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热议的雪球产品跟A股有什么关系?

发布时间:2025-04-24 21:44

最近市场热议“雪球产品”。

起因是有一张网络截图显示,有名为“汤总”的投资者,买入的中证500指数雪球产品,因为到期价比购买时低25%以上,因为该合约保证金为25%,也就是4倍杠杆,所以“汤总”200万本金和票息直接归零。

500

今天文章来对这件事情,做一个详细分析。

“雪球”产品全称“雪球型自动敲入敲出式券商收益凭证”,属于场外期权模型中的一种,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卖出看跌期权”的产品。

“买入看跌期权”是做空指数,“卖出看跌期权”就是做多指数。

比如这次引发关注的雪球产品,是锚定在中证500指数,这种产品的设计就是,如果两年后中证500指数没有跌超过25%,投资者就可以获得15%左右的“稳定”年收益率。

哪怕中证500指数出现牛市,两年后涨上天了,该投资者也仍然是只能获得15%左右的年收益率。

但如果两年后中证指数跌超过25%,投资者就会出现对应的亏损。

就以新闻里提到这个“汤总”,2022年1月13日买入的雪球产品,当时中证500指数是收盘7097点;

两年后到期时,2024年1月13日,中证指数收盘5206点,跌了26.6%,超过了该产品约定的25%幅度。

这时候产品到期就会触发雪球产品的“敲入”条件。

所谓“到期敲入”,就是到期后,把投资者购买该雪球产品的钱,全部按照两年前的价格从券商手里买回中证500指数,再按当前指数价格卖给券商,拿回剩余资金。

也就是以7097点的价格买入,5206点,所以该投资者就会瞬间亏26.6%;

这是“全保证金雪球”的情况,也就是不加杠杆。

而雪球产品里,还有“部分保证金雪球”,就是加杠杆的。

比如该新闻里的“汤总”,因为他的保证率是25%,也就是4倍杠杆。

相当于他用200万的钱,撬动了800万的资金买入中证500指数,亏26.6%,就是亏212.8万元,超过了他的本金200万元,所以他买入该产品的本金和票息就都归0。

另外,雪球产品也有不同的敲入条件。

下跌25%作为敲入条件,是属于比较常见的。

还有敲入条件是下跌40%,也就是两年内股市只要没跌破过40%,就可以拿回本金和票息,但这种对应的票息就会比较低,通常只有8%的年收益率。

也有敲入条件是下跌20%的,这种通常年收益率就会超过17%;

这就是期权的特点,概率越大,收益越低,概率越小,收益越高。

另外,新闻里的“汤总”情况还比较特殊。

因为他在2022年1月13日买入雪球产品后,中证500就出现连续暴跌走势。

在2022年4月26日,就已经出现26%的跌幅,也就是在到期之前触发过敲入条件。

这种情况下,券商并不会马上给客户强制平仓,而是会继续观察。

如果到期之前,股市能涨回来,涨超过敲出条件,那么汤总还是能拿回本金和票息。

所以,敲入就是把钱买成指数,敲出就是把钱和票息拿回来。

一个雪球产品的敲入敲出条件都是合约发行时固定好的。

敲出条件通常是买入时的价格,或者略高于买入价格。

也就是因为汤总在2022年4月触发过敲出条件,所以中证500必须在2024年1月13日涨回他买入时的7097点,他才能拿回全部本金和票息。

如果到期价格低于期初价格,他仍然要承担相对应的亏损。

而如果两年内即没有触发敲入价格,也没有触发敲出价格,那么只要到期时指数没跌超过25%,就能拿回本金和票息。

总体来说,雪球产品属于那种牛市赚不到几个钱,熊市容易亏,只有震荡市才能赚取时间价值的产品。

所以,雪球这类场外期权,本身是属于高风险产品。

然而,两年前,在A股还处于高位的时候,券商却在大力推广这种高风险的产品。

500

而且更过分的是,雪球产品是场外期权,本身期权就是高杠杆高风险,结果券商将这种高风险产品,包装成“雪球”之后,按照理财产品的宣传去跟客户推广,甚至把这种高风险产品,说成是“固收”,都成了有“稳定”收益的理财产品,这是很离谱的。

很多购买雪球产品的人,在他们看来,股市要在两年内跌超过25%,概率比较低,只要股市不跌超过25%,就可以稳定获取15%的收益。

而两年前,很多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只剩下4%,这使得这类号称年收益率可以达到15%的雪球产品,在高净值人群里,十分热销。

两年前雪球产品的起购点是100万元。

而券商往往弱化股市跌超过25%的可能性,把这个产品收益说得稳稳的,缺乏让投资者认清风险。

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把雪球产品这种实际是高风险期权产品,宣传成理财产品。

这才是这次雪球产品暴露出来的问题所在。

很多买雪球产品的人,可能都不知道这是一种期权产品,也不知道买雪球产品,就相当于做多A股指数,不清楚这款产品背后的运作逻辑,这就相当于是小绵羊进入到狼堆里,自然是任人宰割。

而且两年前股市整体还在高位。

当时舆论到处鼓吹牛市的声音,让人们缺乏风险意识,券商在股市高位去大力推雪球产品,用心不良。

这就跟3年前,在沪深300都冲出历史新高的时候,舆论还在疯狂宣传那些抱团基金,搞所谓明星经理,让很多不知道风险为何物的新基民,疯狂追涨基金。

而现在,这些抱团基金,普遍都跌了一半左右。

另外,做市券商发行雪球产品,也存在“道德陷阱”。

雪球产品能提供15%这么高的年收益率,这个收益来源于,券商会在雪球产品的敲出和敲入边界,去进行高抛低吸,做对冲。这种对冲收益就会成为雪球产品的收益来源。

另外一方面,期权卖方的收益,是来自于庞大的期权买方市场。

很多大资金持有大量股票现货,但属于长期持有,不想减持,但在股市高位时,又怕未来两年股市出现大幅度下跌,这时候这些大资金就会买一些深度看跌期权来对冲现货。

如果未来两年股市没跌那么多,购买期权的权利金,就会成为卖方的收益。

如果未来两年股市大幅下跌,买方可以用期权上的收益,来弥补现货的亏损。而卖方就会因此亏损。

而通常做市券商自己会充当期权的卖方。

但在股市高位的时候,这些做市券商也不太想当期权卖方,因为他们也很清楚在股市高位去继续“做多”股市,风险很大。

于是,这些做市券商就在股市高位去发行雪球产品,作为场外期权,推销给缺乏风险意识的投资者。

而且,投资者买了雪球产品,券商就可以放心去高抛指数对冲,降低了券商自身风险。

这等于是把风险转嫁给投资者。

所以,我认为在股市高位去大力推销雪球产品,这种行为是比较恶劣的。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性。

假设指数两年刚好跌到24%,这时候只要多跌1%,就可以让一批雪球产品归零。

这种时候,持有大量现货的做市券商,是有一些动力,去拿手里现货砸盘,只要让股市多跌1%,就可以不用支付这些雪球产品的本金和票息。

只要砸盘成本低于到期雪球产品规模,那么做市券商就有这种动力。

假设,明天要到期200亿的雪球产品,只要股市多跌1%,这200亿的雪球产品就会归零。

而做市券商这时候可能只要拿出100亿现货来砸盘,就能让股市多跌1%,然后就能少支付200亿元给雪球产品的客户。

因为雪球产品的发行方,就是有大量现货的做市券商,所以这里面是存在道德陷阱。

当然,这也需要有一些条件,比如股市刚好在单边下跌周期里,才有可能让做市商的砸盘成本低于到期雪球规模。

要是到期前,指数还远高于敲入价,那么券商砸盘成本也会远高于到期雪球规模,那券商就不会这么做。

只有到期前,指数接近敲入价,让券商砸盘变成有利可图时,才会存在这种道德陷阱。

截止1月16日,挂钩中证500的雪球距离集中敲入还有8%空间,截止1月19日应该是还有5%的空间。

另外,关于很多人关心的,雪球产品是不是导致股市下跌的原因。

这个影响自然会有一些,但如果要把股市下跌的原因,完全归咎于雪球产品,就有点夸大其实。

很多进行这种“恐吓”的人,动不动就说有2000亿雪球产品,濒临爆仓。

但其实,并不是说股市跌到某个点位,就会有2000亿雪球产品集中爆仓。

因为2000亿显示雪球产品的总规模,这么多雪球产品也不是两年前在同一时间,同一点位集中买入的。

信达金工团队近期测算,目前挂钩中证500与中证1000的雪球产品集中敲入区间分别在4800点和5200点以下,在该区间内,平均每100点跌幅导致100亿左右中证500雪球和130亿中证1000雪球产品敲入。

也就是说,每跌2%,会让230亿资金集中敲入。

另外,敲入只是投资者按照两年前价格买入指数,再用当前价格卖给券商。而券商自己从客户那里按照当前价格买回指数后,是否卖出的决定权,是在券商手里。

而且,做市券商在出售雪球产品后,券商可以在现货市场上高抛低吸进行对冲。

因为客户买入雪球产品,相当于做多指数,一旦指数上涨超过敲出价格,这时候做市券商就可以高位抛售指数进行对冲,即使指数继续上涨,券商也不会因此亏钱。

而一旦指数大幅下跌,券商可以在敲入点位附近,低吸买回指数。

不过敲入后,券商会降低仓位至合约本金规模,在这个时候可能会产生部分抛压。

但从现有数据看,这个抛压规模并不大。

据报道,近期证券公司发生敲入的“雪球”产品规模占比约7%,远远小于2022年4月的敲入规模,且敲入点位及产品到期日比较分散。

所以,虽然雪球产品这样集中敲入,是会给股市增加一些抛压,但也并非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

其实相比现在所谓的“雪球危机”,2018年的“股权质押危机”才是真的凶狠。

2015年大牛市期间,很多上市公司的股东,在股市高位去质押股权融资。

然后到了2018年,由于股市连续下跌,一度都跌破2500点了,导致大量上市公司的质押股权面临“强平线”。

截至2018年10月19日,A股上市公司大股东疑似触及平仓线的市值约2.98万亿元。

也就是说,当时A股如果再多跌一些,可能会面临上万亿元的集中爆仓抛压,那才叫真正的系统性危机风险,上万亿集中抛压,会瞬间榨干A股流动性,导致流动性危机出现。

相比之下,所谓雪球集中敲入带来的抛压,顶多就是几百亿元,是小巫见大巫。

但是也要注意,当有大量雪球产品濒临敲入时,除了做市券商,可能也会有一些大资金盯上这些雪球产品。

倒不是说股市跌26%,是因为大资金就为了吃这么点雪球产品。

但假如股市因为其他原因已经在过去两年跌了24%,那么大资金才会盯上这些雪球产品,因为只要再多砸2%,就可以吃掉更多的便宜筹码。

我们大多数散户,碰到这种极端阴跌的行情,大都选择装死躺平。

但一些加杠杆的人,比如融资盘,股指期货期权,比如雪球产品,他们往往会因为股市大幅下跌而被动平仓,而这种被动平仓,自然会有被动抛压,这其实就是那些砸盘资金想要的。

大家记住一点,所有砸盘的资金,他们把股市砸下来,最主要目的就是用更便宜的价格把筹码买回来。

所以逼空或者逼多,都是常见杀爆对手盘的方法,在杠杆市场里比较常见。

只要不加杠杆,散户就可以跟大资金去熬。

而加杠杆的人,往往是熬不过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所以,我是一直奉劝大家,千万别去碰这类高杠杆产品。

股市里有很多豺狼虎豹,都是想赚钱。

如果缺乏风险意识,就很容易成为这些豺狼虎豹的猎物,成为待宰的羔羊。

本文来源“大白话时事”公众号。

作者:星话大白。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发表于福建省

网址:市场热议的雪球产品跟A股有什么关系? http://c.mxgxt.com/news/view/845488

相关内容

A股又上热搜!演员江疏影刷屏 发生了什么
A股又上热搜!演员江疏影刷屏 发生了什么?
女明星雪球爆仓传闻上热搜,雪球今日究竟如何影响A股?多机构测算第二个集中敲入区来到
A股与美股走势有何关联?是否真的“跟跌不跟涨”?
能源经济中房地产与股市关系的动态——以卡塔尔为例
万亿资管巨头联博发声!A股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市场之一
A股市场洞察:从明星资本局到产业新机遇周末娱乐圈与资本市场一同“爆雷”,某明星曾
明星雪球爆仓上热搜,爆仓是什么?雪球到底是什么?
悟空投资江敬文: 特朗普确诊新冠增加全球股市不确定性,A股迎来逆势布局优质资产机会
明星选手败给指数基金!什么风向?基金经理:A股底部“是面非点”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