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温医大一名研究生跳楼!被杀李晟医生女儿今年22岁,也是学医的…
此刻开始,赏心悦事
来源 | 老叶说医
作者 | 叶正松
7月19日,一个黑色的日子。
那天,李晟医生被杀。令人痛心,全网震怒。
而当日,网传还有一个悲剧事件。
温州医科大学的一名男研究生,跳楼了。
有网友发帖,爆料了此事。
据传,这名男硕士是台州人,在温医大药学院读研,下学年就研三毕业了。
一位网友称自己认识跳楼男硕士的家人,他跳楼之前曾多次向父母倾诉过压力,可惜父母没当回事。
目前,关于研究生坠亡消息,官方尚未发布回应。
但有网友晒出了该导师的回应。她在群里发声:生命诚可贵,大家且行且珍惜!
网传是否属实,具体情况如何,我们静待官方通报。
下面,再说一说李晟医生被杀事件后续。
李晟医生灵堂已经布置好,将要举行追掉会了。
前天,还在为病人看诊,还在正常上班,还在和妻儿温馨日常,还在尘世忙碌。
今日,就白单覆面,哀乐满堂。
生命太无辜,生活太无常。
看着太难过了。
培养一个如此优秀的医生,暂且不提。培养这么一个好儿子,多么的不易。
让父母和家人,怎生承受?
李晟,52岁,出身医学世家。
父母均已退休。
母亲,原是乐清市手术护士长;父亲,曾是乐清市人民医院的心内科主任;弟弟是乐清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医生。
李晟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
毕业后,成为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李晟女儿,今年22岁,也是一名医学生,今年9月,马上升入研一。
面对遗像中的父亲,作为未来的医生,她该如何走出心中阴霾?
被李医生挡刀的周医生,是怎样的一个医生?
李晟医生被错杀。
本来要杀的是周医生。
周医生是心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经常代表医院去参加一些会议或其它活动,以及一些心脏瓣膜病方面疾病的专业讲座。
据说,周医生和李医生一样,都医术不错,学术专攻,常收到病人送的锦旗。
当时,患者家属持刀找周医生时,周医生正在忙着救人,因此逃过了一劫。
回顾整个事件,没有一个人是开心的。
砍人者绝望跳楼。
医生死前大喊“救命啊,不是我!”。
拉架蓝衣服夫妻,被网友骂惨了。
如果她不去拉,也许会有一线生机。
因为凶手已经73岁。两个大男人是可以控制住的。
但是,她拉走丈夫后,另一个人也松手了。刀,就狠狠地砍到了倒霉的李医生身上。
女人拉走老公,其实可以理解。
万一出手重了,凶手被弄倒死掉,或许会要坐牢。
万一没按住凶手,把她老公杀了,那就也冤枉死了。
种种社会因素叠加下,就造成了一个烈日灼心的场面。
现场那么多围观的,大都在拿着手机拍视频,对李医生无助而绝望的嘶喊“不是我!救命啊!”充耳不闻,无动于衷,不肯出手相救。
医生的一腔热血,与患方的冷漠,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可怜,可悲,可气,可叹!
李医生死后,不少人,包括不少患者,都纷纷献花。
一时之间,温州花店,家家售罄。
有什么意义呢?
想表达什么呢?
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就算手持利刃,又能有多大的威胁?
随随便便上去几个人,我就不信阻止不了。拿把椅子朝他一扔,老头能不能招架得住,都不好说。哪怕将手中的包一扔,也能给李医生换来一线逃生的机会。
可是,面对午饭都没吃,加班加点给自己看病医生,在场的患者,谁生一丝怜悯?谁伸一次援手?
个个袖手旁观。
现在人死了,却都善心大发,情绪暴棚,纷纷献花。
这种作派,有意思么?
好意思么?
之前有那么多人,但凡有一个,该出手时就出手,还会有这样献花的机会吗?
这件事,不能深思。
深究,会寒了所有医生的心。
李晟医生的遭遇,告诉我们医生,一个什么道理?
到了下班,就赶紧去吃饭。
你做的再好,自己遇到危险时,自己救治过的病人及家属,也只会冷眼旁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让人心寒。
我这样说,没有责怪在场围观者的意思。
而是要反思,就事论事,为什么人们会变得这样。
是人病人,还是社会病了?
这是个意外事件。也是个必然事件。
这不是第一起,也绝不会是最后一起。
社会对于疾病、健康、死亡,对于医疗资源的有限和不平等性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当主流媒体、自媒体以取悦大众、博取眼球为目的的宣传、引导,最后牺牲的就只能是这个行业里最普通、最弱势、最底层的医护人员。
大家不要觉得,没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自己不偏激,就没啥事。
李晟医生何错之有?不照样死得何其无辜?
记住那句话: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三十年前什么叫医患关系,大家都没听过。三十年后,却频繁的出现伤医乃至杀医事件。
原因何在?
早晨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同仁感悟,若有所思:
无意间进了原北医三院肿瘤科张煜医生的群,这个原同行,群里鼓吹肿瘤患者治疗时录音、对主管医生各种诋毁,一如当年他攻击上海的陆巍医生一样,鼓吹他卖的各种保健品疗效很好,他有30多个群,粗略算了一下至少有上万粉丝,温州李医生刚死去,不是一个偶然,有太多用心不良的人、怀着各种鬼胎去挑动着这个社会的每一个神经……各自珍重吧,我的战友们,作为一名医生,我对患者真的是问心无愧!
不想深说。大家看看下面这段视频,细品一下,或许能更加明白。
伤医事件是偶发的吗?
是正常的吗?
中国有任何一种其他的职业,会遭遇如此厄运吗?
可以不客气的说,医生和这些职业没有区别,形成杀医这种事件的关键原因是,有人在营造杀医的氛围,是有人在将中国的医生,进行妖魔化。
电影《误杀》里,一个男子因为妻子手术失败死在医院,迁怒医生,怀揣一把匕首要在医院行凶。当时他是有机会得手的,但是后来放弃了,因为他看到当天花板掉落要砸死孕妇时,医生拼死护住她。他犹豫了:这样的医生怎么会是坏医生?
我知道医患关系紧张,矛盾尖锐,它是有各种原因造成的,其中一个原因是钱。但是,医生说了不算。
医改和医院、卫健委各个层面的利益集团,都熟悉这么一个套路。他们有时候制定激励机制,诱导医生作出具有道德风险的事情。有的时候则是反向的,逼医生去做具有道德风险的事情。他们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和实施的过程中,把经济生产中的许多考核指标用在医疗上,
比如平均住院日、手术率等。
如果一个院长,批了一个东西入院,所有医生都不用怎么办?
那就需要制定一套规则,一套算法。这其中,会计、运营等各类经济人才,功不可没。
而制定指标的人,将医生推到前面,自己躲到了后面。
所以,就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经济犯罪当中,公司法人经常和会计一起被捕。但是在医疗反腐过程中,只抓院长,不抓会计。而那些真正制定具有道德成本政策的人员,一个个都没事。
直至今天,坚持认为中国大多数医生就是黑心,认为医生就是不能赚钱的人,在中国何止千万?
有这一群人在,有这种舆论在,杀医事件能结束吗?
即便请一堆保安又如何?
真正的敌人,是思想、是观念,
李晟医生遭遇不幸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现已强化安保措施。
增派了安保人员,对所有进入医院人员,进行安全检查。
算是亡羊补牢,只是为时已晚。
倘若医院此前就对所有入院人员进行必要的安保检查,兴许行凶者的刀,就无法带进医院。李晟医生,也许就不会死。
老叶真心希望,这种安保措施能够成为常态,而非仅仅是在特殊情况时的临时之举,血迹一干,又掉以轻心。
这是李晟医生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惨痛教训,不仅值得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度重视,也值得所有医院引以为戒。
千万不要等到事情恶化、闹出人命后,才开始重视安保工作,如此的代价,难以承受之重。
最后的话
李晟医生的死,引起了卫健委、医保局、人民日报等多家高级别单位发声:“零容忍、严厉打击、对暴力伤医坚决说不”。
其实,零不零容忍,已经无关紧要了。严厉打击,也非要紧的事。
因为杀人者,已经跳楼自杀了。
只是希望,不要仅仅表个态而已,而要真抓实干解决根子问题。
否则,伤医杀医的频发,会让医生群体,启动“自保”模式。说最保守的话,做最规范的事。依从性不高的患者,也就不会硬着头皮看了,生死有命,就学会尊重他人命运了。
从这次恶性杀医事件,高层震怒来看,应该是个转折点。
无论是高调狂飙医疗反腐,还是医保重压严查,之前的种种操作,对医疗行业锤击过猛过大。
不仅仅是肉体,还有名誉,都伤筋动骨了。
估计,往后一段时间,要开始慢慢往回拉一拉。
矫枉还有,但不过正。
之前医疗界的弦,都在紧绷着。现在突然弦断一根。
弹琴的人,就开始反思了。
对医生,对医院,是不是拧的太紧了。
接下来的日子,希望能向医院释放善意,能让医生得到善待!
医客说
从这次恶性杀医事件,高层震怒来看,应该是个转折点。
【责编】医客君
【文章来源】老叶说医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微信:xxxfff0518 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感谢您对医客的支持!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址:网传温医大一名研究生跳楼!被杀李晟医生女儿今年22岁,也是学医的… http://c.mxgxt.com/news/view/842909
相关内容
温州医生李晟去世,演员李晟怒怼“认错人”网友:脑干缺失的东西温州医生被砍身亡:医疗纠纷背后的复杂真相与社会反思
网友错把女演员李晟认成医生,是否违法呢?
优秀的研究型外科医生是如何炼成的—— 访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外科学博士周海洋
李晟医生去世后续,背后有四大反思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西南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又一985高校研究生跳楼自杀!硕博生该如何顺利度过低谷期?
错认引风波!李晟怒怼网友,医生与演员身份混淆引热议
李晟医生遇害事件:别让网络“戾气”成为伤人“利器”
网友错把女演员李晟认成医生,社交媒体引发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