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婉
今年夏天,“一起去爬山”成了让人毛骨悚然的梗,《隐秘的角落》无疑成了最近最火的电视剧。很多人对秦昊的表演赞不绝口,不过剧中的扮演朝阳爸爸的张颂文的细腻表演也毫不逊色。
他从一开始对儿子汇报第一名时的不上心,到用录音笔跟儿子对话,再真心忏悔对儿子的忽视,演技是一直在线的。
张颂文,乍一看就是那种眼熟,但经常会让人叫不出名字的类型。
曾经在综艺节目《演技派》看过他和吴镇宇、张静初、于正一起作为导师,为新生代演员的表演指导把关。
那时,我就开始留意这个中年微胖、笑起来憨厚又不失文艺气质的“明星导师”。
原来,张颂文是演艺圈里低调又有实力的”明星教父”。很多明星都在他的指导下演技有质的飞跃。
网易是这样评价他的:
“张颂文是个信奉因果善恶,喜欢品茶、听佛乐的文人雅士,在他的身上,总会有一种气质与生俱来,或是儒雅,或是睿智,或是平和,或是淡泊,或是稳健。”
【01】人生转折 当机立断
看完整季的《演技派》才发现,这个似乎没什么脾气的张颂文原来是个“宝藏”老师。
和导师之一的吴镇宇指导学生时的“不讲章法,见招拆招”,或者张静初的“细节入手,细致指导”不同,张颂文对学生们的演技传授方法看上去像教条式的“按部就班”,实则十分走心。
每个被张颂文指导过的年轻演员无不对他心服口服。
屏幕前的我甚至从他对学生的教导中,隐约窥见了不少关于张颂文的“走了很多弯路”的人生片段。
正是这些坎坷,让他更能对年轻人的迷茫失落感同身受。他迫切地想把自己知道的,掌握的都倾注在学生们身上。
正如张颂文曾在其他节目中,对演员态度之于电影的影响表示:“影像是被永久记录的,不想百年后被说”。
他不仅想对当下的观众负责,更想为更久远的观众留下经典作品。
是什么让张颂文对表演的理解这么透彻,甚至对人生的感悟如此深刻?
因为热爱,所以敬畏。
张颂文出生于广东省韶关市。他在二十五岁之前的生活很稳定。
九十年代,他从事了5年旅行社工作,职务已经到了国内部经理,月薪资达到两万元,在当时算是收入可观了。
照理说,他的人生可以舒舒服服地沿着既定的结婚生子的路线走。
但人生的转折总是猝不及防。
有一次有人问他,“你的梦想是什么?”他懵了。
“你喜欢什么?”“我就喜欢躺在床上看电影。”张颂文如实说。
“那你可以去考北京电影学院啊,人家张艺谋28岁才考上呢!”
那一次闲聊是上午十点多,当天下午四点多,张颂文便飞往北京,后来的二十多年再也没有回去过。
在《演技派》中,张颂文提起这件事总结说:
“当时的脑子就像触电一样,突然清醒过来。当你做了决定,就不要犹豫,否则会听到很多反对的声音,就会心软。一定要当机立断。”
正因当初对电影的热爱和对前途的判断,他做出了人生重大的选择。
朱德庸说过:
“人生充满着各种梦想,如果你不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你就会被别人纳入追求他的梦想。”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明明有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却总是前怕狼后怕虎,犹豫再三,终于选择最省力的方式——随波逐流。
殊不知,错过了改变人生的机会,也错过了体验为梦想奋斗的过程的乐趣。
【02】屡战屡败 屡败屡战
到了北京的张颂文正式触“电”,他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成了当年全校年纪最大的学生。
在学校的他学习认真,但也遇到了非常现实的问题,比如:发音。
刚入学的张颂文广东口音很重,在生活上、学习上闹了不少笑话也多了很多麻烦。
老师要求他四个月内练好普通话,实在不行就自动退学。
于是,他连续一个月风雨无阻在操场上的角落里练习背绕口令:
“四是四,十是十……”
当年的师姐海清对他说:“你很认真,但是其实没什么变化。”
为了把发音读准,张颂文用尽一切办法去练习,甚至,他把石头放在舌头底下说话,就是为了纠正发音,顺利通过试读期。
为了练习卷舌音,导致张颂文说话都刻意卷舌,还闹了不少笑话。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付出时间,总是会有收获的。
张颂文不仅通过了语言关,几年后的他更以全届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
原来老师和同学,包括自己都以为前途一片光明。
其实,却开始了他“毕业即失业”的人生另一个阶段。
毕业第一年,张颂文打印了很多照片,背面写上简介,到处去见剧组,然而现实却是没人肯用他。
第一年,360个剧组;第二年,280个;第三年,200个左右……三年之间,张颂文被剧组拒绝了七八百次。
这么多的现实打击除了造成生活拮据,竟然没有动摇张颂文对电影的热爱。
他说:
“你热爱一件事情,在别人看来很苦,但本人是不会觉得苦的,还会乐在其中。3年来,我每天对自己说‘明天就会好了’,就这样支撑了三年”。
懂得苦中作乐,是很多人欠缺的“天赋”。
有的人或放不下面子,或急功近利,轻易就被眼前的艰难阻碍吓退,不仅打退堂鼓还会埋怨曾经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己,白白浪费了光阴。
梦想固然从不轻易实现,但它的珍贵之处,不也是“难得”吗?
网上有句话是 “不被嘲笑的梦想,是不值得去实现的。”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打磨自己的过程,只有敢于对自己下狠手,才能收获趋于完美的自己。
【03】百炼成钢 大器晚成
回到《演技派》中,节目里有个环节,导师们出题让年轻演员们演绎出来。
题目是:开心地表达不开心的事。
很多演员们都不得要领,表演效果没有达到导师们的要求。
为了让演员们进入状态,张颂文给他们开小灶,谈起了当年剧组面试的一件事:
张颂文毕业后跑剧组的那几年,有一次某剧组在一家叫“糊涂宾馆”的地方面试。
当时和张颂文一起的还有同学周一围。
那天副导演和投资方在吃饭,这两个小伙子正想回头,就被喊进去了。
只见一群人像看动物一样围着他们两人,指指点点……
“你是广东人吧?”“是!”
“侏儒!”那些人就这么当众点评他们,“你看看大脑门,像猿人一样!这就不是做演员的料!”
全场哄堂大笑。
“另一个”说周一围“嘴巴像香肠一样!”
最后,他们也没有留下这两人的简历。张颂文和周一围不知道自己怎么进的电梯,他们连按一楼的键都忘记了,就站在电梯里很久……
张颂文对学员们说:“你们看,我现在说这件事是不是笑着讲出来,可是过去这么多年,有时候深夜想起来我还是很难受。”
他用亲身经历作为教材,把故事和感受毫无保留告诉了学员们。那一刻大家都动容了。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通常都是残酷的。
毕业第三年后,张颂文终于陆陆续续接到一些小角色。为了这些角色,他拼尽全力,把握机会。
只要角色在手,他可以如痴如醉研究剧本,甚至为了贴近角色,体验各种生活百态。
比如,有一次为了看看人们在路上见到钱包的状态,张颂文买了十个钱包,随机丢在街上让路人捡,自己就躲在角落里观察真实的反应。
也正因为他对表演的热爱和敬畏,潜心修炼演技,事业终于有了起色,塑造的角色也得到了业内专业人士、导演、观众的认可。
曾听过一句话:人生最坏的结果不过大器晚成!
世界上哪来那么多的大器晚成呢?除了死撑到底,别无选择。
【04】
如今的张颂文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明星教父”。
不仅成为北京电影学院的留校老师,也成了很多明星的老师。钟汉良、林志玲、宋佳、田亮等人都是他的学生。
但他仍然很低调。他活的通透而踏实。
张颂文让人看到一个和声色犬马的娱乐圈格格不入的形象。
也因为他的特别,让自己活成了另一道风景。
人的一生遇到的老师有很多,但能对自己产生深刻影响的却屈指可数。
我们尊敬、珍惜并以这样优秀的老师为榜样,也要时时刻刻警醒自己:
努力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共勉!
作者简介:
柯婉 慢热撰稿人。热爱生活,一边写字,一边成长。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