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Law号”法治冬令营丨领游戏皮肤、买明星周边?原来是电信诈骗

发布时间:2025-04-29 23:12

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手机短信、电话、网络电话、互联网等媒介,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俗称“远程诈骗”)。

近年来,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以下为一些典型骗局,务必仔细阅读,提高警惕!

六大常见诈骗陷阱,

看看你会不会“中招”?

01

网络中奖陷阱

免费抽奖?结果全赔光!

11岁的小明在QQ群中看到“免费抽奖送红包”的推送,按要求加入群聊后,被告知自己抽中了“6000元大奖”。然而,在“工作人员”引导下,他先后发送了8次红包,合计被骗5000余元。

02

游戏皮肤陷阱

送皮肤是假,骗钱是真!

12岁的小帅因刷到“扫码领取游戏皮肤”的视频,扫描二维码后被骗走家长支付宝密码及验证码,家长账户先后被转走16000余元。

03

威胁恐吓陷阱

账号违法?吓得乱转账!

12岁的小水在微信群中免费领取红包后,收到“客服”通知,称其账号涉嫌违法,若不支付6500元将被起诉。小水害怕受罚,按照对方提示支付了费用。

04

解“防沉迷”陷阱

解禁游戏限制,反被掏空钱包!

13岁的小花在玩游戏时,有人声称可以帮忙解除游戏时间限制。信以为真的小花偷偷用家长手机扫码支付,最终被骗3800余元。

05

网络追星陷阱

买周边加好友,反被骗巨款!

15岁的小美被“明星工作人员”诱导购买官方周边后,添加所谓明星账号,但对方借机多次要求转账,小美累计被骗20000余元。

06

股票投资陷阱

群聊致富路,走上亏损道!

17岁的小邓被拉进“致富必经之路”微信群,按“导师”指示下载APP并投入资金。最终,刷单与投资合计损失32000余元。

牢记“五不原则”,

远离电信网络诈骗!

1.不轻信。

•不轻信陌生人搭讪,无论对方身份多么“可靠”。

•不随意加入陌生群聊,不轻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2.不泄露。

不泄露个人及家人信息,尤其是银行卡、支付账户及验证码等关键信息。

3.不害怕。

不害怕对方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司法办案机关进行威胁,司法机关不会要求转账。

4.不转账。

不轻易给陌生人转账,涉及资金往来务必核实清楚。

5.不参与。

不协助他人从事电信诈骗,如出租或出售银行卡、电话卡等违法行为,避免成为“帮凶”。

同学们,寒假虽是快乐时光,

但诈骗分子的手段也会变得

更隐秘、更疯狂。

牢记“五不”,提高防范意识,

共同筑起安全防线!

网址:“小Law号”法治冬令营丨领游戏皮肤、买明星周边?原来是电信诈骗 http://c.mxgxt.com/news/view/888305

相关内容

谎称赠送游戏皮肤、诱骗进入“明星粉丝群”…… 电诈盯上未成年人,该如何防范
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网上扫码加喜欢的明星微信……警方提醒:中小学生暑期最容易中招这两类骗局
谎称赠送游戏皮肤、诱骗进入“明星粉丝群”…… 电诈盯上未成年人,该如何防范(民生一线)
敦煌案例“‘游戏皮肤’陷阱”在《今日说法》播出
先诱导,再恐吓,明星周边“免费”送,警惕!这类诈骗专盯未成年人
【开学第一课】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缅北沦为“电信诈骗飞地”,治理重拳如何打到痛点?
警惕!“蛋仔派对”来袭,这种诈骗专挑孩子下手!
为何缅北电信诈骗如此猖獗?
电信诈骗防不胜防!明星接连中招 撒贝宁差点被骗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