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般若”两字读法不一.正确的读音?
是佛教词语.“般若”是梵文 prajnā的音译,意为‘智慧’.但不是我们日常所说的"聪明智慧"的意思,是指超越一切的大智慧.
"般"字要读为"bo "(阴平).但是更严格的照原来梵文读起来则又不然:
“般若:查字典注音为班若或钵惹,实际上应该读成钵瑞.这种发音是不是很标准呢?也不然,因为唐朝时代「般若波罗蜜多」的读音是「巴尼亚巴拉咪达」,这个音译跟梵文(?prajnāpāramitā)的原音是相吻合的.懂得梵文的人,他不会念钵瑞,而是念「巴尼亚」.”
般若的基本含意是智慧,其所以不翻译,是因为它虽然可以翻为智慧,但跟我们通常所谓的智慧,在程度上是有差距的.我们说某人很有智慧,那仅只是指他那六尘所积的表层意识.这里的般若并不仅是指表层意识,而是指心的原态与共相.既然找不到适当的中国文字来表达,乾脆就不翻译了.
一般法会中大多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为何「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不加上「摩诃」 两个字?因为摩诃般若是全称,只用般若是简称,只要提到般若,就一定是摩诃般若.摩诃般若即是大智慧,大到什么程度?它是一切世间智慧的本源和实性.世间的智慧,是否离开了般若呢?它虽然已经不是般若的原态,但却也离不开般若,因为「烦恼即菩提」,当我们感受到烦恼的时候,就证明我们有生命、有觉性(菩提).如果是没有知觉的植物人,还会有烦恼吗?为什么不用「摩诃」,表示它是略称,而「摩诃般若」就是具称,就像我们讲电视机是television,如果只说T.V.,别人也懂.
般若妙用,只是在一切,著不得一点,一著就落住了.如上面“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两句,细细研究,说“离一切相即佛”,有六个字,就够了,但何以上句要加个诸字呢?是言连离的相也要离去,不许著一点.诸字,连离相也在内的.下一句又加上名诸两个字,恐人又执取了佛,又受了佛缚,要使你知道佛亦性空,不过是个假名,没有实体,切莫上当,自生法相,全经中往往有三句,如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佛说,是不得已而说,不是佛的执有;即非,是言本来性空,不是要你取著;是名,是因为不可断灭了去,一切原不过是个名而已.你想世界上一切一切,哪一处哪一点,能离了名字?总是个名在那里布弄,世上千千万万的我见我执,人事纷纭,都是自己上名的当.明明说是名,明明虚幻不实,但愚人总跳不出这圈子去,因此苦无尽期.佛要我们深悟般若无住的妙用,把所有一切一切,如世间法出世法,轻轻用是名两个字,一刀斩却,直截痛快,一了百了,前不落空,中不落有,后不断灭,如鸟飞空中,虽有来去诸相,却无迹可觅.这是金刚般若经的妙用,世人能用在人事上,就无一事不圆满了.
讲到般若,是说心的灵用,绝无定法,不可测知.你用意识去分别它,就不见了.正如龙戏大海,翻腾飞舞,没有你捉摸处.所以解释经文,也无定法,要忽前忽后,忽有忽空,使对方心先放大了,如东方虚空,可思量否?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否?心同十方虚空的广大无著,才可以入无住的意境.次将此心打杀了,无我无人,连最大的功德心也没有,如度尽无量无边众生,都入了无余涅盘,就是成了佛.我心中若无其事,因我与众生,无不性空.再次,明白我心众生心,根本是不可得,处处空灵,般若的机用始开,开了灵机,那实相自然而见.所以读般若经,不同余书,切不可咬文嚼字,在字音上、字句多少上和四句偈上打算,反使灵机窒碍了.四句偈,是说一行,梵文无行,总成四句,就说有一行也够了,只要你通达其义,能够活用活参,随时随句,可以玩味,得其神妙.经要多读,文句熟了,熟了之后,不拘何句,触机即发,听讲时,点到哪一句,忽然明悟,这才是真受用.倘不解义理,如同嚼蜡,一无滋味,又有何用?所以一面读,一面要明解经中义趣,那就近了.近是近于世用了.每日试验,用在人事上,久久不觉同化,妙用自然而启.般若妙机,以前世种植善根,今生自会启发,心无所执,心自灵活,不同凡见,自然入圣.这全是般若的功行,切不可看轻了他.
凡未曾深达实相的人,也往往好谈般若.因为功夫不深,不觉流入于妄谈般若的病.譬如初学医的人,粗知药性,乱开医方,不觉误了人命,此切切不可.但考其原因,也由于夙世有过一点根器来,否则也谈不出.加以自己无明我见,夹杂在内,自误误人,添诸罪业,此不可不防.所以般若剑,弄得不好,伤了自己,杀了人,还不自知.若要辨别这个毛病,须看出言吐语,是不是有我见在内,是不是有名心法执在内,是不是合凑对方的机而说.如其人不可谈而与之谈,是妄.可与谈而不与之谈,也是妄.自己不可与人谈而谈,是妄.自己可以与人谈而吝法勿谈,也是妄.自己未明其义,见人谈般若无从测知而亦妄加批评,都是妄.至于般若,是圆融无碍,不得著一点心,何况有骄慢心名心胜负心夹杂在内,只看他多所诤论,好世智强辨,即是妄作.所以要谦虚,不可自大.佛对须菩提说,你成了四果,所修由须陀洹至阿罗汉,自己以为有果可得,有道可成否?倘著此念,便落四相,中间菩萨不必说,连我佛自己,夙世在燃灯佛所,于法也无所得,岂可自以为胜而骄于人么?
网址:佛教“般若”两字读法不一.正确的读音? http://c.mxgxt.com/news/view/877985
相关内容
“僧人”误读“般若”苏志燮名字的正确读音解读:如何准确念出这位韩国明星的名字?
佛教的般若智慧及其现代意义——释觉真
张若昀名字怎么读怎么念怎么拼 张若昀的昀这个字的拼音是什么
“般若”两字,你念对了吗?这比智慧更重要
“舅舅”两字读音为什么不同?
“般若”是大乘佛教中常用的词语,它究竟是什么意思?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正确的见地
张钧甯怎么读读音,明星张钧甯怎么读读音
光遇:正确看待CP关系,玩家61个字解读,堪称教科书式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