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比较“仁”“慈”“爱”3种感情
《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比较“仁”“慈”“爱”3种感情》
“仁”“慈”“爱”三者是类似的概念,都是表达利他主义的思想,和牺牲、服务、奉献的感情态度。这是这三个概念的共同点,都可以统一为利他主义的思想和感情。
当然这三个概念也有不同,不同在什么地方呢?
“仁”主要是中国儒家的概念,比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
“慈”主要是道家和佛教的概念,老子说他有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佛教中有“慈悲喜舍”,即所谓“四梵住”。
“爱”在基督教里讲的很多,比如说“神爱世人”,比如说你要“爱人如己”。
根据我个人可能有限的认识和体验,我认为这三个有如下不同:
“仁”的利他主义更理性思辨,“慈”的利他主义更广阔宏大,“爱”的利他主义更纯真简单。
孔子的“仁”要求你的利他主义中带着内省和推理,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佛教的“慈心”的利他主义,要求你慈爱一切六道众生,从一只蚂蚁这样的微小生物,直到玉皇大帝这样的神仙,给人一种广阔宏大的意境。
基督教的“爱”,比较纯真动人,他们单纯地相信和遵守上帝的诫命与约定。
“仁”“慈”“爱”这三种利他主义都值得学习和赞叹。
因为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主体,所以我们尝试分析一下儒家的“仁”。
从字形上看“仁”是“两个人”,这大概意味着人不能只是自私自利地只考虑自己,也要为别人考虑,以及为集体利益和公共利益考虑,即所谓的集体主义和利他主义价值观,这与共产主义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感情是类似的。
从字音上看“仁”和“人”的同音字,这大概意味着有仁心的人才算的是人,否则也只是人面兽心和沐猴而冠而已,所谓“不仁者非人也”。
所谓利他主义不仅仅是一种人类社会的现象,即使在没有智力的动物群落中也存在着利他的现象,这说明利他主义并非只是维持人类社会存在的重要人际作用类型,甚至从生物学角度讲,利他主义对某种生物的物种存在也发挥着决定作用,有很多生物学研究的事例可以说明。从这个层面说,善良和爱心也是人的一种动物本能,是人的一种天性。这算是一个安慰人的好消息。
以上只是我肤浅的思考,因为我并非皓首穷经的老学究,不可能从故纸堆中爬梳考证。我的以上浅见仅供参考。
作者:六度陈伟伟
网址: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比较“仁”“慈”“爱”3种感情 http://c.mxgxt.com/news/view/870165
相关内容
盘点韩国爱做慈善的明星“做一个后妈是什么感受?”:3个女人的自述让所有人深思
有一种友情,叫IU和刘仁娜
名人明星做慈善 大事小事都有爱
热心肠,善良且仁慈的星座
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有一种情感称为康慈恋!唯有两情相悦的爱情才显珍贵!
实录:张娜拉做客 爱心慈善音乐会收获感动
细数做慈善的名流界,这么多人一直在低调的感动世界,真爱永恒
清平乐:宋仁宗与曹丹姝爱情,爱中带怨笑中有泪,读懂已是晚年情
董璇现身明星慈善夜 被授予仁爱大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