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水位下降,400年前的古桥重见天日,雄姿至今令人肃然起敬
原标题:鄱阳湖水位下降,400年前的古桥重见天日,雄姿至今令人肃然起敬
梁之字,用木跨水,今之桥也。
这是《说文解字》段玉裁对“桥”的注释,此亦为桥最初的含义,即架木于水上的通道。
它的出现汇聚了古人的智慧,完美解决了人类跨水的难题,使得原本阻挡人们脚步的不可逾越的鸿沟,变成了坦途,得以畅通无阻。
我国地大物博,山川众多,江河纵横,从古至今都是桥梁大国,在古代无论是建桥的技术还是桥梁的数量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数千年以来,桥的存在已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至如今,在现在的城市交通中,桥亦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作用不单单是为了解决水上交通,甚至在陆地上也可以架起立交桥,贯穿城市的东南西北,成为了现代化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国是桥的故乡,每个人的家乡,也都有一座桥,在文人的眼里,它又有着别样的寓意,可以沟通心灵,可以连接故乡,还可以消除隔阂。
凡是需要的地方,桥都可以呼之欲出。
不过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桥有时候还会化身为魔鬼,桥的坍塌,往往会充斥着悲剧,所以衡量一个桥的标准,并不是它的外形多么奇特夸张,而是可以坚不可摧。
中国古人不缺少能工巧匠,他们所造出的桥,可以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洗礼而屹立不倒,甚至还有些桥在水中浸泡数百年还保留着最初的模样。
当鄱阳湖水位下降时,便有一座古桥重见天日,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其雄姿至今令人肃然起敬。
那么这座古桥修建于何时,又是何人主持修建?
重见天日鄱阳湖,古称彭蠡泽、彭泽、官亭湖等,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九江、南昌、上饶三市,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仅次于青海湖。
鄱阳湖属于长江中下游的支流,是长江流域一个极其重要的湖泊,不仅可以调节长江水位,涵养水源,还可以改善当地的气候和维护周围生态的平衡。
所以,鄱阳湖的水位,历来是很受当地民众所关注,但是近年来,鄱阳湖的水位却持续下降,从最早的20米已经消退了近一半。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作为鄱阳湖代表站的星子站的水位已经退至11.99米,创下从1951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位。
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这无疑反映了现在的气候正在发生着巨变,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类是渺小的,这种变化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随着鄱阳湖水面的下降,很多原本被湖水覆盖的浅滩相继露出水面,而展现在了人们面前的可不单单只有淤泥,还有古人智慧的结晶。
其中就有修建于明朝的千眼桥(又名千孔桥),这座桥的桥面石材为花岗石,总长2930米,被誉为“全国最长的湖中石桥”。
石桥的每个桥墩由10根左右的松木构成,桥面宽约1.2米,有1100多个桥孔,其名便因此而来。
其实这座古桥只要在鄱阳湖枯水期便会显露,只不过很少会展现全部的真容,而最近得以显露真容,则预示着鄱阳湖枯水期已经创造了记录。
那么为何鄱阳湖中会有一座石桥?
过往烟云对于明朝而言,鄱阳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湖,而是一座背后明朝人尊崇的福地。
朱元璋一举敲定半部江山,就是在鄱阳湖上确定的,在这里,朱元璋以劣势逆转了局势,直接打败了当时的第一强敌陈友谅。
鄱阳湖大战的胜利,让朱元璋放眼天下,几乎再也没有对手,在他的眼中,张士诚也好,元朝也罢,他们都没有陈友谅有威胁,所以这次的胜利,让朱元璋意气风发。
所以在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这座湖十分受明朝统治者所重视,只是明廷的重视,并没有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
因为,鄱阳湖的湖水不稳定,而且隔绝两岸,对当地百姓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
都昌到星子,庐山去浔阳,翻越蒋公岭,都要横跨鄱阳湖,在涨水期,百姓可以借用船只渡河,但是在枯水期,百姓则只能蹚水踏泥渡河,可在严寒的冬季里,蹚水无疑是一件饱受煎熬的痛苦之事。
或许有人会说,既然湖水不能蹚为何不绕着走?
说得容易,但做起来就非常困难了,因为绕湖要多花数倍的时间和精力,古人又没有可以借助的交通工具,绕湖之举,着实可行性太低。
转眼之间,到了明崇祯四年,当时在都昌做官的钱启忠对于百姓的苦十分能理解,他便上奏朝廷,要在鄱阳湖修建一座桥。
可当时的明廷已经自身难保,又哪里会有多余的钱财来修桥?
今之奇迹钱启忠没有被困难吓倒,既然朝廷拿不出钱,那么他就主动倡导捐奉集资,让当地的官员和乡绅共同出钱来修桥。
为了起到表率作用,钱启忠将自己的俸禄全部捐出,此举也感染着其他人纷纷慷慨解囊。
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战,耗费了无数人的心血,此桥终于落成,此后便成为了都昌、星子等数县民众往返跨湖的便捷要道。
当地百姓为之欢呼,为之雀跃,为了铭记钱启忠,此桥又被当地民众称之为钱公桥,在明清时期这座桥依然是湖边民众往来的重要交通枢纽。
尽管它不够宏伟,尽管它不够壮阔,但却承载了数代人美好的记忆。
后来鄱阳湖到了涨水期,这座石桥慢慢地也被淹没,只有在枯水期时,人们还有可能见到它的影子,但随着终究在淹没在了湖水之下。
历经几百年的流传,鄱阳湖再次迎来创历史记录的枯水期,这座石桥的整体真容终于再次重见天日,不过由于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再加上泥沙风浪的冲击,古桥桥身有些地方已经严重损坏。
为了修缮古桥,当地的文物部门拨付了一笔巨款,对桥面进行了加固维修,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这座400多年前的古桥重现了昔日的雄姿,令人肃然起敬。
现在这座古桥已经成为了鄱阳湖上一道最美的风景线,吸引着无数游客前去打卡,远远望去,古桥如同一条巨龙,时时刻刻震撼着现在人的心灵。
原来,这座古桥,已经不单单只是一座桥了,它承载着的不仅只是古人的智慧,还有古代官员为了百姓慷慨解囊的大义。
官不与民争利,民不与官争义,这道理能让人思考一番。
参考资料:《江西省自然地理志》、《明史》等。
责任编辑:
网址:鄱阳湖水位下降,400年前的古桥重见天日,雄姿至今令人肃然起敬 http://c.mxgxt.com/news/view/856
相关内容
湖北当阳首届上巳书法挥春活动开启难怪孙悟空反天庭还能号令山神土地,你看看山神土地见他说了啥?
腰斩《水浒传》的勇气从何而来?
因看《红楼梦》哀伤至死!江苏常州人爱《红楼梦》远不止于此
一个诗人该如何思念故土?李自国为故乡富顺写了一本“返乡之诗”|当代书评
春天里,在阳光下读书
湖南山洞中发现一本奇书,经过研究后,揭开了困扰世人百年的谜团
沉淀五年,麦家全新长篇重磅归来:一封《人间信》,寄与山高水长
耒阳第二届江头贡茶文化节嗨翻天
何谓清初的“哭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