球企业家大奖"时,作为唯一获奖的中国人,他在颁奖典礼现场高举中国国旗大声宣告:"我是代表中国人来领这个奖的。"

曹德旺认为,"钱多了是身上的赘肉,要减肥,消除赘肉。"因此,他选择了自己的方式回报社会。从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曹德旺已捐出个人资产超过110亿元,成为中国捐款最多的企业家。

他的慈善之路始于创业初期。在水表玻璃厂盈利后,他就捐款筹建了村里的小学。1998年洪灾时,他亲自飞往灾区考察,随后个人捐款300万元,几个月后又追加200万元支援灾区建设。2008年汶川地震,曹德旺多次飞赴灾区,先后捐款2000万元。2010年一年内,他就捐出12亿元。次年,他将3亿股福耀玻璃股份捐赠出来,筹建河仁公益基金会,当日价值35.49亿元。

2020年初,武汉疫情爆发,74岁的曹德旺心急如焚。他积极联系武汉相关人员,捐出1亿元善款,其中7000万元支援湖北省防疫工作,3000万元支持他所在的福建省。得知湖北缺乏物资后,他又紧急动员海外公司购买相关物资,筹集到价值1000万元的防疫物资捐给武汉。同时,看到封城后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他又捐出4000万元帮助抗击疫情和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然而,与众多富豪不同,曹德旺不仅慷慨解囊,还要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他为每次捐款都成立专门的监督委员会,邀请媒体全程监督,并要求每10天向自己递交项目进展报告。他的捐款协议条件十分苛刻:"差错率不能超过1%,管理费不能超过善款的3%。"

谈及为何如此大方捐款,曹德旺表示:"拥有财富,也是背负责任。捐了,卸下重担,反而一身轻松。"他认为做慈善是培养人的思想境界,"你长得太高了锯一点下来"。这种朴素的慈善观念,体现了他对财富的独特理解。

如今已74岁的曹德旺,仍保持着旺盛的精力。他每天工作16个小时,没有休息日,早上四五点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连生病都没时间"。他为这种近乎"变态"的拼搏精神感到自豪:"为什么要扎根在这么苦的制造业?因为这是我的责任。"

在曹德旺的办公室里,最醒目的位置摆放着一本巨大的《金刚经》。另一本同样大小的《金刚经》放在他家门中央,每位进出家门的人都能看到。他的全部兴趣集中在两件事上:做事,带领福耀冲进商业世界厮杀;做人,放下执念修心参佛,坚守做人的规矩。

曹德旺将慈善视为修行的一部分:"你问我做慈善是什么?那是在修行,在修做人的规矩。"经商40余年,他既不渴望成为风口浪尖上的弄潮儿,也不希望公司投机赚取快钱。他说:"企业家必须要有这样的境界和情怀:国家会因为有你而强大,社会会因为有你而进步,人民会因为有你而富足。"

评价自己时,曹德旺始终保持谦虚:"我没什么本事,就是死心塌地做制造业。"

而他的经商之道,只有四个字:敬天爱人。

这种朴素的智慧,恰恰体现了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格局和修养。

网址:“玻璃大王”曹德旺:逼子女退美国绿卡、36年散财110亿…… http://c.mxgxt.com/news/view/842754

相关内容

曹德旺:玻璃大王的“大学梦”
深度解读曹德旺:玻璃大王的传奇人生
豪掷90亿建厂!玻璃大王曹德旺,“跑回来了”
曹德旺(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潘石屹和曹德旺都捐了一个亿,曹德旺却说:他们夫妻猴精猴精的
10亿美元赴美建厂反坐被告席,玻璃大王曹德旺被什么撞到了腰
百亿富豪曹德旺:“女儿不退美国国籍,就别想继承我的家产”
“玻璃大王”曹德旺为何只捐50万给老家?曹德旺:我是被打出村的
曹德旺再上热搜:除聘请网红校长外,还在美国、安徽加码汽车玻璃投资
捐款一亿,获奥斯卡奖,玻璃大王曹德旺的成功源于两个女人的真情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