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网络诈骗可不可以换个思路?

发布时间:2025-04-27 09:26

2月21日下午,围观了抖音举办“治理诈骗开放日”,真是脑洞大开的一个下午,抖音派出几个精兵良将,现场进行网络诈骗治理的讲解,我真想不到:

其一,网络(短视频)诈骗已经产业化、技术现代化到如此地步,令人震惊。

其二,平台为反诈,已经投入巨量的资本,进行着极为繁复、高智的反诈研发。

抖音的专家说,为做好主动治理诈骗,它们已经上线100多个反诈模型(是100多个!),提前拦截平台96%诈骗行为,举报量两年内下降88%。此外,最大的亮点,是正式上线了反诈提示产品抖音小安,在试运行期间,即已下发用户防诈提示超7.3亿次。

伴随着短视频平台信息日益丰富,用户间交流日益密切,各类网络诈骗、短视频诈骗行为也开始在平台上出现且不断“创新”。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1至10月累计有260种新诈骗手法出现,且呈现周期长、环节多、跨平台等特点。抖音风控相关负责人介绍,“不法分子多将用户从短视频平台引流至第三方社交平台,再实施诈骗,在与抖音相关的诈骗案件中,这个数字超过了90%。”

为了更好的主动治理,抖音分析过往诈骗行为,建立了文本、视频、链接、设备等多个数据风险库,并以此上线了100多个风险模型,提前识别、拦截异常行为,重点治理财经、广告、情感和赌球等诈骗行为。以世界杯为例,诈骗分子多通过在评论区、粉丝群发布赌博链接等方式进行导流诈骗。对此,抖音提前建立了赌徒模型和赌博内容黑库,前置拦截诈骗保护易受害用户,“使世界杯期间赌博诈骗案件量明显下降。”

仅2022年,抖音平台就达到日均拦截风险登陆次数3.15亿次,对诈骗行为的提前拦截率为96.72%,防欺诈策略拦截日均保护人数超过90万,全年处置了涉诈广告主3000多名,打击诈骗团伙135个,协助警方抓获嫌疑人803人。“平台用户对诈骗的投诉明显下降”“单日举报量,2023年年初比2021年同期下降了88%。”

这场“治理诈骗开放日”上,真正的大明星,是抖音小安,在此之前,我还没听说哪家互联网平台专门推出了自己的防诈骗机制,从技术上、数据上进行完善的研发,当然也是投了巨资下去的,这也刷新了我对抖音平台的认知,不错,不错。

自从2022年1月试运行以来, 抖音小安劝阻被诈骗风险用户5万多人,有效保护用户3316万,平台辅助提供的人工服务时长超过8000小时,现场,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沈括说的一句话很给力,“表明平台重在通过技术创新,强化风险识别,实现及时有效预警从而提升用户安全意识与能力水平。这些都契合了新《反诈法》对互联网平台的要求。”

至于网络短视频诈骗现在发展到有多吓人,来自郑州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的朱泰隆介绍了一件事,他说:“2022年初,平台7天内对一名用户下发了116次防诈提示”“我们还联系了警方对其进行警示”,但没用,这位女用户还是在最终被骗了数百万元之后,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看来,像抖音小安这样的平台反诈机制,不但是在和骗子们进行作战,还在跟老百姓内心里普遍存在的一种梦想“天上掉馅饼”的心理作战,你跟他们说你要辛苦工作,慢慢积累,这明明是最正确的话,却未必有人听,但你如果能许以暴利、快捷致富的口头承诺,追随着就会乌泱乌泱的,现在,中国有人民公安,那些被骗的人都被归类为受害者,所以公安是为所有受害者服务的。

但我看,网络诈骗之所以大流其行,那些梦想“天上掉馅饼”的人们自己也是有责任的,我建议,以后网络平台可以把那些诈骗的受害者设定为“保护人”,阶段性地屏蔽掉他们再次轻松使用互联网的机会,尤其是更应该阶段性地“没收”其在网络上进行传播的可能性,若把网络(短视频)诈骗比喻为一种病毒,我们如果能机制性地加强易感人群的保护和隔离,这或者也可以降低网络诈骗的发生概率,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网址:治理网络诈骗可不可以换个思路? http://c.mxgxt.com/news/view/865897

相关内容

以假乱真的AI诈骗,如何防范?
警惕网络算命“大师”,换了“马甲”还是骗子
人工智能:你是打击诈骗的奶奶,还是另一个网络骗子?
人工智能:你是打击诈骗的奶奶,还是另一个网络骗子?—新闻—科学网
警惕!新型“网络刷单”诈骗又双叒来了!
【知识科普】“AI换脸”诈骗,怎么防?
假装恋爱交友、冒充明星回馈粉丝,杭州公布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十大案例
警惕!网络算命背后的花式诈骗!
网络安全公司和专家支招普通网民防诈骗
缅北沦为“电信诈骗飞地”,治理重拳如何打到痛点?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