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张碧晨和华晨宇生了个娃的瓜,相信大家都吃不了少,吃到腻了吧。事情发展到这里,算是有了个大团圆结局。今天咱们来聊点不一样的话题。
张碧晨在微博中提到,她不但剥夺了孩子拥有父亲的权利,也剥夺了花花做父亲的权利,所以最终选择让他知情。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女人怀胎十月,与孩子身心相连,而男人似乎只提供了一颗精子,之后便跟子女再无生理上的牵连。
可实际上,父亲的角色远比我们想象的重要,从胎儿到孩子成年,父亲与孩子一直有生理、心理上的联系。
胎儿期
胎儿在母亲的子宫里不断长大,子宫看似这是个不向父亲时尚的世界。但其实,通过B超早就发现,在怀孕16周时,胎儿就能在子宫里听见母亲的声音,并且这熟悉的声音能加快胎儿的心跳,这是胎儿回复母亲的信号;更奇妙的是,如果父亲隔着肚皮说话,胎儿不仅能听到父亲的声音,而且反应要强于对母亲的,心跳会比母亲说话时每分钟多10次左右。研究也发现,出生4个小时的婴儿,已经能识别他父亲的声音。这说明,父亲与胎儿同样有亲密的关系。
而对父亲来说,有些男性在他们妻子怀孕后,会出现恶心、呕吐、嗜食零食等症状,抽血化验,发现这些人的泌乳素水平比之前平均增加了20%左右,这可能是身体在提醒男性准备进入爸爸的角色。
分娩期
妈妈临近况,身体会产生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分娩时,如果父亲在产房陪伴产妇分娩,并给予支持,抚摸产妇的身体,那么她的痛苦会少些,分娩时间也会短些,更容易,子女就会更安全,原因在于妈妈体内会分泌更多的催产素。
但如果父亲表现得很焦虑,则会抑制妈妈分泌催产素的分泌,会使分娩变得更长更痛苦,于子女不利。
婴儿期
宝宝诞生后,爸爸的睾酮分泌会减少,使他们的身体变得不那么男性化,性情变得温和。有研究发现,有些刚有孩子的男性,睾酮水平可以暴降1/3之多。
但是,随着孩子长大,父亲的雄激素水平会慢慢回升,直到正常。照顾会导致压力和紧张,孩子的哭闹声长时间持续,会令父亲产生焦虑,这时如果父亲的情绪突然辣眼,可能会大力摇孩子的身体去制止他哭闹,引起婴儿脑部损伤,这就是“摇晃综合征”,罪魁祸首绝大多数是新手爸爸。
幼儿期
父亲和孩子玩耍,总是喜欢玩一些略带危险的游戏,比如摔跤、追逐打闹、举高、抛起接住等。相比之下,妈妈玩的游戏则更谨慎、更文静,被动得多。
游戏时,父亲们倾向于使用较多的成人语言、孩子不熟悉的单词,较少使用儿童语,相反,妈妈们则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词汇直到孩子能明白这个词。多使用孩子陌生的词语并不是坏事,对2~3岁处于语言发展期的孩子来说,这可以刺激他们的语言发展,而且父亲使用的词汇量越大,孩子在日后的语言测试中得分越高。
此外,爸爸在交谈时更喜欢用幽默和讽刺的语句,正是因为这样,孩子对父亲的语言印象更深,会将爸爸看作更加有趣的家长。
生活上,父亲更重视教孩子学会独立,养成好的作息,例如教孩子用各种工具,按时吃早饭、正餐,按时睡觉。这种教育能为孩子建立更强的安全感,使儿童变得独立和时尚。爸爸如果在这方面做得好,孩子日后在学校会更有自信和耐心,并且可以在学习中保持兴趣,取得高分的可能性更高,更少出现违规、违法行为。
青春期
小时候,妈妈总是说“等你爸回来教训你”这句话。由于有体格和力量的优势,男性更适合充当家庭里的纪律约束者。事实上,爸爸这方面的确比妈妈们做得好。
妈妈和子女讨论得更多的是关系、感受以及别人的意见,同时妈妈会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改进,语气比较宽容。父亲则不同,他们谈话不会感同身受,甚至不尊重、理解子女,语气较强硬。这些行为的背后,其实是想通过逻辑的分析,有理有据地让孩子懂得成人世界的规则,为面对世界做好准备。虽然孩子当时未必能接受,甚至认为父亲十分专制、不通情理,但长大后回头想想,会发觉父亲的话其实比较理性、客观,对子女的影响更深远。
父亲对子女的生理也有影响,特别在女孩身上比较明显。童年期部分或全部时间没有与父亲一起生活的女孩,与那些家庭美满、童年快乐的女孩相比,她们的青春期要提前6个月到1年,研究认为这是一种自我防卫机制:一个没有父亲的女孩需要另一个男性提供保护,所以她会早点达到性时尚。现实中,早熟与过早发生性行为确有关联,据统计,缺少父亲的青春期女孩怀孕概率是普通女孩的2.5倍。
成年期
这个时期,父亲对女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择偶观上,对男性的品位很大程度上受父亲影响,付托终生的男人,不但在行为上像自己的父亲,甚至连长相也相像。与孩子共度多年时光的父亲,他的外貌和行为容易被孩子作为模版,据此建立男性的形象,成为自己爱人的模型。不难想象,与父亲关系越好的女性,越钟情与父亲相似的男性,潜意识是希望以重温、继续美好的父女关系。
所有孩子都是父母的结晶,同时受父亲和母亲的影响,然而,我们能健康成长,少不了父亲的功劳。世上不只妈妈好,爸爸也很好。
衷心祝愿花花和碧晨能组建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陪伴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