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热搜,正在被两位“打工人”交替霸榜。
一边是董小姐怒斥小孟身在曹营心在汉,利用公司平台为自己当网红铺路;一边是东方甄选的孙姓CEO离职,董一跃成为高管。
二人虽禀赋各异、处境不同,但都是个顶个的网红员工。这一切看似是个人能力与偶然机遇使然,但其实与商业变革之势密不可分。
毕竟,以前只有老板当红人,没听说员工成明星,直到这几年渠道变革、流量当道,一切都变了。
01
直播大时代,人红是非多
事实上, 与MCN闹不愉快的大主播不胜枚举,比如李子柒、“浪胃仙”、“全民外卖员”海扬……动辄千万粉丝的大网红,却经常面临“人走账号被收”的悲剧。
明显有别于普通MCN的生态型公司也面临类似境况。
在东方甄选股价下跌、迅速掉粉的危急形势下,俞敏洪果断“二选一”:孙走、董留。
这边,东方甄选风波还在持续发酵;那边,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小姐因“怒斥孟羽童”上了热搜。
网上流传的视频显示,在格力大学生入职仪式上,董把前秘书孟羽童作为反面典型,怒斥其“借平台当网红”,劝诫大学生“钱不是梦想”。
抛开两人的是非暂且不论,如此居高临下的劝诫,难免让一众年轻人有“何不食肉糜”的困惑,也隐约感到一个曾被寄予厚望的网红员工的心累与不易。
与此同时,辛选集团前CEO管倩离职,同样揭开了大主播“蛋蛋”与空降高管的不合。
董宇辉、孟羽童、蛋蛋……当前或曾经,都是各自公司的网红员工,流量围着他们转,高管也围着他们转。
蜜月期时,大家各取所需,一切安好,但随着员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一切似乎不受控了。
02
网红员工VS企业
围绕着这些网红“打工人”的是非纷扰,其实都指向了一个关系:企业与网红员工。
在直播经济的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流量代言人,支持自身业务的发展。
但作为新兴赛道,许多规则尚未建立,与艺人经纪和偶像流量生意不同,企业如何处理巨大流量与网红员工的关系,没有太多可参照模板。
一方面,他们为公司赚来真金白银,企业需要这些“网红员工”;另一方面,由于内容行业的特殊性,在为公司赚取利益的同时,网红员工自身也获得巨大流量。
但与李佳琦、薇娅这些公司主心骨甚至是老板不同,这些网红员工更像是“外人”,这让他们不管在企业架构内外,都面临着一种相对尴尬的处境。
如何与网红员工相处,成为了这些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
03
从雇佣走向合作
福祸相依。
当网红员工终于成为流量、收益的保证,当网红员工成为公司的象征,当网红员工比老板还核心,雇佣关系则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
——他还是员工吗?
——公司和个人到底谁依赖谁?
然后,员工和老板们彼此给对方上了一门博弈必修课。有媒体指出,东方甄选风波的核心问题不在“饭圈文化”,而在于董 “一人独大”,过于依赖某一个人,会让企业未来发展有极大不确定性。
共富贵本来就比共患难难得多,这些似乎都好理解,但更隐性的风险和挑战则是如何在维持管理公平性、权威性的基础上,和网红员工互惠互利,长久合作?
多数员工们在看着老板如何管理这样的VIP雇员,老板们则通常想着再造一两个新网红,以免“大厦将倾”。
如何管理和驾驭明星员工一直企业管理的挑战——对个别员工的着重培养和业绩依赖很难不被员工拿捏。
多数的结局是,老板们会忍痛对明星员工采取“断舍离”的措施。更有老道的老板们会提前布置,在员工人数众多的企业中,比如这几年吹泡泡般膨胀的互联网公司,老板们都在用各种办法让员工们明白“个人是渺小的”、“真正的英雄是老板”、“你的一切都是企业给的”之类的。而小规模的雇主们则常常感慨“人才难得”、 只要员工能干、厉害点,老板就得忍,直到忍不下去。
而网红员工的出现,则让这本以艰难的员工管理更进一步:因为成绩越大,分成果时候的多寡分野越巨大,“不淡定”只能是必然。流量的本质就是利益,巨大的利益,无他。
网上有个Brief哥的段子,让我非常佩服,拿来分享——如果董宇辉本来就要提升为副总裁,“小编反水”成了一个非常成功的营销事件:俞总和俞总的公司赚到了口碑和粉丝,董总成了合伙人的身份,孙总股票套现,投资者在股票跌涨中获利,而事件本身提供了大量的公众号内容素材,上亿的刷屏流量但是不花一分钱……
这虽然是Brief 哥脑洞大开的联想,但何尝不是一种启发:老俞做得漂亮——当员工成为网红,请准备把雇佣关系转变成商业关系。
今天“小董”已经变成了“董总”,既然一切源起于流量,请对流量的选边买账。本没有是非对错,也不必再谈初心,流量即利益,网红员工其实很难再是员工。
来源:
[1]澎湃:董宇辉、孟羽童火上热搜,网红打工人到底做错了什么?
[2]上观新闻:董宇辉、孟羽童:“网红员工”撼动老板?
[3]界面:董宇辉和孟羽童,网红打工人的“困境”
二马氏的专访
舍弗勒| 雀巢| GE医疗| 延锋
勃林格殷格翰| 戴尔科技| 传音控股
普华永道| 阿斯麦| 曼伦| 采埃孚
RECOMMENDED
往 | 期 | 精 | 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