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持人王小骞自曝女儿曾患矮小症:是什么偷走了孩子的身高?
3月16日晚,王小骞在视频中3月17日,王小骞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段视频,视频中她直言自己的女儿由于身高问题被诊断为矮小症,并分享了为孩子打生长激素干预身高的过程。目前她女儿早早10岁,身高1.44米。
由于王小骞的视频,打生长激素再度引发关注。此前,网友在医院偶遇拳王邹市明的妻子冉莹颖带儿子打生长激素,她11岁的二儿子身高仅有136厘米。
不管是自信优雅的主持人还是光鲜亮丽的明星,遇到孩子的问题也都卸下了光环,还原成一个为孩子身高揪心的普通母亲。
孩子的身高是每个妈妈都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就像王小骞视频刚发出,评论区就涌入上千条留言,有妈妈分享自家孩子的成长故事,有妈妈焦虑地追问"我家孩子总坐第一排怎么办",这其中问最多的是同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偷走了孩子的身高?”
1、藏在基因里的秘密:你以为遗传就是最终判决?
"我和她爸都不矮啊!"王小骞这句话道出了千万家长的困惑。遗传确实写就了身高的基础剧本——父母身高取平均值,男孩加6.5cm,女孩减6.5cm。但就像同一块布料在不同裁缝手里会变成不同衣裳,后天的"剪裁"能让这个剧本出现±10cm的惊人偏差。
我见过最戏剧性的案例是邻居昊昊家,昊昊妈妈身高不到160cm,爸爸身高不够170cm,而13岁的昊昊却长到了178cm。熟悉后,孩子长高的秘密藏在了妈妈的笔记本里。从孩子3岁起妈妈每天记录昊昊的生长曲线,科学补充孩子各阶段所需的营养素,9点准时熄灯,周末雷打不动去游泳馆和篮球馆。
这个普通家庭用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在遗传的天花板上凿出了透光的缝隙。
2、那些潜伏在日常里的"身高小偷"
很多妈妈有个误区,觉得孩子吃的多就会长得好,其实这是个营养陷阱,孩子成长不是要吃得够多,而是要吃得够"聪明"。
在医院工作的闺蜜曾经接诊过一个早发育女孩,9岁就来了月经。检查发现孩子每天喝两杯蜂王浆,家长以为在"补营养",实则在喂"催熟剂"。
真正助长的黄金组合应该是:每天500ml牛奶+1个鸡蛋+50g红肉+300g深色蔬菜,这套"长高四件套"比任何保健品都管用。
我们都知道要想孩子长高,生长激素必不可少,而生长激素是在深度睡眠时达到分泌高峰,但现代孩子的睡眠大多都不够。某小学调查显示,五年级学生平均入睡时间已推迟到22:45,睡眠时间不足。
父母要记住不同年龄段的睡眠时间标准:3-6岁需要11-13小时,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这是长高的"黄金睡眠时间"。
运动确实有助于孩子长高,但单一的运动作用有限。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我们每天跳1000个绳怎么不见长?"
其实就像给植物浇水不能只浇根,助长运动需要"立体灌溉"。纵向跳跃(摸高)、水平伸展(游泳)、核心支撑(吊单杠)要搭配起来才有用。
广州体育学院的研究显示,科学运动组合能让青春期孩子每年多长2-3cm。
3、家长要有与时间赛跑的智慧,别让身高成为孩子的"隐形枷锁"
孩子的长高不是匀速运动,要抓住两个"火箭期":0-3岁(年增长25cm→10cm)和青春期(年增长8-12cm)。父母最好每月固定日期测量,绘制专属生长曲线图,监测孩子成长。孩子的饮食要营养健康,注意钙和维生素的补充。
对于身高相比同龄段平均身高偏矮的孩子,家长要尽早干预。因为外用生长激素也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用,干预期稍纵即逝,骨骺线闭合后就无法干预了。
一般女孩骨龄14岁、男孩骨龄16岁后,生长板就会逐渐闭合。
一位为孩子身高曾经焦虑的母亲说:"比起数字,我更在乎她自信挺直的脊梁。"或许这就是当代父母最该领悟的真相——我们与身高较量的终极目标,不是把孩子推向某个数字,而是帮他们获得挺拔生长的人生姿态。
当你在深夜查看孩子身高对照表时,请记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长密码。有的像春天的竹子节节拔高,有的像冬天的松树默默蓄力。
我们不要过度焦虑,也不能放任不管,要保证孩子健康的饮食、足够的睡眠、放松的情绪和合理的运动,就像培育植物一样,守护好土壤、阳光和雨露,等待生命绽放应有的高度。
网址:原主持人王小骞自曝女儿曾患矮小症:是什么偷走了孩子的身高? http://c.mxgxt.com/news/view/851717
相关内容
主持人王小骞自曝女儿矮小症:10 岁长到 144cm 背后的艰辛治疗路央视前主持人王小骞的女儿患矮小症!打个激素有什么问题
原央视女主持自曝!网友:别盲目
王小骞近照曝光,曾是央视主持现状态大变,所嫁老公平平无奇
央视主持人王小骞:41岁当妈,44岁进修心理学,为孩子成育儿专家
王小骞整容前后照片(明星们都谁整过容央视主持人王小骞是不是整容了)
41岁高龄产女,《交换空间》主持人王小骞离开央视后过得如何?
还记得《交换空间》的女主持人王小骞吗?离开央视后她怎样了?
《你看谁来了》主持人王小骞爆青涩往事
迄今仅一例:他先患侏儒症,后患巨人症,经历了矮人与巨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