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战的演技(之四):残缺还近于完美的《王牌部队》(上篇)

发布时间:2025-04-29 02:26

本系列文章:

肖战的演技(之一):四分钟短片《买耳朵》

肖战的演技(之二):灵气四溢的《陈情令》(上篇:少年感)

肖战的演技(之三):灵气四溢的《陈情令》(下篇:哭戏)

《王牌部队》是肖战在2020年拍的一部军旅剧,于2021年末到2022年初在江苏卫视上星,网播则是在爱奇艺独播。与《陈情令》有原著不同,这部电视剧是原创剧本,没有原著。如果按照之前分析《陈情令》的写作结构,这里本该先介绍《王牌部队》的拍摄背景,但这部电视剧的情况很特殊,拍摄背景本身与播出效果有重大关系,所以还是放到后面再说。这一篇的题目是“残缺还近于完美”,读者可能会觉得这是自相矛盾的说法,残缺怎么还能近于完美呢?“残缺”指的是这部电视剧的播出效果,是拍摄背景造成的;而“近于完美”是指肖战在这部电视剧中的表演效果,所以并不矛盾。

如果说《陈情令》里肖战饰演的魏无羡在形象上的最大特征是“少年感”,那么《王牌部队》里他饰演的顾一野在形象上的最大特征就是“年龄感”。因为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是中国军队近40年的强军史,主角顾一野也随之从18岁的新兵入伍成长到剧终时大阅兵中的51岁少将。要将这么长的年龄跨度演出来,对肖战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往这类时间跨度大的电视剧,或者找两个演员分别扮演同一个角色的少年期与中老年期,或者是找“中生”(中年男演员)来扮演。后一种情况经常会被观众吐糟少年期的表演是“装嫩”,给人以很强的违和感。但经过《陈情令》的检验,对肖战来说要扮演少年人没有难度——拍《王牌部队》时他29岁,演18岁的“小野”,比起在27岁时演16岁的魏无羡不算什么难事。因此大家更期待的是看他怎么扮老,表演的效果甚至超过了的预期,因为他不但扮演“老野”没问题,就连同是19岁的年龄、但人生转捩点的重大事件(排长在战争中牺牲)发生前后的状态差异,以及扮演“中野”时只过去几年的样貌差异也都表演出来了。

上图是将8个不同年龄的顾一野的肖像图放在一起对比,但像素比较低,细节看不清楚,而且静图都比不上动态的视频能更好地展示。在B站找到一个就是对比不同年龄段的顾一野的剪辑《怎么演出四十年的岁月感,这里有答案【肖战顾一野|借你半生】》(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F411p7qV)——

看这密密麻麻满屏的弹幕从视频开始一直延续到结束就知道这个剪辑有多么受欢迎。这个剪辑特意选择不同年龄段、但动作甚至神态很相似的场景进行对比,因此视觉冲击力特别强烈。

从这对比视频,年龄的变化显而易见,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化妆当然起了一些作用,比如中野、老野会在人中两边、下颌处有薄薄的一层胡子,老野的眼尾会画上鱼尾纹。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因为我们也可以找到像下面那样的对比图——

这张对比图里在胡子上看不出很大的区别(基本都没有胡子,要较真的话反而是左边的小野的人中两边有点胡子),但仍然能清楚地看出年龄差异。下面这张对比图里在胡子上也看不出区别(都有明显的胡子),也能清楚地看出年龄差异,右边是小野,左边是中野。这里的小野也有胡子是因为刚从战场下来,打仗期间当然是没空整理仪容的,这里的胡子表现的是疲惫而不是年老。

这张图更绝的是,前面的对比图可以说小野显得年轻是打光都比较好,可是这张图明明是中野的图打光更好,皮肤的质感显得比小野还要细腻光滑(这还是由于小野的图要表现出刚从战场下来的精神状态是体力透支、疲惫不堪,因此皮肤的质感显得比较差),但观众一看还是能立即辨认出来左边的比右边的年龄更大一些。

肖战在采访时自述,他观察到剧组里年纪大的前辈演员有一个共通的“微表情”,那就是嘴角向下。这个表情会显得人的气质比较坚毅威严,也就显得人的年龄比较苍老,于是他在需要扮老时刻意多做这个嘴部动作。这与他拍《买耳朵》时观察真正的外卖小哥的动作神态来模仿是一贯的做法。下面的对比图显示确实如此,同样是瞄准射击的动作,右边的老野的嘴角明显下拉。

但这也不是必然的。比如下图,由于视角的缘故,小野和老野的嘴角都是下拉的,可年龄差仍是显而易见。

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靠眼神来区分。小野的眼神有如小鹿般清澈纯净,中野的眼神沉稳了许多,老野则不仅是沉稳,更透着威严肃穆,一眼可见是位高权重者的眼神。

跟同剧组的其他年青主演进行比较,肖战演出了不同阶段的顾一野的年龄感就更明显了。其他主演在年轻阶段演不出少年感,到老年阶段却又不愿意演出老年感(有偶像包袱,怕老年装显丑),以至于被观众嘲笑整部电视剧似乎只有顾一野一人在变老,其他主演更像是在演穿越剧,因此年龄一直保持不变。以下的观众评价是很有代表性的——

正因肖战敢于扮老,而且演出来的效果很好,他在这部电视剧获得了最大的加成,其中演出了顾一野的年龄差异、时光流逝这一方面的成功使得他大大拓宽了扮演角色在年龄上的戏路。在此之前,业内一般将肖战归类为“小生”(年轻男演员),对他形成的刻板印象是他能演的角色只有少年,最多也就是演30岁左右的青年。但这部电视剧之后,业内的观感为之一变,认为他也能演“中生”(中年男演员)的戏,甚至可以延伸到有部分“老生”戏份的电视剧。最明显的事实验证是:《王牌部队》播出不久,肖战就接到了年代剧《梦中的那片海》的拍摄。这部剧刚一出来时被一致公认是属于“中生”的饼,因为它也是跨越很长时间,据说是某个京城大佬的个人传记式作品,从他年轻时的事迹一直拍到年老。这意味着肖战作为演员早就不再限于与“小鲜肉”们竞争,而是向上扩展到与以演技而非颜值为主要竞争点的“中生”们一较高下。一般演员的赛道或者是小生或者是中生,肖战的赛道却能同时兼容小生和中生,因此他能接到的剧本将大大增加。而且肖战既有小生的颜值,又有中生的演技,故而出现了“有颜值的,没肖战的演技;有演技的,没肖战的颜值”这样的说法,他无论在哪一条赛道上都能比同行对手多出一项竞争优势。

除了“年龄感”是肖战在《王牌部队》里带给观众的一大惊喜之外,台词亦然。说起台词,其实可以追溯到《陈情令》。肖战在《陈情令》里的表演虽然备受好评,但有一处却受到较多的诟病,那就是这部电视剧用了配音,不是演员的原声台词。其实现在很多电视剧都用配音,专门针对《陈情令》未免有点吹毛求疵。而且从《陈情令》的拍摄花絮可知,肖战应该本来是打算用自己的原声台词的,有一段剧情他为了发对“抱山散人”这个人名,反复NG了很多次——肖战是重庆人,重庆话里“山”与“散”的发音没有卷舌与平舌的区分,他在念这句台词时说错了很多次,不是都发成平舌音,就是把该发卷舌的发成平舌、该发平舌的发成卷舌。拍完这一段后他还在花絮里分别用四川话和重庆话说了一遍这个人名,以显示川渝口音的人要说对这个人名有多难。如果从一开始就知道用配音,又何必为了一句台词的发音反复NG呢?那为什么《陈情令》最后是用了配音而不是用演员的原声台词呢?一种解释当然就是认为肖战当时的台词功底不行,但大量的花絮显示他的台词并没有太大问题,即使不如专业的配音演员,也不至于差到上不了台面。另一种解释是:肖战在演爆发戏时声音显得特别A,不太符合魏无羡的人设,于是剧组最终决定改用配音。这个解释得到很多人的认同,但我觉得明显不对。魏无羡的人设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成长变化的。求学时期的魏无羡确实是以娇俏为特征,配音演员将他的台词念得特别娇、甚至是嗲,还算合适。但成为“夷陵老祖”之后的魏无羡就是很A的,而爆发戏正是都集中在“老祖羡”时期,所以如果肖战在演爆发戏时声音很A,恰恰是最适合的,这怎么会反而成了不能用他的原声台词的解释呢?我深刻地怀疑,大力传播这个解释的,其实是《陈情令》的所谓cpf,一门心思只想弱化、甚至是女化魏无羡的形象。我不明白为什么连肖战的粉丝也没有提出一个最明显合理的解释:那就是如本系列文章的“之二”的开头介绍《陈情令》的拍摄背景时所指出的那样,这部电视剧播出前在原著《魔道祖师》的书粉那里“口碑崩坏”得很严重,而这些人本来是能够打底的剧粉。为了挽回这部分观众,《陈情令》就不惜花重金请来给《魔道祖师》的动漫、广播剧都做了配音的CV,动机显然是想吸引原著书粉(TA们与动漫、广播剧的CV粉有高度的重合)哪怕只是为了支持CV也会来看剧。

但不管怎样,肖战在《陈情令》里没有用自己的原声配音在客观上就是成了一个他受到攻击的弱点。正如上一篇文章(之三)里引用《人物》杂志采访肖战拍摄《狼殿下》遇到的困难时所显示的那样,肖战很清醒地知道,在拍摄的背后就算有千百条客观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他没演好(比如拍《狼殿下》时他是第一次正规地演戏,是缺乏经验的新手),但观众并不会因此而放过他。电视剧播出时不可能在他的脸旁贴一行字:“他是第一次演戏,请大家体谅。”其实类似的话肖战在不同的采访里都说过,观众不会去了解、也并不关心幕后的拍摄困难,他们只会根据看到的最终呈现出来的表演效果来评价演员。你不可能在演员的脸旁标注:他不是科班出身,或他拍摄时正在生病,请体谅他演得不好。

同样的道理,肖战在《陈情令》播出后面对对他的台词功底的批评时,没有做任何辩解,而是将“提高自己的台词功底”列为了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在《陈情令》的一次采访中,当被问到拍完这部电视剧后想做什么时,其他主演说的无非是“吃喝玩乐、旅游放松”之类的常规回答,肖战的回答却是:“打算精进一下台词。”此言一出,当时在场的人都作出了震惊的反应,大概是没想到他会这么一本正经、严肃认真地回答这个问题,更是觉得相比之下其他人显得很没进取心,气氛颇有点尴尬。

上一篇文章也提到过,肖战的粉丝里有一群叫“采访粉”的特别存在,反映着肖战在采访中能展示出很大的魅力,甚至不输于他作为演员时在影视作品里的表演,或作为歌手时在舞台上的唱歌跳舞。为什么他的采访有那么大的魅力?除了他的言谈逻辑清晰、言之有物、遣词用句引人入胜这些其他领域的演讲高手也会有的优点之外,还有一个其他人往往不具备的优点,那就是他真的是“言出必行”、甚至是“行大于言”。如果只是看他一时的采访,会觉得他有些话说得很道德高调;但如果是了解他的事情后看他的采访,特别是看以前的采访,能立即就用采访之后的事态发展来验证他在采访里说过的话,就会完全被他征服。因为他说的道德高调,竟然都一一践行了!他不是光在说,而是真的在做,还做出了成效。

就拿“精进台词”这句回答为例:当时在采访里与其他主演的回答对比,显得他太过一本正经、严肃认真,让其他人都觉得尴尬了。不了解肖战的人,或者是不了解后来事态发展的人,难免会觉得他这回答好像是在唱道德高调,甚至像是在有意无意地拉踩其他主演,反衬得他们很没有进取心似的。但如今事后回顾,事实证明肖战当时那样说是发自真心的回答。因《陈情令》而爆红,他没有得意忘形地飘了,而是看到当时自己在演技上最大的弱点(也是最容易受到攻击的点)就是台词,要赶紧把这个短板给补上,他的红火才是踏在实地上的。他追求的是长盛不衰,而不是一时灿烂。

在看《王牌部队》时,我是真的对肖战在剧中表现出来的台词功底之强大感震惊。虽然我知道他现在的台词已经很好,有着一口堪比专业的播音腔(从他拍的广告和不时给央视录制的一些口播可知),但我在不知不觉之间其实也有着一个错觉,就是以为他是在2021年参演了话剧《如梦之梦》之后才将台词磨练起来的。而《王牌部队》是2020年拍的,在话剧之前,所以在台词方面我是抱着并不太高的期望开始看这部电视剧的,没想到会是如此的惊艳。我好好反思,才明白原是自己想岔了。像《如梦之梦》这样以“华语殿堂级话剧”著称的经典剧目,怎么可能让一个台词水平一般的人来参演,演的还是男主角那样重要的角色?话剧的制作人怎么会允许自己的作品给别人做练手的工具?事实就是,肖战早在参演《如梦之梦》前就已经默默地将台词练到相当高的水平,《如梦之梦》的磨练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其实我自己在本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将四分钟短片《买耳朵》评价为肖战的转折点之作,它与《家规》同为肖战在2019年底为“最美表演”拍摄的作品,这两部短片就已经显示出他在台词方面的进步神速。其中《家规》的台词是用北京话说的,肖战在里面饰演的北京小爷满是痞痞的说话腔调。最近播出的《余生请多指教》的花絮显示,他正是在拍摄这部电视剧期间跟女主学了北京话的儿化音。《买耳朵》的台词则是用重庆话说的,肖战自己就是重庆人,这对他而言似乎毫无难度。但有重庆粉丝指出,重庆话并不止一种口音,肖战平时说的重庆话明显是城区口音,而《买耳朵》里他扮演的外卖小哥说的重庆话是乡下口音(属于文化水平比较低的群体常用的口音),二者其实并不完全一样。那粉丝还连忙谨慎地加括号补充:没有说外卖小哥都是文化水平低的人的意思。我一看就秒懂:正如英语有英式英语、美式英语之分,英式英语还有牛津腔、伦敦腔等分类。比如英国足球明星贝克汉姆早期说的是伦敦腔,那其实是属于中下层工人的口音,后来改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中上阶层人士普遍使用的牛津腔。不同的口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人的社会阶层、地位高低。肖战在出道之前出身于家境比较优渥的中产家庭,长期居住在城区内,自然形成的口音当然是比较城市化的。但在扮演外卖小哥时,就得注意说话的口音要符合这类从业人员普遍来自于受教育程度相对低一些的四乡的实际情况。尽管绝大部分观众并不了解这些方言的细微差别,肖战还是特意做出了区分。

肖战在《王牌部队》里的台词优点可归纳为两方面。其一,与前面所说的他在采访时的言谈魅力来源是类似的,那就是用真诚赢得信任。顾一野这个人物形象其实非常难演,学霸、高冷的人设,再加上军旅剧的性质,大量的台词都非常伟光正,尺度没掌握好就会显得虚伪浮空、不接地气。肖战在后来的采访中也表示,他刚接这部剧看到这个人物设定时,就觉得这个角色太冷冰冰了,他自己都只想离他远点。但顾一野最终却成为了继魏无羡之后肖战饰演的最受欢迎、最打动人的角色(有人甚至认为超过了魏无羡)。由于军旅剧的受众面很窄,《王牌部队》的吸粉能力确实远远不如观众基本盘庞大的现代言情剧《余生请多指教》。但当很多新粉是被肖战在《余生》里饰演的顾魏吸引来之后再去看他的其它电视剧时,却竟然转为迷上了顾一野,因为发现这个角色的深度与厚度都是顾魏这种言情向的角色所不能比拟的,甚至出现了“顾魏领进门,一野成男神”的梗。肖战是怎样将本来冰冷浮空的顾一野演绎得有血有肉、牵动人心的呢?我认为最主要靠的是演员对角色进行“二次创作”的能力,但这一点我打算留到“下篇”再细说,这里只从台词这个维度来分析。

顾一野的台词有很多是非常“伟光正”的,要说得令人信服,要靠演员有强大的信念感。有一句俗话说得好:要感动别人,先得感动自己,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话,怎么能让别人相信?当然,光有信念感肯定是不够的,否则就成了纯粹的“洗脑”,所以台词念得好只是其中一方面,还要靠前面提到的“二次创作”的能力进行配合。

其二,与《陈情令》是“灵气四溢”相比,肖战在《王牌部队》里的表演特点我归纳为“收放自如”,反映着演员对情绪的掌控力更强了,台词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陈情令》的爆发戏特别震撼人心,而《王牌部队》的爆发戏也不遑多让,如排长牺牲后的那场“哭戏”堪比“血洗不夜天”(虽然时长要短得多),情绪逐步推进,将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各个阶段的特征演绎得层次分明,最后的爆发就显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这一场哭戏连导演都被感染得流泪(花絮里可见),群演也印象深刻,在网上流出最多的群演透露消息就是关于这一场的——

《王牌部队》里不但爆发戏演得好,非爆发戏则演得有如静水深流,有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力。我的感觉是《陈情令》和《余生请多指教》像是肖战演绎感情的两种试验,前者是试验爆发式的演绎,后者是试验静默式的演绎,因为《余生》中的感情表达从不爆发(严格来说,爆发的镜头只有一个,而且一闪而过,没有台词),全部是抑制、甚至是隐忍的方式。而这部《王牌部队》则居于二者之间,既有爆发式的,也有静默式的。《陈情令》(2018年)、《余生》(2019年)的拍摄时间是一先一后,而《王牌部队》(2020年)在它们之后,似乎是验证了我这个感觉或猜想:肖战把不同的演绎方式都试验过了一遍之后,最后兼容并蓄,达到了收放自如(想爆发就爆发,想静默就静默)的境界。

台词也是如此,是演绎感情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陈情令》的花絮里显示出来的台词在非爆发戏里算是中规中矩,在爆发戏里会精彩很多,但在《王牌部队》里就不仅仅是有播音腔的美感,而是会随着场景的需要而变化,独白时是播音腔,在军队里喊口号时是掷地有声的铿锵有力,私生活中的对话是温柔自然……总之,正如好的人物形象是圆形而非扁平的那样,好的台词功底也是变化而非单一的,只用播音腔来形容肖战在《王牌部队》里的台词功底,其实是狭隘了。

最后,还是用一个B站的优秀剪辑来结束。这个剪辑(出处: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u41127wP)同时展示了肖战在《王牌部队》里的不同阶段的年龄感与不同场景下的台词变化(其它剪辑往往没有台词,或者就算有声音也小于背景音乐听不太清,不像这个剪辑不仅以台词为主体,而且背景音乐小于台词声音,能将台词的优点展示得比较清楚),特别适合本文的主题。这个剪辑最后的部分(从“你们好,我是顾一野”开始)是肖战在《王牌部队》收官时发布的“告别”视频,以顾一野的口吻向观众道别。不过这个剪辑只用了那视频的声音,画面换成是这部电视剧里的一些拍摄花絮。

网址:肖战的演技(之四):残缺还近于完美的《王牌部队》(上篇) http://c.mxgxt.com/news/view/881592

相关内容

顶流明星们2023年的代表作:王一博一部,肖战两部,而他则有四部
邰丽华:于残缺中寻找完美
王楚钦为肖战戴上荣耀金牌的荣耀时刻
史铁生访谈:人的残缺证明了神的完美
肖战:从素人到顶流,逆袭的不凡之路,设计与演艺完美结合
荣耀时刻!王楚钦给肖战戴上金牌
火箭队斗灰熊!双塔出战成疑,首发大前锋缺阵,乌度卡率残阵出战
H1明星商业价值:肖战沉寂后,谁占据了品牌代言的头部市场?
《明星大侦探》第五季完美收官,肖战表演绝技,撒贝宁何炅捧场
相较公关团队,肖战更需要一个大数据团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