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二人转都比较熟悉,二人转是典型的地方小戏,具有强烈的东北属性。那么二人转既然属于曲艺艺术,就一定有约定俗成的行规和文化传统,甚至二人转也有神灵崇拜,本文为您详细介绍那些逐渐消失于历史风尘里的,二人转的民俗文化。
一、二人转演出有规矩
郭德纲在相声里常说,早期相声演员在天桥表演,手拿着沙子唱太平歌词,一边唱一边用沙子写字,等到围观的人多了就开始说相声,这就是相声的表演传统。同样二人转也有演出的规矩,最早的时候,二人转开场不是直接唱戏,而是先用三场舞压住场子。
三场舞是濒临失传的二人转绝活,目前只有辽宁省的二人转舞蹈家马力掌握了二人转三场舞的精髓。三场舞不是简单的舞蹈,而是有严格剧情的二人转舞蹈“剧”,所以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三场舞,马力”,马力的三场舞可谓是出神入化,她本人也获得了曲艺界最高奖“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不过非常可惜,目前活跃在舞台的二人转唱将们,没有一个人会三场舞,而马力老师又只会二人转舞蹈,不会唱二人转。演唱和舞蹈不能在一人身上体现,可谓戏迷一大遗憾。
目前二人转正式演出前表演三场舞的行规,已经完全失传。更加普遍的开场方式是,二人转男演员先上场,表演一段说口,唱一段二人转小段或者歌曲,之后女演员登台。
坐科出身的二人转男演员,一般出场的时候要“圆场”。男演员脚下踩着台步绕场几圈,停下来之后有定场诗,比如关小平就经常用这段定场诗:
天下云游四部洲,人心好比水长流
初次相交甜如蜜,日久天长喜变忧
除非桃园三结义,哪个相交到白头
不过目前来看,二人转演员水平参差不齐,会“圆场”的男演员越来越少,或者愿意坚持二人转演出规矩的演员越来越少,更多时候男演员登台可能都是径直走上来。
二、二人转也有神灵崇拜
二人转演员吃“江湖饭”,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多时候人力不可为之,所以传统二人转演员往往有神灵崇拜。
二人转行当供奉的祖师爷是谁,答案莫衷一是没有定论。普遍认为二人转的祖师爷是庄王、关公、以及范丹老祖。
2.1 谁是庄王?二人转普遍流传一首戏歌,讲的就是庄王老祖:
庄王老祖三代行,游流四海劝四方。
四块玉子七块板,五湖四海唱汪洋。
据老艺人口述,庄王应该就是历史上的楚庄王。据传楚庄王时期,楚庄王为了不忘亡臣的功劳,让手下人穿上花衣服演唱亡臣的功绩,以此纪念死去的有功之臣。慢慢的,这种演出形式传入民间,就是二人转的雏形。
这里的关公就是《三国演义》里的关羽关云长。关公几乎是中国人的百业之神,各行各业都有供奉关公的例子。从戏班到绿林,从酒楼到钱庄,无一不崇拜关老爷。
问题来了,关羽是山西人,和东北可以说是毫无关联。为什么二人转行当也供奉关羽为祖师爷呢?
据中央戏曲研究院孙红侠的博士论文《二人转戏俗研究》一文,二人转供奉关公可能和山西商人广泛的影响力有关。
明清两代,山西商人的经商范围遍布全国,和山西商人一起流传全国的,还有山西的地方曲艺柳腔。在之前的文章里咱们也提到过,二人转讲究“兼容并包”,是讲究“拿来主义”的艺术。因此,二人转也广泛吸取了柳腔的特色,柳腔就是供奉关公的,所以二人转供奉关公为祖师爷,很可能与此有关。
2.3 范丹老祖是谁?也有不少二人转演员认为,二人转的祖师爷是范丹老祖。辽宁的著名二人转宗师程喜发曾经讲过这样的故事:
孔子被围困在陈蔡,命弟子颜回去和范丹借粮,范丹用鹅翎管各封米山一座,面山一座。孔子为了报答范丹,说以后只要是门口贴对子的人家,范丹的后代都可以直接进门吃饭。
二人转演员吃的也是江湖饭,他们自称范丹的后代,也是给自己找到一些保护,一些心灵慰藉。
结语:二人转的习俗是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渐形成的。时移世易,在现在的网络时代,一些具有封建思想的糟粕习俗被淘汰是理所应当的,但是也有像三场舞这样的精华遗憾失传。历史的车轮滚滚,非人力可为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