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门之变后,朱祁镇询问大臣如何处置于谦,徐有贞:何不早除之

发布时间:2025-04-26 03:04

在清人张廷玉主编的《明史》中,对朱祁镇的评价,有这么一句话:“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无甚裨政。”

说实话,很多人看到这一句评语时,都会大吃一惊。朱祁镇统治期间怎么能说是“无甚裨政”呢?毕竟他可是开创了“叫门天子”的先例,屈辱程度,丝毫不亚于宋徽宗、宋钦宗父子。

那么跟随笔者,来看看朱祁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呢?

少年继位

朱祁镇登基的时候,才不过9岁,是名副其实的少年天子。他甚至不知道什么叫做皇帝,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朝政只能由他的祖母太皇太后张太后主持。

不过张太后一直以来都拒绝后宫干政这件事,她认为后宫干政的先例一旦开启,将会是大明王朝的厄运。史载:

“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杨、胡濙、张辅,皆累朝勋旧,受遗辅政,纲纪未弛。”

很显然张太后是通情达理的人,他明白汉朝外戚干政的后果是什么。可是皇帝太小了,太后如果不主政的话,压根就没有人主持大局。

所以在群臣的建议下,张太后还是主持了政局,不过她主政的时候,没有让他们张家任何人入朝为官,避免了外戚乱政的局面。

此外张太后启用中杨士奇、杨荣和杨溥这三位作为辅政大臣,总领全国政务。这三个人不仅忠心耿耿,而且饱读诗书,是难得的人才。

所以有这三个人配合张太后处理政务,大明王朝在短时间内显示出了太平盛世的局面。朱祁镇的少年生活也就是这么度过了。

一直到朱祁镇20岁左右的时候,三杨和太后相继去世,朱祁镇才真正亲政掌握了政权。然而这也标志着大明王朝的衰败期来临了。

其实,早在1439年,明朝的国力就耗损严重了。当时,云南麓川宣慰司思任发、思机发父子叛乱的四次战争。四次征讨分别发生于正统四年、正统六年、正统七年、正统十三年。经过连年征战,仍未彻底平息叛乱,最终以盟约形式结束战争。

但是,战争期间,明朝朝廷连续发动数十万人的进攻,致使大军疲惫、国库亏空,造成了对北面蒙古瓦剌的防御空虚。

所以说,在朱祁镇20岁以前,朝廷的所有诏令,无论英明与否,跟朱祁镇都没什么关系。

有功劳不是朱祁镇的,有罪过也不能怪罪朱祁镇,这才是比较公正的评价。可是20岁以后的朱祁镇,真正掌权了,这个时候大明王朝的走向就跟他息息相关了。

土木堡被俘

没有外戚干政的烦恼,没有内部的动乱,不代表大明王朝就没有烦恼。与外戚集团几乎同时存在的,那就是宦官集团。宦官集团在汉朝四百多年的历史当中,几乎是片刻不离。尤其是到了东汉时期,外戚和宦官之间的斗争,简直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明朝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宦官问题,朱祁镇时期最臭名昭著的宦官,铁定就是王振了。当时王振非常受宠,几乎是朱祁镇时期总揽朝政大权的宦官。

但是,由于朱祁镇太过于宠信王振,而且得势以后的王振很爱兴风作浪、胡作非为,把朝政弄得一片黑暗,所以初次为帝的朱祁镇并没有多大的作为。

如果朱祁镇真的是没有追求为皇帝,恐怕对于明朝来说倒是个幸运的事。然而,偏偏朱祁镇就是一个能力有限但是胆识无限的人。

亲政后不久,明朝的敌人,瓦剌大军就要求明朝交钱,否则挥师南下打进京城。这件事王振觉得很恼火,他也急欲在朝中立威,所以就鼓动朱祁镇御驾亲征。

而朱祁镇早就想效仿朱棣北伐蒙古的壮举,因此两人一拍即合,决定亲征瓦剌部落。

可以说,22岁的朱祁镇在政治上,手段不高。在军事上,他也不是个领兵打仗的将才。朱祁镇在没有认清形势的情况下御驾亲征,期间又任由王振胡乱指挥,邝埜和于谦都曾劝阻,可他仍旧一意孤行。

网址:夺门之变后,朱祁镇询问大臣如何处置于谦,徐有贞:何不早除之 http://c.mxgxt.com/news/view/855346

相关内容

夺门之变后,朱祁镇询问大臣如何处置于谦,徐有贞:何不早除之
朱祁钰不杀朱祁镇,是因为他善良吗?朱祁镇被幽禁7年为何能复辟
作为皇帝,朱祁钰和朱祁镇谁更好一点?朱祁镇一生有何作为?
英雄的悲剧:对大明王朝有“再造之恩”的于谦,为何必须得死?
历史上的徐有贞是怎样一个人?害死于谦,但并非罪大恶极
曾力挽狂澜拯救大明朝,于谦冤死后,他的子孙后代结局如何?
忠臣于谦为什么被杀?在明英宗眼里他既不忠君,也不爱国
历史上的朱祁镇是怎样一个人?他的经历与《大明风华》中有何不同
朱祁镇简介
朱祁钰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明朝十三陵为何没有他的位置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